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衣橱里,到底有什么秘密?(组图)

    [复制链接]

    2021-6-6 17:15:34 50 0

    我在上海见到傅莹时,她穿着件黑底波点印花的圆领衬衫,外披中式小立领的外套,搭配潇洒而剪裁得体的黑色阔腿裤,脚上是一双黑色尖头的小猫跟高跟鞋。

    1iqz0qbtgqn.jpg

    1iqz0qbtgqn.jpg

    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她在谈吐间的思维缜密,收放自如,让我领略到了中国顶级职业女性的干练风度。
    “中国铁娘子”傅莹,曾是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与她共事过的外国元首们,都称赞她是“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

    2c15kgftywl.jpg

    2c15kgftywl.jpg

    过去的 30 年中,傅莹除了大使的身份之外,也在国事交往中磨练出了一套得体、自信的职场女性穿衣经,以及如何怀着尊重他人之心,得体地表达自己,从容面对这个世界——“不着急”也是一种从容优雅。
    从翻译“进阶”到大使
    傅莹出生于 1953 年 1 月,是内蒙古自治区人,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
    从小她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阅读和思考,但在 16 岁时她就中断了学业,在内蒙古某生产建设兵团的广播站劳动。
    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傅莹表示这就像是一次锻炼,让她能够更加坚毅吃苦,敢于奉献。
    这段时光中,傅莹自学了高中的各个科目,1973 年她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数学还得了满分。
    傅莹第一次出国,是在 1978 年。
    那时她刚从北外毕业,在外交学院外训班学习了一年后,被外交部派往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做英文翻译和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的工作。
    在罗马尼亚,她第一次陪同陈叔亮大使出席晚宴时,穿着自己最好的那套藏蓝色毛哔叽套装,里面崭新的白衬衫熨烫平整,齐肩短发梳成两个小辫儿,头绳上还有两个绿色塑料小球。
    虽然在当时,请柬上注明的着装要求是晚礼服,但以她当时的状况,已经做到了能力以内的最好。

    2q5y1wcddqb.jpg

    2q5y1wcddqb.jpg

    1982 年,傅莹结束在罗马尼亚的任期,回国在外交部的翻译室工作,那时的她依旧是素面朝天,衣着得体简朴。
    在办公室里,几位年轻女翻译每人只有一两件西装上衣用来参加外事活动,为了增加新鲜感,她们常常把衣服挂在一起换着穿。
    之后一次在日内瓦作为同声传译的经历,更让傅莹觉得:是时候有必要更认真地“打扮”自己了。
    在日内瓦同传的休息间隙,她去盥洗室时,素颜短发又穿着藏蓝色套装的她被误认为是男士,引起了一点小误会。
    她看到其他翻译们个个妆容精致打扮得体,觉得自己应该适当地在风格上做出些调整。
    傅莹有机会把“美”当作一门知识来了解,是在 1985 年她留学英国肯特大学的时候,这段留学经历,让她对礼节和礼仪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观察。
    回国后,正是国内经济腾飞的阶段,傅莹在穿衣打扮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从那时起,她的大使之路走得更坦然,也在不同的国家见证着不同的穿衣风俗习惯。
    1997 年,傅莹担任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印尼这个国家在外交礼仪上的要求相当严谨,酒会、晚宴、婚礼等活动都有明确的着装守则。对于女士来说,虽然要穿长袖衣服和长裙,但色彩可以鲜艳些,不必拘泥于“全身颜色不超过3种”这一规则。

    1j2xcesqcmg.jpg

    1j2xcesqcmg.jpg

    1998 年,她又出任了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发现同样是东南亚国家,菲律宾人民的着装风格更时尚些,女士们的鞋子多是尖头细高跟,最好是没有后帮,顶多是一根细细的带子固定。
    2000 年,傅莹从菲律宾奉调回国,担任了三年的外交部亚洲司司长。2003 年至 2009 年,她先后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担任大使,期间不仅执行公务,也积极了解了很多当今国际通用的社交礼仪。
    从 2009 年至 2013 年,傅莹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很多人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多次在电视上看见她——作为传播中国声音的使者,傅莹多次在外交场合不卑不亢地表达着中国的态度与气节,她的美与风度也是她外交之路上“绵里藏针”的底气。

    j1dvivdyq1m.jpg

    j1dvivdyq1m.jpg

    时至今日,傅莹的穿衣守则不外乎两条。
    第一,是在能力以内,尽量置办可以有多种搭配,且坚固耐穿的单品。
    第二,选衣服的标准不是“看着好看”,而是“穿着好看”,一个人所谓“穿衣好看”的整体观感,其实也是衣服和人相得益彰的结果。

    ezy5gjpfges.jpg

    ezy5gjpfges.jpg

    关于穿衣的那些外交趣事
    “她穿着一身粉色格子套裙,佩戴着优雅的珍珠耳环和项链,脸上始终带着自信又睿智的微笑,她很有魅力,但她也明白——魅力也可以作为武器。”
    这是英国《金融时报》在傅莹离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时的采访中,知名记者莱昂内尔·巴伯对于傅莹的第一印象,那时的她,对于外交场合的穿衣和礼仪已是游刃有余。

    uhf3ewrtzma.jpg

    uhf3ewrtzma.jpg

    傅莹在外交之路上的经历,也是中国人外交形象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 90 年代时,傅莹跟随中国代表团出访东南亚国家,团里看到晚宴请柬上写着“Black Tie”的着装要求,便将其字面理解为“黑色的领带”,代表团的男士们按此要求,全部购置了黑色的领带换上。
    到了活动当晚,主办方的出席人员都穿着黑领结礼服来到宴会厅。
    对方的礼宾官注意到中国的宾客穿了西装,为了避免电视新闻中出现印尼方来宾与中方宾客服饰不一致的尴尬,主办方便当场决定推迟晚宴,让本国出席宴会的人员都回去将黑领结礼服换成西装。
    “黑领结礼服”实际上是指半正式晚礼服,这一 dresscode 通常会在级别较高的正式活动上出现,因为对字面意思的曲解造成了误会,好在最后晚宴顺利进行。
    另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穿衣轶事”,是 2009 年在伦敦万豪酒店举办的中国国庆 60 周年招待会。
    这场重要的酒会上,傅莹担任主持人,她最初打算穿一身红色礼服,原因很简单——红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颜色,60 周年国庆,穿红色也非常应景。
    但后来她去看了场地之后,发现活动现场最不缺的就是红色。
    “国旗是红色的,鲜花是红色的,现场还摆了 60 盏大红灯笼。如果我再穿一身红衣服,会不会像是第 61 盏红灯笼呢?”
    于是,她定做了一身米色重磅真丝面料,红色镶边装饰的改良式中国风礼服,内搭红色圆领连衣裙,手包和高跟鞋都是红色。
    这样一来,既不会与会场里的布置“撞衫”,也符合国庆酒会的喜庆氛围,这身当天主持的造型收获了许多称赞。
    在外交场合下,穿衣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国家形象的侧面展示。
    因此,傅莹特别钟爱经过改良的中装,它们既有辨识度极高的中国服饰元素,也融入了当代设计,能适应各种正式的场合。

    b5vzyv0a0xx.jpg

    b5vzyv0a0xx.jpg

    图片来自《大使衣橱》
    就如傅莹所说,外交礼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鲜有涉及的领域。
    但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级大国,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如何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恰如其分地展现出礼仪之邦风采,却是每一个人都该去了解的事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

    帖子39

    积分15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