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0j2gcwibd2.jpg
昆山公园沉默的背后都有一件礼物,触及了,再放下。
iu5ohguo3xd.jpg
早期的昆山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l2bsxnotbtt.jpg
早期的昆山公园(虹口档案馆提供)
soivyekgspg.jpg
昆山公园附近的地图(图片来自网络)从前的后花园,今天成了见证四周纷繁变化的幽静空间。昆山公园四周有昔日的教会学校、教堂、书店、电影院等旧址。在它的南端是浦西公寓(原名披亚斯公寓),先后入住过俄侨和日侨。还有一条传奇的小街,昆山公园西侧的仅仅一百米长的昆山花园路。
2mkebsotyuh.jpg
浦西公寓
cxvdo5cegrt.jpg
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虹口档案馆提供)1933年的上海,因为一年前的一二八事件,蒙上了阴森莫测的诡谲。施蛰存的新感觉派小说《梅雨之夕》抓住了那种慌乱感,这是小说里在北四川路桥上的男人的内心独白:“刚走到桥头,急雨骤然从乌云中漏下来,潇潇的起着繁响。看下面北四川路上和苏州河两岸行人的纷纷乱窜乱避。”
nswxpwv5y35.jpg
四川路桥(图片来自网络)1933年2月至5月,丁玲在失去了爱人胡也频整整两年后,不是乱窜乱避,也似飘摇的小舟,租下了昆山花园路7号的房间,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冯达一起住了进去。丁玲,早年是非常敏感而多变的,是红色的历练使她不断地克服天性里的脆弱与孤独。她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尽管是虚构,但还是透露出她自己。丁玲骨子里的狷傲出于她过早地体会“残酷之人性”,父亲的离世又令幼小的内心一直缺乏安全感。她很早熟,23岁就创造了莎菲这个个性解放的形象。
0kvuxladpwz.jpg
丁玲(图片来自网络)“别人说我怪癖,他们哪里知道我时常在讨人好,讨人喜欢。”《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第一人称——莎菲的自述,便是丁玲外冷内热的性格的真实写照,她对新鲜事物的热衷与好奇,又驱使她在成功的道路上布满真诚与渴望,包括对异性的渴望。但她追求身心合一的要求屡屡让她陷在苦闷中。
hlft4gqufxw.jpg
丁玲和胡也频(图片来自网络)《莎菲女士的日记》里有一句十分绝妙:“幸福不是在有爱人,是在两人都无更大的欲望”,意指美满爱情是精神上互为融合的。而丁玲在这段感情里确实不时向外张望,“不禁又可怜苇弟,我祝祷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忽视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在那不可自拔的渺茫的悲境里。”丁玲笔下的苇弟是一个心理年龄未及格的青年,“但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把眼泪一颗颗掉到我手背时,却像野人一样在得意的笑了。”
lne314egvyj.jpg
昆山花园路
kp2fltcdpxl.jpg
早年的昆山花园路(图片来自网络)
mmlyxzhvbvg.jpg
《申报》登载的消息(图片来自网络)关于丁玲住的楼层有各种说法,有说朝南的三楼,也有说朝南的四楼,那么应修人坠楼也有三楼和四楼北窗两种说法,还有说他直接坠楼在昆山路上。其实,根据我实地查看,昆山花园路的房子有条后弄堂,走出去才是昆山路。丁玲在回忆录《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中,提及应修人是急忙跑到她家的楼上才遭遇不测的。我个人倾向于丁玲住在昆山花园路7号三楼,另外,过道的窗户并不高,在窗前发生搏斗存在着危险性。
whbzdg1hbto.jpg
昆山花园路7号2-4楼
2dkyo2ey0pc.jpg
丁玲旧居的楼梯
cextimfun2s.jpg
丁玲旧居,应修人坠楼的窗口
kvr4bbaosqk.jpg
丁玲旧居后弄堂丁玲的《魍魉世界》是可信的,她坦陈国民党在软禁她时,逼冯达和她住在一起软化她,她也在这段软禁期间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丁玲曾这样描写冯达:“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他没有热,也没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但他关心人的方式让丁玲无法拒绝,尤其在胡也频遇难后那样一段空白期。
haga5sytecu.jpg
冯雪峰(图片来自网络)丁玲被捕后,鲁迅密切关注,写了七言绝句《悼丁君》。沈从文也在5月和6月先后发表了《丁玲女士被捕》和《丁玲女士失踪》,女作家庐隐在《丁玲之死》中写道:“她不大说话,我们见了她只点头微笑……后来我也到上海做事,有时很想看看丁玲,但听说她的行踪秘密,不愿意有人去看她……只就她的天才而论,却是中国文艺界的一大损失。”
srnrfslupwi.jpg
林乐知(图片来自网络)
rl3nmnmlgjq.jpg
今日景灵堂南立面我们无法复原历史洪流中的所有细节,但我们能与它最鲜活的部分共同呼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