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退役18年,刘国梁因11岁女儿夺冠再上热搜:奥运冠军,你究竟是怎么带孩子的?(组图)

    [复制链接]

    2021-11-4 17:26:45 30 0

    拿下冠军!

    aajv3sbfcue.jpg

    aajv3sbfcue.jpg

    在2021别克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精英系列赛总决赛上,刘宇婕拿下了女子B组冠军。

    luldzu0awzm.jpg

    luldzu0awzm.jpg

    消息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除了她只有11岁外,更多的原因是——
    她是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的女儿。

    qtjvl5jycee.jpg

    qtjvl5jycee.jpg

    作为赛场上冉冉升起的00后体育新星,难免又让我们对奥运健儿的后代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我们也都喜欢看龙生龙凤生凤的故事,因为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传承和时光。

    2ui5zudnbhx.jpg

    2ui5zudnbhx.jpg


    i44leay0zlh.jpg

    i44leay0zlh.jpg


    yxbgjs2rovm.jpg

    yxbgjs2rovm.jpg

    然而,体育明星也是普通人,当他们褪去成就的光环,就变成了万千平凡父母中的一员。
    不是奥运冠军教出小冠军,更像是一个不懂球的胖子,培育出了优秀女儿的故事。

    ywuvhbd1qyr.jpg

    ywuvhbd1qyr.jpg

    刘宇婕3岁开始打高尔夫,6岁就已经在国内参加各种大赛了。
    至于为什么不选乒乓球,因为刘国梁觉得,无论什么运动她喜欢就好,运动带来的收获将会陪伴她一辈子。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我的光环也是她们的阴影。”
    “她们打得好,别人会觉得是刘国梁女儿应该的,打得不好孩子压力更大。”

    lxsock0vufz.jpg

    lxsock0vufz.jpg

    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与其在父辈的光环下求生存,倒不如选择自己更喜欢、更有天赋的体育项目。
    爸爸去哪儿不重要,娃们自己选择就好。

    ii21oal2zzi.jpg

    ii21oal2zzi.jpg

    不过刘国梁自己也是个高尔夫发烧友,球龄15年,平均水平80杆左右,算是业余选手中的高手。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刘宇婕也算继承了他的运动天赋和运动习惯,这是人类基因的自然馈赠。
    在这种情况下,女儿练习高尔夫,辅导她自然是没问题。

    blcfi21hdrc.jpg

    blcfi21hdrc.jpg

    《鲁豫有约》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些画面:
    刘国梁带着女儿去广州参赛,赛前适应场地时,女儿推杆偏离球洞,刘国梁立马上前指着球洞说,“左边有个小鼓包,所以力量就略多半码”。

    p3sifzqofty.jpg

    p3sifzqofty.jpg

    等到上坡时,刘国梁又纠正,“这肯定不是S杆,因为南方湿度大,球比北方打得短,这杆就得50~55”。然后摸了女儿的头说,“你打球要动脑子”。

    irtl2occyor.jpg

    irtl2occyor.jpg

    这场比赛的结果是,作为同组别里的最小选手,女儿拿到了季军。
    刘国梁还在赛后纠正了女儿拿奖杯的姿势。

    xbzab2q24yj.jpg

    xbzab2q24yj.jpg

    此外,刘国梁还像管理球队一样给女儿立规矩。
    两个人一起打球,每星期至少一到两次。
    倒不是过分鸡娃,因为他认为:
    如果你一直放任她,然后突然说每星期必须陪爸爸打场球、吃个饭,家庭要聚会一下。你这样是管不了孩子的。

    ut5a3b3mgjq.jpg

    ut5a3b3mgjq.jpg

    在刘国梁看来,自己不但要教会孩子怎么去赢,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失败:
    我们乒乓球有句话,我不好无所谓,我只是让你更不好。可在高尔夫,你控制不了别人好不好,你必须让自己好。

    smcydkd30og.jpg

    smcydkd30og.jpg

    在这样的教育下,全国比赛有很多孩子都会因为打不好而哭鼻子,但是,刘国梁的女儿从来不会因为打得不好而哭。
    反而告诉妈妈:“哭有什么用,打好第二杆不就行了。”
    即使这一杆打得不好,还有下一杆。
    在锻炼女儿技能的同时,也在提升她的耐挫力,让她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一颗平常淡定的心。

    ybraobsefzc.jpg

    ybraobsefzc.jpg

    如今刘宇婕已经拿下了2016年青少年巡回赛冠军,2018年世界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冠军,未来将冲击大满贯。

    p2b1c3ybkqi.jpg

    p2b1c3ybkqi.jpg

    虽然,女儿并没有想要走上和父亲相同的职业道路,但“世界冠军”的头衔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却激励着她追求自己的体育目标。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说我是刘国梁的女儿呢,有一天,我要让他们说你是刘宇婕的老爸。”

    hlljsjn302u.jpg

    hlljsjn302u.jpg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拳击冠军邹市明的儿子邹明轩身上发生。
    2015年,4岁的邹明轩通过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51g35ka2wni.jpg

    51g35ka2wni.jpg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暖心、呆萌,但是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已经入选了国家马球队。

    zsqqwu4ddol.jpg

    zsqqwu4ddol.jpg

    “在马球场上我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我看到其他小伙伴都在认真训练,我觉得我不能拖后腿,所以我也能坚持下去。”
    已经成为所在马球俱乐部一线队小队员的轩轩最近拿到了“得分王”的称号。

    虽然轩轩没有走向那个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但谈起自己的父亲也是一脸骄傲。
    他说:“虽然爸爸现在已经没有再打比赛了,但我看他以前那些视频还是很激动。我为爸爸感到骄傲,他是中国拳击的榜样。”

    而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我希望把马球传承下去,让马球以后也能成为奥运会项目,而我,也能成为奥运冠军。”

    对于轩轩的选择,邹市明的心态很平和,即使这是一项自己不太了解,且和他职业属性几乎完全相反的运动。
    “轩轩无论做什么运动,都不会让我失望。咱不是转行,咱是入行。”

    当然,也有许多奥运家庭会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前段时间因为“铁血育儿”引发教育界争论的刘璇。

    刘璇当年被称为叱咤体操赛场的“璇美人”,退役后,她成了一名“虎妈”。
    她有8本日记本,把孩子日常的睡眠、饮食、生病记录、过敏食物.......通通记录在册。

    7点30起床,8点吃早饭,9点看书,11点运动,午休,15点到18点学习,晚上9点睡觉......每天的安排精确到分钟。

    因为儿子雄赳赳是过敏体质,刘璇就严格控制一家人的饮食,减少零食和糖。
    进口的食物也都是以“克”为指标,每顿饭都是单独的小灶。

    在一次节目中,四岁的雄赳赳偷偷告诉导播,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吃过果冻薯片这些小零食,别的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有大蛋糕,但他没有。
    妈妈说这些东西是“糖衣炮弹”,不许他吃。

    除了吃上要求严格,对电子产品更是24小时“管制”。
    不让看电视,不让玩电脑,只用手机接打电话,平时的娱乐就是练字。

    有时候雄赳赳调皮,练字的时候满地打滚。
    刘璇也毫不心软:“写字这件事是每天都要做的,你哭也得写,不哭也得写,开开心心地也得写,翻滚着也得写。”

    很多人批评刘璇太过严厉,就连丈夫也不支持这么对孩子。

    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刘璇有自己的良苦用心:“越自律越自由。你做一件事情想要自由、完全没有边界,那是不可能的,这个社会有社会的规矩。”

    相比之下,邓亚萍对儿子的态度就柔和了许多。
    邓亚萍的儿子瀚铭有非常不错的乒乓球天赋,但是和很多青少年一样,瀚铭“爱好广泛”。

    有段时间一度迷上了电竞游戏,并且渴望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瀚铭说:“妈妈,这也是一项竞技体育,而且我在业余选手中,排在北京市前八。”

    邓亚萍是运动员出身,深知竞技体育的残酷。
    她并不想给孩子泼冷水,因为从小到大,父亲对邓亚萍的教育就是鼓励她“大胆尝试”。
    于是,邓亚萍带着儿子考察了两支职业电竞战队。

    当儿子了解到电子竞技并不是他一时兴起想的那样后,就放弃了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想法。
    借着这次考察电竞项目的契机,邓亚萍又帮儿子梳理了他的爱好。

    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和篮球,当各个项目的要求一一摆在孩子面前时,最终瀚铭决定把所有精力放到乒乓球上。
    去年,瀚铭获得了2020年“北京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单打冠军。

    “我并不是要求孩子必须打哪一种球,必须学什么东西,我只是想让他明白,当一个人有了选择,就应该朝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当然,说起豪门大户的孩子,可能许多人都觉得那是钞票堆砌出的优秀。
    其实,为人父母都是摇摇晃晃努力去探索。
    奥运冠军的育儿方式并不一定都适合,教育孩子也不是必须氪金,但有两点是相通的。

    一是能制定清晰的育儿计划,说明父母也在成长。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树立榜样。
    先自管,而后管人;先自教,而后教子。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句话:“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二是看似花样繁多的兴趣爱好,其实都是为了陪伴和性格养成。
    比如在一档节目里,有一个11岁的孩子,沉迷手机和游戏。
    甚至,他还用父母的钱给主播打赏了8000元。
    为什么这么沉迷手机呢?节目组通过演员的模拟道出了他的心声:
    我承认自己确实有点贪玩。
    但他们那么忙,又不让我出去玩,除了手机,还有谁陪我吖。
    小伙伴们都在玩那个游戏,如果我不玩,和他们连个话题都没有。

    由此可见,有些父母,虽然人在家里,但是一直在玩手机或做其他事,这是一种“假性陪伴”。

    而往往孩子们除了身体的陪伴,可能更需要的是心灵的陪伴。
    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爱,培养出他们终生受用的习惯 。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些父母是在尽力培养孩子,而有些父母只是看着孩子长大,仅此而已。

    事实上:“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迹可循,他的因在家庭,他的根在父母。”
    父母对孩子儿时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尤其是最近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很多家长开始坐不住了。
    他们集中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到底该怎么养?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幸福、快乐,过上期望中更好更顺遂的生活,为此在孩子身上下尽功夫。
    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何下功夫,把功夫下在哪儿,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也是父母最该做足的功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基本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他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在这个并不算友好的焦虑大环境下,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多培养孩子能一生受用的习惯、品质、能力。
    尤其是学校没教却又极为重要的能力,才能给到孩子十分正向的回馈,去完整地迎接生活。

    总而言之,好的父母,并不是说给孩子留下多少财产,而是培养他们终生受用的能力。
    真正做父母,和技巧无关,而是你要肩负起责任和身份。
    穷养富养,最基础的都是有教养。
    一个孩子的成长期真的不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有限,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父母这个身份上也全力以赴。
    毕竟,如果说孩子的起跑线只有一条,那就只能是他的父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

    帖子31

    积分128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