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上午9时许,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不时有外来车辆驶入。在距村口100米处的分岔口,红星新闻记者遇到了一名农妇,还未张口,对方便指向右侧的道路说,“你是第六个来问路的了。”
顺着她指引的方向,在距汤洪波家还有200来米的小路上,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小轿车并排停靠在路边,只留下了一条仅供三轮车通行的道路。村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赶回村里,她将县里的店铺关了,一大早就开车往回赶,没想到被“堵”在了最后200米,“这来的人也太多了,之前这边人结婚也没见把路给堵成这样。”
此时,汤洪波家院子中央,摆着一台高清电视机,两旁是各路媒体架起的设备。电视机前围坐着男女老少,他们在等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汤洪波的父母端坐在最前面的正中间位置。两位老人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时间,再仔细盯着电视屏幕,就连周围人的祝贺声,也只是轻轻点头回应,生怕错过任何画面。
lzd350d2t2n.jpg
汤洪波首次“飞天”,父母在电视前生怕错过任何画面。图据红星新闻
9时22分,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院子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在鞭炮声与祝贺声中,两位老人站起身,一遍又一遍感谢着众人的祝贺。在他们身后的电视机里,儿子汤洪波终于实现了多年的“飞天梦”。
学校招飞“试一试” 成功后放鞭炮庆祝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于6月17日9时22分,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云湖桥镇一家路边杂货铺里,老板正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看着新闻。
1lnrsuidl3v.jpg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宇宙有外星人吗?”面对儿子的询问,老板有些回答不上来,便指着屏幕里的一名航天员说,“看到这个航天员没,他叫汤洪波,是咱们镇的人,你好好学习,就可以像他那样自己去天上找答案。”
神舟十二号乘组名单公布后,即将实现“首飞梦”的航天员汤洪波成了湖南“飞天”第一人,并成功“出圈”,受到各界关注。在汤洪波的老家,村民们更是早早地前往道贺,并相约第二天(17日)要一起过来看“飞天”。有村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些在外地工作的村民赶不回来,便招呼留在老家的亲友前来祝贺,“还有一些通过微信群送祝福。”
公开资料显示,汤洪波于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qp0apkokiii.jpg
汤洪波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央视新闻截图
“不知道他为什么喜欢飞行,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的。”在汤父汤海秋的印象里,汤洪波是懂事听话,不会叫苦叫累的好孩子。对于儿子的喜好,他的记忆里也只是汤洪波小时候喜欢骑自行车和打篮球,“曾经在田地里躲着看过小说。”直到儿子上了高三,他才从汤洪波口中知道他的梦想是参军,当飞行员。
汤洪波19岁那年,部队到他所在的湘潭市第十七中学招飞,他打算报名“试一试”,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汤海秋。短暂的诧异后,汤海秋意识到儿子长大了,应该出去闯闯。而此后在极为严格的筛选条件下,汤洪波成了全校20多位报名者中唯一的入选者。
“喜讯传来后,他高兴得不得了,又蹦又跳,家里还买了一串爆竹,爆竹从院子一直噼里啪啦响到屋里。”汤海秋回忆,当时,汤洪波就一直在说,以后要保卫祖国。对于儿子入伍后的经历,汤海秋知之甚少。他说,汤洪波很少向家人说起部队和工作的事,问他累不累,他也只是笑笑不答。
f4nqwd2o1q3.jpg
汤洪波在训练中。央视新闻截图
因此,汤海秋只知道儿子先是飞行员,后来又成了航天员,至于儿子在这些年里遇到的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艰难挑战,他都不知道。
汤洪波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发动机的轰鸣声,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钻来钻去,喜欢直插云霄的感觉。他说,自己多年来,一刻不曾松懈,因为热爱(电视剧)飞行,他坚持从难从严训练,从思想、身体、心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经过11年的学习训练和磨砺考验,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亲友齐聚看直播 父亲穿上“旧军装”
6月17日清晨,汤海秋与妻子伍兰清勉强睡了2个小时后便匆匆起床,将院子里的电视机打开,调到新闻频道,等待着儿子的画面。因日子特殊,汤海秋还特意穿上了一件平整的淡蓝色长袖军装,“这是几年前汤洪波寄回家的。”
当日上午8点过,村里不时有外来车辆驶入,道路两边的田地里少有人在,整个村子静悄悄的。9时许,在距飞栏村村口100米处的分岔口,红星新闻记者遇到了一名农妇,还未张口,对方便指向右侧的道路说,“你是第六个来问路的了,顺着这条路走,在池塘旁边右转,然后沿着小路上去,再走200来米就能看到汤洪波家。”
在距汤洪波家还有200来米的小路上,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小轿车并排停靠在路边,只留下了一条仅供三轮车通行的道路。徒步行走中,记者遇到了穿着高跟鞋在泥泞路上小跑的村民张女士。她说,为了赶回村里,她专门将县里的店铺关了,一大早就开车往回赶,没想到被“堵”在了最后200米处。
jhmxtqgdb3g.jpg
汤家院子里围满了前来观看直播的人。图据红星新闻
此时,汤洪波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有赶来祝贺的亲友,也有各路媒体记者。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汤洪波家的院子中央,摆着一台高清电视机,两旁是媒体记者架起的设备。而在电视机的2米外,坐着一群男女老少,前后约有七八排,汤洪波的父母端坐在最前面的正中间位置。虽然还未到最终时间,但两位老人仍旧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时间,再仔细盯着电视屏幕,就连周围人喊出的祝贺声,也只是轻轻点头回应,生怕错过任何画面。
等待中,汤洪波的弟弟汤勇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消息公布之前,哥哥曾给家里打过视频电话报平安,“他说自己终于实现梦想了,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也说祖国很强大,设备和科技都很发达,让我们不要担心。”
汤勇洪说,哥哥比他大3岁,一直帮着父母照顾他。“他很优秀,也很辛苦,读书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着烧柴做饭,再自己骑自行车走半个多小时到学校。”在汤勇洪记忆里,汤洪波十分爱学习,成绩一直未曾让家里操过心,工作后回家过年还常在办公,“劝他休息会儿,他就说自己还在学习阶段,要为梦想继续努力。”
wz5t3nttt2u.jpg
汤洪波父母(中)。图据红星新闻
因为疫情等原因,汤洪波已有一年多未曾回家。汤勇洪说,家里人都很想念他,但也理解他,“他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也是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我们不会去打扰他,只会一直支持他。”汤勇洪记得,当汤洪波确定“飞天”的消息传出后,母亲便把家门口的“光荣之家”牌匾擦了一遍,还将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番。
随着火箭发射时间临近,院子里众人凝神屏息,渐渐安静了下来。“五、四、三、二、一……”17日9时22分27秒,火箭准时点火、发射,伴着成功送入太空的播报声,院中众人欢呼雀跃,伍兰清更是激动地站起身,举起右手庆祝。
bthvzuq1vha.jpg
火箭升空后汤洪波频繁看向窗外。视频截图
不久,神舟十二号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的视频画面在直播中呈现,汤洪波因转笔、看窗外等小动作吸引到大家的注意。人群中的陈艳阳说,“他很喜欢飞行,喜欢天空,当自己能亲眼看一看时,肯定会忍不住的。”
“出圈”后祝福不断 儿飞万里母担忧
陈艳阳是汤洪波高三时的班主任,当年学校招飞时,汤洪波报了名,事后还曾问过她的意见,并告诉她自己想参军当飞行员,“因为喜爱,他为‘飞天’努力了多年。也因为喜爱,他才会在太空舱里频繁地看向窗外。”
时隔多年,陈艳阳仍能回忆起汤洪波是一个听话、乖巧、文静的大男孩。“话不多,也不调皮,是那种默默做事的人。”陈艳阳记得,当初毕业时,班里许多同学都曾给她写过信,汤洪波也曾在航校里给她去信,讲述自己在新环境里的情况,“没有抱怨,也没有诉苦,就是简单的报平安,给人的感觉很安心。”
d5u4bjfdwvi.jpg
高中时代的汤洪波(中排右二)。受访者供图
陈艳阳还说,后来,汤洪波也加上了她的QQ,有空就会和我联系,节假日都会给她发祝福。在陈艳阳去北京探亲的时候,汤洪波还曾带她参观过自己的工作环境。
而汤洪波当年的同班同学、现湘潭市第十七中学教务主任李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前不久他们班组建了“79班精英群”,因为汤洪波的事情群里热闹了好一阵,“在家乡的基本都去了他家看直播,来不了的则在群里发红包祝福。”
李强说,高中时,汤洪波成绩中等偏上,喜欢打篮球和骑自行车,“他性格很好,和大家都玩得来。”汤洪波后来因为职业特殊,很少与同学来往,但大家一直都惦记、关注着他,“三个月后他回来了,应该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身体恢复,估计再见面得是明年了,希望那时候他可以参加同学会。”
临近中午,观看“飞天”直播的人逐一散去,而院墙上“传承湖湘文化,弘扬航天精神,做新时代奋进者”的横幅仍在随风浮动。
0onqae5dxze.jpg
汤家院子。图据红星新闻
午饭后,在卧室躺了一会儿的伍兰清仍旧睡不着,却不愿再打开电视,一会儿在院子里打扫下卫生,一会儿又坐在门口与邻居闲聊。“是挺累,但睡不着。”伍兰清说,她也想儿子,虽然现在科技允许他们与太空里的汤洪波联系,但她不愿意去打扰儿子工作,“没有和他约定要什么时间打电话,我们会看新闻了解他的情况。”
不久,汤洪波家里陆续来了几波陌生人。“都是周围的一些当地人,慕名前来的。”汤家邻居大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下午的时间,来了三四波人,有送水果祝贺的,有拉着汤父、汤母合照的,也有表达几句祝贺就离开的。
pqwieypknwy.jpg
汤母在家中劳动。图据红星新闻
在招呼完拜访的人后,汤海秋骑着摩托车去地里找小儿子一起劳动,而伍兰清又忙碌起来。收拾家,准备晚上的吃食,照料家中的牲畜……邻居大婶说,汤海秋已经70多岁,但仍旧每天下地劳动,伍兰清虽然不善言谈,但十分勤快、顾家,“只有在说起汤洪波的时候,她才会话多一些。”
在离开汤洪波家的路上,红星新闻记者在车上遇到了2名当地的中学生返家。他们拿着手机在网上搜索着,其中一人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正是汤洪波的个人介绍,另一人则小声对同伴说:“原来他是我们这的人啊,好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