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湘潭大学耗费8年时间完成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成果,因项目技术负责人、现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的工作调动,被宣传为是湖南大学的成果,引发相关工作人员不满。
7月8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秋成向新京报表示,他本人为该项目负责人,罗建平为技术负责人,“在湘潭大学的资源支持下,所做的工作是职务成果,都属于单位。”湘潭大学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学校已知此情况,具体安排还在商讨中。
7月8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湖南大学宣传部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争议集中于7月4日的报道。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称此次亮相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承担,设计团队主持了舱外服的外观设计、人-服交互系统设计等工作,并全程参与完成了航天服研制与测试过程!”
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骄傲!湖大设计,成功出舱》。文章截图
在当晚播出的《焦点访谈》中,罗建平说:“我们团队设计了8年的作品,终于要被航天员穿着在太空中进行一次检验。”节目中还提到,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是该团队的创意,头顶新增的摄像头模块外形也是由他们负责设计的。
随后,名为“马秋成老师”的微信朋友圈截图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截图中“马秋成老师”表示,在完成主要部件草图绘制、三维建模、实体模型制作和标书等资料准备后,2013年12月26日,湘潭大学成功中标“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2016年正式进入样机制造、调试、改进及验证阶段。
据朋友圈内容,在投标准备过程中,时任湘潭大学教师的罗建平参与头盔、电控台、气液控制台部分,“由于罗建平最年轻,我给他压的担子最重”。中标后,“指派罗建平老师为项目负责人”,“不可否认,在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罗建平老师做出了重要贡献”。朋友圈提及,2020年罗建平到湖南大学工作。
朋友圈中同时还提到,航天员手臂上的细带条纹设计另有其人,“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为方便装饰带的制作,罗建平进行了局部微调。”
马秋成朋友圈部分截图。
7月8日,马秋成告诉新京报记者,“朋友圈里,我想说的都说了,我对我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他(罗建平)当时很年轻,又是个讲师,这种航天项目,没有我们这种经验。”
此外,“马秋成老师”朋友圈还发布了2014年2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湘潭大学签订的“科技协作项目合同书”、2015年12月发布的项目总结报告、2014年6月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任务书”以及该项目的合同明细。在“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总结报告封面上,项目负责人是马秋成,项目技术负责人是罗建平。
马秋成在朋友圈发布的“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总结报告封面上,项目负责人是马秋成,项目技术负责人是罗建平。
公开资料显示,马秋成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被湘潭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
2020年11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官网发布的罗建平个人简历显示,罗建平在2011年7月-2016年7月任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其间担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主持人;2016年8月-2020年8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读博士。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湘潭大学”官方微博于7月8日11时重新编辑并置顶6月17日发布的微博——“神州十二”成功发射,多项湘大设计将为航天员提供“贴心服务”。内容为“2013年以来,湘潭大学工业设计团队在马秋成教授带领下,先后承担了空间站系列载人航天装备的工业设计任务。其中,罗建平老师主持完成了空间站飞天舱外服工业设计项目。”
湘潭大学及湘潭大学团委官方微博置顶“湘大设计”。微博截图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中心主任詹广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涉及的是职务作品(或者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成果归属问题,即这一成果是属于湘潭大学,还是项目技术负责人罗建平,“如果归属前者,则宣传舱外服是湖南大学研发的,可能构成侵权;如果归属罗建平,而罗建平在湖南大学任职,经罗建平授权后,湖南大学不构成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