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岁跳水冠军全红婵火遍全网,她的父亲却遭遇了网暴。
起因是一篇报道中写道:
全红婵的妈妈在2017年因为车祸,留下了顽疾,从此干不了重活。
爸爸要照顾家人,没办法出去打工,只能留在家里种甘蔗、种橙子。
为了补贴家用,夫妻俩还种了些青菜。
有一回,全爸凌晨两三点拉了一车300斤的菜心,结果遇上同类蔬菜大量上市,一车只能卖二三十块钱。
他舍不得,便守着小摊等出高价的商贩,抽了不止几根烟,新鲜的菜叶越来越蔫,到中午更没人买。
最后,全爸只能倒掉整车的菜回家,免得回去的路上白白浪费更多油费。
这段描写让一小部分人愤愤不平:
他们有的为菜可惜,觉得全爸要是能机灵点,及时降价,就不至于全部倒掉。
hgiuozeezbs.jpg
还有的看到全爸“抽了不知几根烟”,认为他是个没有责任心的爸爸:
“舍得花钱抽烟,舍不得油钱,残疾老婆种的菜,男人去卖没卖掉还倒掉了……”
gsmfkh50tw3.jpg
“虽然家里都是低保户了,但是爹还抽烟呢。”
vreaouitxrd.jpg
我试着理解这些人的愤怒。
或许,他们从小到大,看过太多煽情的描写,比如:
一位父亲没钱给孩子交学杂费,愁苦地喝了顿闷酒,然后蹲在门口抽了一地烟头。
所以误以为全爸也是类似的情形。
在这些人看来,假如他们处在全爸的处境中,一定会做得更好:
他们会不抽烟,不喝酒,省吃俭用,聪明伶俐,一鼓作气地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多半是因为没经历过凌晨两三点起床买菜的日子。
北大才女张培祥,写过一篇纪实文学《卖米》。
记录了她在年少时,和母亲天不亮就挑着担子,走了十几里山路去卖米。
结果遇上米贩子压价。
母亲舍不得把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便宜卖掉,决定再等等。
最后只等到米贩子的嘲讽:“留着点气力,等会儿把米担回去吧!”
张培祥在文中埋怨了几句,说母亲不该舍不得那点差价,没有及时把米卖出去。
但她很快就不忍心了。
因为她知道,母亲不是不够聪明,而是日子过得太辛苦。
日子过得辛苦的人,不可能那么深谋远虑,干脆果断,她只想再试试,看能不能多卖几块钱。
全红婵的爸爸在那个清晨,守着300斤菜,期待一个更好的买家时,心情也是一样。
而倒掉不可能再卖出去的菜,也只是为了及时止损。
再说吸烟的事儿。
已经有许多数据统计证明:身处贫困的人,更容易吸烟。
美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家庭,吸烟率达到32.2%,而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则下降至1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农村吸烟人口的比例高于城市。
为什么穷人更容易吸烟?
一是因为他们太过疲劳。
偶尔一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干活,可能不觉得无法忍受。
但如果长期忙于劳作,经常休息不足呢?就很少有人能顺利地坚持下来。
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完美。
二是因为穷人的选择太少。
有钱人累了可以去蒸个桑拿,唱个KTV,打个高尔夫放松放松。再不济,还能在家吃炸鸡,看电视,休息大半天。
穷人只能忙里偷闲,用最低成本,做点让自己愉悦的事情。
其三,穷人的烟往往很廉价,也很劣质。
穷人抽不起很昂贵的香烟,只能抽两三块钱的廉价烟,一包能抽好几天。有的干脆自己卷烟丝。
这样的烟味道浓重,一旦导致烟瘾,很难戒掉。
当然,以上不是说吸烟有理。
我们可以从健康的角度,劝一个人不要吸烟。
但把吸烟这回事,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一个人贪图享乐,没责任心,我只能说:“你没穷过,你不懂。”
曾有人提出疑问:“非洲一些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既然用不起卫生巾,为什么不用月经杯呢?”
在他们看来,月经杯非常环保,而且用过之后,只要冲洗干净就能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
放着这样好的东西不用,实在太不环保,太不够聪明了。
却没想到,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条件冲洗月经杯。
那需要流动的纯净水,干净的卫生间和香皂。
而非洲那些贫困地区的女孩子,可能连晾晒月经杯的地方都没有。
糟糕的卫生环境,让她们稍有不慎就会沾染疾病。
教导非洲女孩使用月经杯的人,或许没什么恶意,但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非洲女孩的生活一无所知。
批评全红婵父亲吸烟的人也是一样。
穷人明明比有钱人更需要慰藉。
一个有钱人吸烟,可以被看作优雅和风度。一个穷人吸烟,却成了罪证。
这是一种隐形的歧视。
对此,我只送给他们《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的一句话: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tewgu4euykb.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