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3000亩“超级棉田”迎丰收,极飞科技打开智慧农业的想象力

    [复制链接]

    2021-11-18 06:05:15 33 0

    作者丨许璧端
    编辑丨江倩君
    二十世纪前,中国的农田里还满是“老农插秧”的人力手工传统生产方式。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技术,改良和制造农机具,农田作业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而步入21世纪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开始走进农田, 智慧化农业成为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 农业产业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支柱产业,如何发展农业科技,推动农业智慧化是各个国家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极飞科技致力于用科技为农业赋能,不断探索智慧农场的可能。
    今年四月份,极飞科技在新疆尉犁县举行了“超级棉田”发布会,启动了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3000亩的高标准棉田将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交由艾海鹏和凌磊这2名90后“新农人”管理。 他们在棉田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形成的无人化农场解决方案,是否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成为了此次项目的关注焦点。 如今,这一智慧农业示范棉田终于迎来了丰收。
    “超级棉田”怎么样了
    “超级棉田”里播下的棉花种子在六个月后已经结出一团团的雪白温暖的棉花。棉田管理者艾海鹏和凌磊介绍, “超级棉田”的亩均产量达254公斤 。由于前期多次风灾造成了部分棉田不可逆的损失,超级棉田并未达到平均亩产300公斤的预期目标。但按照当前棉花价格,超级棉田已赚回种植成本且有盈余。
    “超级棉田”项目让海磊兄弟真正意识到, 种地并不容易,没有科技助力的种地更加艰难。 传统的棉花种植由1人管理100多亩棉田,3000亩棉田便需要近30人来管理。而艾海鹏和凌磊使用极飞的自动灌溉设备、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两个人便可以管理3000亩棉田。
    在“超级棉田”里,海磊兄弟可以利用土壤监测仪获知科学准确的棉花播种日期,装配极飞农机自驾仪的播种机,实现精准、高效的自动化播种作业;在用工量大且窗口期短的打顶环节,海磊兄弟使用农业无人机喷洒化学药剂打顶,一架农业无人机一天就可完成1000亩的作业。据海磊兄弟介绍, “超级棉田”的人力成本投入比传统种植节省60%,验证了智能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棉花种植的可行性。
    除了将智能设备带进农田,助力智慧农业, 如何推进绿色农业也是“超级棉田”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问题。 今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极飞科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精细管理,向着这一目标不断靠近。
    以超级棉田“耕种管收”过程中最薄弱的一环——“管”为例,传统的水肥管理需要农民到地里把水阀开关逐个拧开,过程辛苦且无法精准控制。而在“超级棉田”中,海磊兄弟尝试将智能水阀和控制软件结合,实现远程精准控制施药灌水量, 1部平板电脑搞定 3000亩棉田智能灌溉。 通过应用“水肥一体+智能灌溉”技术,“超级棉田”相对于传统种植节约近90万吨水与72吨化肥,“处方图+精准施药”的应用则为“超级棉田”节约了36%的农药,每亩节约成本44元。
    棉花在“超级棉田”里健康生长,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也在此发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ri21r3k1rjd.jpg

    ri21r3k1rjd.jpg


    (图源:极飞科技)
    怎么成为“新农人”
    “乡村振兴”的另一个关键是“人才振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农村人口比例下降了约25%。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城市与农村在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就业机会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今年5月份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全国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情况依旧存在。
    农村怎么留住年轻人?这也是极飞科技不断探索的命题。
    不同于在实验室进行的内部实验,此次“超级棉田”的种植过程搬上了互联网,在B站和视频号持续记录了半年多以来海磊兄弟管理棉田的全过程。“农业”、“耕作”、“棉花种植”未必是年轻人感兴趣的主流话题,但是“超级棉田Vlog”以“90后”、“机器人”、“无人农场”为关键词,向大众分享使用智能化设备耕作的新鲜体验。这些“种植日记”记录了风灾过后海磊兄弟的重新播种——从崩溃到迎接逐步稳产的过程,也有海磊兄弟一边吃饭一边用平板电脑完成灌溉工作的画面,将海磊兄弟在新疆的棉花种植生活真实地呈现出来。
    一改以往农作“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刻板印象,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代替了人工繁重且低效的农活,对未曾涉足农业的观众来说,可能是全新的体验——关于科技对农民形象与乡村生活更新的体验。
    仅凭无人机这样的智能装备并不能让年轻人产生种地热情。对年轻人来说,对职业规划更为实际且务实的考虑是一所城市或一个行业的发展机会和收入水平。 农村要想吸引人才回流,应该也得靠发展机会,让大家看到农业也能挣到钱。
    “超级棉田”系列视频中就记录了两位95后极飞科技飞手,从四川前往新疆棉田进行飞防作业,两、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收回两架无人机的成本。据飞手袁新明介绍,打药的价格是五元一亩,一天作业下来可以赚到1000-3000元,“最多的一天打了1200亩,收入达6000元。” 除了无人机飞手,农村数字基础的发展催生了数字设备管理员等“新农人”工作,为农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通过展示“新农人”利用高效的、智能化的生产工具的务农生活,极飞科技撬开口子让年轻人自发回归农业,“务农”重新成为年轻人的个人职业规划,让农村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无人机飞进农田,也带着更多年轻人回到了农田里。

    zb3lvwvn0we.jpg

    zb3lvwvn0we.jpg


    (图源:极飞科技)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农人不只是会种地,更要懂技术、会经营,能够对农田进行规模化经营,懂得如何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因此,极飞科技在推广农业无人化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6年,极飞科技就创建了 新型知识分享平台“极飞学园” ,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的方式让农业生产者快速掌握智能设备的操作和现代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技能。极飞学园在线上通过“极飞公开课”、“极百科”和“极名家”等栏目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和实践者分享成果;在线下则利用遍布全国各省份的培训网点提供全方位无人设备操作培训与资质认证。据了解,截至2020年末,极飞学园已经累计培养超9万名智慧农业人才,帮助农村青年转型为无人设备操作员、农业服务与管理专家等角色。
    此外, 极飞科技还通过举办农业机器人大赛形成产学研合力, 挖掘培育未来农业机器人创新发展人才。未来,极飞科技将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一步合作,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在新疆再次出发
    从2013年接触新疆棉花,开始尝试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到决心深耕农业赛道,把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带进农业生产,研发制造出多款智慧农业产品, 极飞科技早已不只是一家无人机公司,而已经成长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并且希望用实践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样本。
    “超级棉田”验证了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棉花种植的可行性。 借助高科技,把生产经验转化成数字模型,让不懂农业技术的人也能种地, “所有的硬件产品的运作情况、所产生的数据等都可以在智慧农业系统上查看,并进行数据统计、储存与分析,”艾海鹏和凌磊基于此进行“超级棉田”的智能化农事管理,为棉花从经验种植转向科学种植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今年9月底,极飞科技更是与新疆尉犁县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建设棉花现代产业园,大力推广“超级棉田”智慧化管理模式。极飞科技将在尉犁县成立现代科技服务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棉花现代产业园提供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并培育更多新农人,为尉犁县棉花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干力量。 “极飞科技在新疆再次出发,把从超级棉田里探索出来的模式推广到全国,走向全世界。”

    mwtomcbfm22.jpg

    mwtomcbfm22.jpg


    (图源:极飞科技)
    智慧农业的发展还处在增量市场,农业的生产环节对于智能化技术的需求非常大。 “智慧农业不是浪潮,而是一股洋流,势不可挡。”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认为,要实现智慧化农场,减少人对于农田差异性的影响,至少涉及五个方面:规范种植、作物模型、生长感知、农艺决策、农事执行。如果以上所有步骤都能通过无人化的方式完成,就能形成农业无人化的闭环。基于此, 极飞科技确立三大主营业务:建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开发精准农业智能产品装备以及打造智慧农业生态系统。
    其中培育农业AI服务更多更复杂的农业生产场景是极飞科技重点发力的方向。 在“超级棉田”项目启动之前,极飞的产品缺乏大规模农业种植场景的检验和更为系统的实地调研。 而“超级棉田”为极飞补齐这一短板:海磊兄弟将棉花种植过程中智能设备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位于广州极飞总部的研发部门,使产品研发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同时,研发人员从广州前往新疆调试新产品,收集棉花AI作物模型反哺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智慧农业中的智能化感知与决策环节。
    除了棉花,极飞科技正计划将设备和AI围绕各种作物进行深度开发和学习,逐步完成从单个品类的农业无人化管理农场到多个品类的推广。极飞将飞过棉田,让智慧农业科技覆盖更多农作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夯实乡村振兴的粮食安全基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6

    帖子45

    积分212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