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中国商务部鼓励民众储存必要物资引猜测,官媒发文释疑(图)

[复制链接]

2021-11-3 09:10:07 67 0

中国商务部一则“鼓励家庭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的通知引发社会各种猜测,中国官媒11月2日发文呼吁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这则信息,并称通知的本意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民众措手不及,无需过度脑补。

05jfkdqdns1.jpg

05jfkdqdns1.jpg

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在官网发布通告,指出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保障今冬明春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做好市场保供稳价。
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这句话引起网友各种猜测和讨论,相关消息也登上微博热搜榜。
网民纷纷猜测这则消息传递的信号,有人猜是不是物价要涨,有人认为是在鼓励消费,还有人猜测是否近期疫情严重要限制流通,甚至有民众认为,这是要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对台军事斗争可能带来的实时物资短缺。
对于舆论的关注,中国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2日在客户端发文指出,网友的密切关注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过度脑补,累积焦虑,完全没有必要,“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人们措手不及,大家想象力不要太丰富!”
文章说,通知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部分小区临时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长期看也是倡导居民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增加必要家庭应急商品储备,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必要补充。
文章指出,现代生活的便捷性让无储备家庭成为常态,但这段时间疫情散发,大家多少为此做些准备,“也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新冠疫情再次蔓延至中国多省市。11月1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54例。
此外,在媒体广泛报道商务部有关通知后,11月2日,中国媒体《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通过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发布文章,他认为“这是敏感时期舆论的‘放大镜效应’所致”,呼吁大众“别解读歪了”,“加强抵御、缓冲季节性以及灾害造成供应紧张的常备能力才是商务部写下这句话的本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

帖子24

积分97

图文推荐

  • 撞穿学校栅栏害死十一岁男孩的司机不必坐牢

    一位女司机撞穿学校栅栏、害死了11岁男孩,被罚20

  • 全科医生正告花粉症时节正在好转

    全国各地的全科医生正告春季的开端标记着花粉症时

  • 新西兰总理:出世在新西兰的新纳粹Thomas S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新纳粹Thomas Sewell是坏人,

  • 新州护士和助产士承受暂时加薪3%的前提

    新州护士和助产士投票承受政府提出的暂时加薪3%以

  • 新纳粹份子如何利用“普通父母”的掩护在反

    星期天,新纳粹份子在反移民集会开端前大约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