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人才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周,上海市新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集中开工活动在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现场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约115万平方米、1.85万套。
交通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枢纽。12月16日,安徽省“县县通高速”暨交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37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涉及高速公路、水运、民航机场等领域,总投资约1300亿元。
在专精特新方面,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十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会上表示,本次《规划》是第一次以多部门联发的形式发布,将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的碳排放和能效监控更多集中于大型企业,还没有关于中小微企业碳排放的数据库建设。由于对设备专业、市场细分、改造成本过高,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创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上海115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集中开工
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关于颁发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决定》,全国246项工程获奖,南通市共11项,其中3项为通州区建筑企业承建工程。截至目前,通州区已斩获鲁班奖62个。
据悉,建筑业是通州传统支柱产业。今年以来,通州区全区建筑企业已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约50项;省级工法1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超50项。
12月15日,上海市新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集中开工活动在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现场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约115万平方米、1.85万套,建成后将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群体的安居宜居需求。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从供给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制度供给。要紧扣新市民、青年人需求和期盼,坚持多渠道供给、跑出加速度,坚持优化结构、完善体系,坚持职住平衡、合理布局,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品质,丰富完善综合配套设施,着力打造更加安居宜居的美好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月16日,安徽省“县县通高速”暨交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安徽省省长王清宪讲话并宣布 “全省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37个交通重大项目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37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涉及高速公路、水运、民航机场等领域,总投资约1300亿元。
王清宪指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徽省“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这是完善“五纵十横”高速主骨架,更好发挥安徽省区位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还要紧扣“三地一区”目标,聚焦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以开放的视野适度超前谋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安徽更大价值、展现安徽更大作为。
上海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助推长三角一体化
绿色低碳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2月14日在沪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中央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欢迎集团发挥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业务覆盖广、产业链完整、综合服务能力强等优势,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深化能源保障合作,助力完善“五个新城”综合配套,共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落地和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上海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沪实现更大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优服务。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上海总部基地落户、能源电力服务、“双碳”技术研究、新型海洋经济、城市更新、国企改革等领域持续开展深入合作,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和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努力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
翌日,李强和龚正来到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建设现场,检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李强指出,要坚决落实保护长江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建设,狠抓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和突出问题整改,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让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成色更足、生态底色更实。
同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北京拜访国铁集团和自然资源部,汇报有关工作。虞爱华表示,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合肥正加快谋划和建设“时钟型”高铁网,力争“十四五”末建成和在建铁路1000公里。希望国铁集团对合肥相关铁路项目建设、中欧班列开行等继续给予帮助,并表态将为国铁集团在肥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在自然资源部,虞爱华与副部长王广华、相关司局负责人分别会谈,双方就项目建设、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五年计划培育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专精特新也将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十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定量目标,包括中小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15%以上。同时,提出了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的量化工作目标。
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岩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短期问题,重在落实落细现有助企惠企政策,继续实施好行之有效的财税和金融政策,特别是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等组合政策。同时,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推动各地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化政策措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国内跨周期、逆周期政策需保持灵活适度,但目前国内经济面临较复杂内外环境,政策需要平衡稳增长、防风险与促改革,要求政策适度、精准、有效,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支持内需稳步恢复。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本次《规划》是第一次以多部门联发的形式发布,将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在绿色发展方面,《规划》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能源监测、技术咨询等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的碳排放和能效监控更多集中于大型企业,还没有关于中小微企业碳排放的数据库建设。由于对设备专业、市场细分、改造成本过高,很多中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创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他表示,以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化,从而降低企业的改造成本与碳排放监测难度,将是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有关绿色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容易在集聚效应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文章部分综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缴翼飞 《“十四五”力促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形成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编辑:李博
主笔:许秋莲
制图:徐晖
更多信息及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作者:许秋莲,卜羽勤 编辑:李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