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逼5岁女儿学高数,博士“虎爸”鸡娃太可怕,妻子向法院求助(组图)

    [复制链接]

    2021-12-22 11:13:54 52 0

    什么是“鸡娃”的“最高境界”?
    最近,南京一位“虎爸”刷屏。他过于激进的“鸡娃”方式,引发了不少争议。

    q0clswh15ll.jpg

    q0clswh15ll.jpg

    这位“虎爸”系博士毕业,逼其还在上小学、幼儿园的一对儿女学习大学课程,并伴有过激行为。妻子在无奈之下,只得向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不少网友认为,不应将大人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呼吁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也有网友评论称:“这不是虎爸,这是家暴,是语言加身体上的双重家暴,合理怀疑其有虐待行为。”

    lkzdkbavkbu.jpg

    lkzdkbavkbu.jpg

    ·网友评论截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点。近年来,各种形式的“鸡娃”频上热搜,其中越界过激者不在少数,引发不良事件。
    逼5岁孩子学高数
    此次事件中的“虎爸”毛某是博士毕业,与妻子郑某育有一儿一女小明、小佳(化名)。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小佳年仅5岁,上幼儿园。一对儿女,本是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年纪,却要被迫接受父亲的“超前教育”。
    毛某利用自己的学历优势,教授两个孩子高等数学,以及一些大学才会用到的课程,文言文也是每日必学的科目之一。通常,5岁的孩子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明白,高数知识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小孩子听不懂,自然会有抵触情绪。
    据妻子透露,毛某经常让孩子学习到深夜。如果孩子表现出反抗或厌学的样子,或是学习进度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毛某就会对其拳打脚踢,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

    xqnsmbm1l1g.jpg

    xqnsmbm1l1g.jpg

    ·电视剧《小舍得》截图。
    毛某对孩子的方式早已超出教育范畴,演变成了家庭暴力。郑某曾多次劝说丈夫,但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有问题,也不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最终,郑某在万般无奈之下向法院求助。
    起初,在派出所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的过程中,毛某始终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欠妥,反而认为,管教孩子是“家务事”,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
    在多次协调无果、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及其夫妻关系后,郑某只好向法院申请: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随后,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处理了这起纠纷。据申请人郑某提供的《接处警情况说明》、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及案件承办人向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了解的相关情况,可以证明被申请人毛某在对两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
    法院工作人员随即向被申请人毛某告知郑某已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向其释明法律后果。然而,毛某态度顽固,仍拒绝参加听证谈话。最终,法院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发本案人身安全保护令时,法院驳回了申请人要求禁止被申请人接触子女的申请,同时将保护令的有效期限定为三个月,给被申请人能够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会。
    《环球人物》记者联系当地妇联,希望采访当事人,郑女士表示为保护孩子身心健康,不希望被更多人打扰。
    教育焦虑频发
    毛某能否在保护令期限内改变其极端行为,人们不得而知,但其做法映射了大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
    前不久,一个网传视频引发网友共鸣。江苏一位毕业于985大学的博士妈妈,在辅导女儿做小学作业时崩溃大哭。原来,女儿用3个小时只完成4道选择题,博士妈妈无法接受孩子的学习状态,被气得嚎啕大哭:“我也想控制我自己,我不想做她妈妈了。”

    p1sritqaqwp.jpg

    p1sritqaqwp.jpg

    ·封面新闻视频截图。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张面积不大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辅导材料和课本,孩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继续做着题。
    当下,类似的情况正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上演。今年5月,北京大学教授丁延庆也曾毫不遮掩地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让普通人也体验了一把“学霸”家长面对孩子教育的无奈。
    丁延庆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北京大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博导、副教授。他的妻子,也同样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丁延庆的女儿似乎完美避开了这对夫妻的学霸基因。
    事情开始于2020年。一次,丁延庆参加女儿的班级活动,在与几位家长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孩子的英文词汇量已达到上千个,相当于中学水平,觉得“这差距太大了”。后来,他又了解到女儿的学习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这让丁延庆产生了危机感。
    为了让女儿有更多的有效学习时间,丁延庆在冬天顶着寒风蹬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在路上带着女儿复习功课。下午四点,女儿放学,他又把女儿接到办公室做作业,活泼的女儿总是很难静心学习,整个三楼的人都能听到他们父女俩大呼小叫。

    1s2dj2a3pxv.jpg

    1s2dj2a3pxv.jpg

    ·视频截图。
    时间一长,女儿有了厌学倾向,有时候还会很伤心地问他:“本来好好的,非提学习,我不学习,你就不爱我了吗?”
    在“斗争”过程中,丁延庆逐渐意识到,自己强迫女儿学习,让一个7岁的孩子感到了焦虑,也破坏了亲子关系。很快,他的做法遭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反对。经过反思,丁延庆“认命”了:亲子关系、培养女儿长期学习的兴趣,比让她成绩迅速提升更重要。
    同时,他也改变了教育方式,果断放弃压制和过度干预,除了引导女儿读书,在学习上也彻底“放羊”,也算是做个实验。没想到,实验结果好于预期,女儿学习能“跟得上”,对读书反而更有兴趣了,还能逐步深入。
    许多父母像丁延庆一样,常常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感到焦虑,但真正能及时反思教育方式的父母,却寥寥无几。
    破解教育焦虑,正确理念至关重要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成绩倒数着急、教孩子做题被气哭……不少心有不甘、忐忑难安的父母心生焦虑,“被迫营业”,甚至暴力催学。在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王光明看来,破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正确的理念至关重要。
    环球人物:父母应当怎样对待教育焦虑?
    王光明:教育焦虑伴随于“期望变失望”“无力解决”“心力憔悴”等忧愁、无奈、恐慌心态。
    如果家长始终抱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心态,并将该心态强加给孩子,不清楚自己孩子的优势,不引导孩子往优势方面发展,那么教育焦虑不会轻易消除。
    缓解教育焦虑,还需要家长坚持不断地学习,借助教育规律,排解对教育的无力感。例如在学习方法层面,正确认识教育熟能生巧和孰能生厌、熟能生笨的辩证关系,就不会再反复强调重复记忆和刷题,也就能避免孩子很勤奋但效果不佳的教育焦虑现象。
    环球人物:父母要如何避免在教育中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
    王光明:儿童内心往往是善良、柔软、天真的,需要父母精心呵护,避免在教育中对儿童的精神进行伤害,需要家长做到“两慎一多”。
    一是“慎发脾气”。许多研究发现,发脾气是教育孩子的死敌,家长的脾气越大,最后取得的教育效果就越糟糕。不少家长可能因为一件小事一时忍不住,言语犀利地批评指责孩子,这种行为可能造成持久性的精神损害,不仅会降低孩子们的安全感,容易造成孩子多疑、叛逆,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心理阴影。
    二是“慎用暴力”。家长在发脾气时可能伴有暴力行为。暴力不限于拳打脚踢,也包括语言挖苦讥讽,还包括不理孩子等“冷暴力”。孩子可能会因一时害怕家长的暴力行为,被迫屈服,但长久来看,这种行为并不“有效”。暴力行为有传递效应,它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叛逆,还会造成孩子暴力、偏执的性格,甚至激发孩子更多的暴力行为。因此对家长而言,慎用暴力绝不是一句空话。
    三是“多用沟通”。沟通是一件法宝,听孩子的真话,了解孩子的不足,在教育过程中避开他们的短处,表扬他们的长处、优点,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能“茁壮成长”。
    与孩子沟通不是“我说我的,你说你的”,而是要听得进去孩子在说什么,听懂孩子需要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猜测代替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要“换位思考”,及时回应孩子的诉求。沟通多了,孩子自然跟家长的关系就和谐了,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饱满了。
    环球人物:家长如何在教育中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
    王光明:在教育中和孩子形成、保持良好关系并非一件难事,只要家长做到四个“来”,就能很快建立与孩子的良好关系。
    一是“身子蹲下来”。放低自己的姿态,跟孩子保持平等的状态,是形成良好关系的第一步。抱着“我是大人,我的就是对的”这种心态的家长,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不只是在行为上,而是在心理层面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开展对话交流。
    二是“口气缓下来”。我们好多家长朋友一提起孩子,气就不打一处来,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是有问题的。孩子需要的是朋友,不是敌人。是朋友就需要态度温和、语气和缓地讲话,不能疾风暴雨、居高临下。
    三是“沟通多起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善于沟通,在读懂孩子心灵的基础上,勤于沟通,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和信任,及时制止隐患,循序渐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是“陪伴多起来”。“双减”政策之后,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相对减轻,亲子时间比以往增多了。建议家长朋友们多利用空余时间陪陪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多观察、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爱好,也是可以缓和紧张的亲子关系。
    环球人物:如何才能有效缓解教育焦虑?
    王光明:缓解教育焦虑,需要家长拥有“四心”。
    一是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与愿景。不要简单将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随意打断、评价孩子的想法,安静平等地和孩子对话沟通,基于孩子的愿景做出孩子成长的规划。
    二是需要真心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想法。尊重、理解孩子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兴趣、爱好,不要先入为主,在晓之以理中,引导孩子的成长。
    三是需要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足,精准分析原因。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能不能坚持学习、是不是热爱学习、会不会自主学习。孩子学习品质高低影响学习效率,多做分析,有助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四是要用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家长和老师对此视而不见,这些闪光点就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作为家长要多观察、发掘孩子的优势,不要拔苗助长。
    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孩子们不会区分事实和一时气愤的话,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一切关于自己的话,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鼓励赞美,他就会自信乐观;贬低和打压,他就会自我否定,敏感自卑。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先做到循序渐进,方可水到渠成,切不可把“一厢情愿的幻想”“不切实际的执念”强加给孩子。况且人生不是考卷,没有标准答案,“优秀”的标准并不仅限于好成绩。
    为了孩子,放过孩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

    帖子29

    积分11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