|
【欧洲时报5月12日胥懿编译报道】到目前为止,德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基本上没有裁员。相比其他工业化国家大规模裁员,研究人员认为短时工作制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原因。
《南德意志报》报道,德国宏观经济和经济形势研究所、基尔大学及明斯特大学的一项共同研究结果表明,联邦政府在疫情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过短时工作确保了220万个工作岗位的稳定,由此保障的工作机会是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时的6倍之多。德国智库伊弗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安德烈亚斯·佩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的短时工作制效果非常好,多个联邦州都在疫情期间采取了这一措施。”
研究人员的统计数据表明,如果没有短时工作制,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在以往的数次危机中,失业人数相比此次要翻了一番。然而,在2020年,德国失业人数只从230万上升到270万。
报道称,这一次疫情危机,总体条件并不如金融危机期间那么乐观。当时,虽然雷曼兄弟破产使经济繁荣的泡沫破灭,但德国工人的工时账户仍有盈余,公司可以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并让员工休息的方式来应对部分危机。然而,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德国工业已经陷入衰退,员工的工时账户也是空的。此外,与金融危机期间不同的是,这一次经济不景气沉重打击了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而这些行业员工普遍没有工时账户。
尽管受到多方批评反对,德国政府还是将短工津贴再次延长至今年。然而,德国宏观经济和经济形势研究所的研究数据也表明,一些雇员还是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被派去做短工的主要是受集体协议担保的工业雇员,而此次疫情期间,餐饮业和零售业等服务业的低薪雇员也改为短时工作制。尽管有短工津贴,在2020年4月的疫情高峰期,一个德国家庭的平均损失也达到其收入的1/5,是金融危机期间的两倍,而在文化和酒店领域,平均损失更是高达30%。
(编辑:顾砚)
*以上内容转载自欧洲时报,大大评车对内容或做细微删改,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