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2ven0fziut.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80后的父母,教育理念很统一、纯粹:“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手段雷霆万钧,其核心是爹妈那颗望子成龙的心。一个“望”字,包含的是爹妈苦熬、付出和等待的耐心。
30多年后,我发现现在的父母已经不屑于“望子成龙”这套教育理念了。也许是时代变迁太快、科技发展迅速、或者匆忙的生活步伐已经容不下静待花开的长久消耗,这届父母更务实、更精明,在流量为王的当下运用各种操作,推自己的孩子早早成龙成凤。
于是,在目前短视频流行的当下,我们能看到原本温馨甜蜜的晒娃变成了畸形秀娃。家长通过一系列操作、设计、控制、甚至不惜伤害孩子身心健康,让本该无忧无虑、可爱成长的孩童成为自己赚钱牟利的工具。
畸形的“啃娃族”
过去,我只听过啃老族横行,最近看了热搜#你怎么看待啃娃族#,才知道原来现在两三岁“平平无奇”的孩童也能成为摇钱树,让家长们吸金赚银了。
只是,这些小摇钱树们境遇也未免太惨了。
比如,让还穿着尿不湿的两三岁萌娃给网友们表演下厨房做菜,要知道厨房对孩童来说可是高危地点,
或者,年仅3岁的幼童就被父母喂到了70斤,走起了“小胖墩”的可爱路线。
即便在视频中,小朋友吃饭时用稚嫩的声音反复央求父母:“别弄了别弄了别弄了”,父母一边嘴上答应,一边还是把她刚吃空的盘子加满。
kdoqnmiogom.jpg
还有,才刚过完5岁生日的小女孩就熟练地拿起粉底和眼影,对着镜头向大家介绍如何化妆,用清脆的娃娃音熟练介绍化妆品,引导网友购买。
b3xideyhacg.jpg
甚至,一些网络上的小网红们,经过父母“授权”,拍起了露骨的视频以此谋取利润。
3203ecssnzf.jpg
新闻报道称,有些运营儿童短视频账号的家长甚至能月入15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啃娃一族”。
这已经不是单纯地秀娃、晒娃了,而是在让孩子在身心受损的情况下压榨甚至虐待孩子来谋取商业利益了。
面对这种现象,网友们当然是群起而攻之。
1enp10m3xkl.jpg
所以,目前文旅部已经发布相关《意见》,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rtz4qwothwh.jpg
国外爹妈也啃娃
其实“啃娃”并不是我们特有的现象,在国外也很流行。
比如油管连续三年最赚钱的博主是一名年仅10岁名叫Ryan Kaji的美国男孩。
在Ryan8岁时,他就靠着玩具开箱视频,成为年度YouTuber收入榜单第一名,年入2500万美元(合1.8亿人民币)。今年已经是他三度蝉联福布斯全球收入最高YouTuber排行榜榜首。
1kq0ntrzon3.jpg
除了稳定的流量分成形式和广告赞助收入,Ryan靠着名声打造了个人玩具品牌在沃尔玛、亚马逊等平台销售;此外,他还拥有自己的Nickelodeon节目,并已经与美国电视网Hulu签订了版权协议。
妥妥的吸金小王子。
还有一位名叫Anastasia的白俄罗斯小女孩,她出生时被诊断为脑瘫,为了记录下治疗状况,Anastasia的父母录下她平时的影像,本意只是想通过YouTube来和亲戚朋友分享。没想到2019年她和爸爸的一条互动视频成了爆款,播放量超7亿。
ovghgirzdel.jpg
现在的Anastasia也是一名儿童网红,加上广告、赞助、分销站台等收入,她一年收入达到1800万美元,乐高、丹农等品牌支付的赞助费高达六位数。
像Ryan和Anastasia这些头部小网红的父母几乎都是辞去工作,作为经纪人全职打理孩子们的事业。
在外界看来,他们也是啃娃的家长。但与国内热搜上那些啃娃的家长相比,他们主要以记录为主(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设计的部分),从节目上看并没有做什么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的事情。
即便如此,这些爹妈也遭受了众多网友的批评。认为他们把孩子过早推到镜头前,做赚钱的工具,不配为人父母。也许是遭受的攻击太多,Ryan和Anastasia这两个频道都很有默契地选择了关闭评论。
孩童成名赚钱的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伤害
“出名要趁早”这个道理不假。从好的方面来说,早成名带来的好处不只是经济利益,孩子及早接触真实的社会,将来也许能更好地融入其中;成为KOL也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助益。
但这么多的好处背后需要的是监护人科学、健康的“养成”理念,打造网红儿童的人要知道如何能恰如其分地保护好孩子的心身。
可实际上,多数家长对打造儿童网红并没有科学健康的理念,更多是家长背后操控、设计让孩子模仿,甚至强迫孩子。长此以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多。
比如,泄露孩子隐私、引起可能针对孩子的网暴。像昔日的童星张兆艺、阿尔法、林妙可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网络暴力。
14s5dovdmcq.jpg
还有,家长容易成为控制狂,破坏亲子关系;以及让孩子树立不正确的金钱观。
在日剧Legal High里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童星安永芽衣和经纪人母亲反目成仇的故事。
安永芽衣童星出道,人美演技好,星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烦恼和幕后生活。
她目睹母亲用她赚来的钱,过着花天酒地,腐朽浪荡的生活,却从不关心她的成长和教育,只是把她当做赚钱的工具。
所以,她找到日本著名的律师和妈妈打官司,帮助她断绝母女关系。安永芽衣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使自己更加独立,像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
4dh52dlcjcq.jpg
国内尚没有儿童工资保护法则,未成年人赚的钱有多少会用到他们自己身上就只能看父母的规划。
随着孩子能够自己赚钱,原有的家庭结构也开始受到冲击。父母如何给那些比成年人更有钱的孩子设定规则和界限,日渐成为亲子关系中的新问题。
甚至,让孩童过早面对镜头和公众,会影响孩子大脑和心智的发育。
成为小网红、童星名利双收看似是好事,但过度沉溺网络,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中的“奖励回路”严重固化,不仅产生网络上瘾症状,也会让儿童的自我价值取向“唯网是从”。
当自己名气褪去,关注不再,沦为“过气网红”时,这种“社交奖励刺激”,就会出现“戒断现象”:因为失去了昔日粉丝的追捧和关注,大脑奖励系统的快乐源泉就会消失。
未成年人大脑的前额叶皮质还不够成熟,这意味着相比成年人他们更冲动,更难用理性看待名气起落,摆脱对“成名之瘾”的依赖。
在好莱坞,过气的星频发涉毒、酗酒的丑闻,正是无法坦然面对“不红”带来的痛苦;就算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已然能够当红维持名利。
比如法国国宝级歌手艾迪特.皮雅芙,从童年一直当红到成为法国国宝级歌手,但她因为车祸的伤害和感情创伤,染上注射吗啡和酗酒的恶习,年仅48岁就因肝癌去世。
kgowloynlvj.jpg
艾迪特.皮雅芙
还有美国歌手、影星朱迪.加兰,童年出道的她一生获得过奥斯卡最佳青少年演员奖、金球奖终身成就奖、两座格莱美奖和一座特别托尼奖,可谓成就斐然。
但她个人生活悲惨,长年受酗酒、滥药和情绪问题困扰,最终因服药过量于47岁突然离世。
wcfrqwxthxd.jpg
朱迪.加兰
这些过早站在聚光灯下和镜头前的小明星们,因为天真童年的欠缺、父母关爱的缺失等原因给自己的一生蒙上悲剧的色彩。
孩子心智健全,比孩子“成名趁早”更重要
所以,“成名要趁早”这个“早”也是有时间点的,起码要到孩子心智比较成熟时。
在这方面,我很佩服的一位名人是NBA史上最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之一“大鲨鱼”沙奎尔.奥尼尔。
130wxmugnss.jpg
沙奎尔.奥尼尔
身高2.16米、体型148公斤的奥尼尔可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块头。他不仅是NBA史上最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之一,入选了篮球名人纪念堂,还是为数不多的职业篮球运动员里完成了大学学业、在退役后拿到了MBA和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人。
此外,奥尼尔还是投资界的高手。在90年代初就开始投资股票,当年谷歌创业伊始,他投资了谷歌,让他的收获几十倍的回报;他还有个人品牌球鞋,每年可赚多达600万美元的收入;他旗下拥有155家汉堡店、17家椒盐卷饼餐厅、150多家洗车公司、以及40家24小时健身房、以及在拉斯维加斯的多家夜店。
不少退役后的球员,大部分都过上了养老的日子,甚至有人生财无道,挥霍光了自己的老本,陷入破产,奥尼尔却通过自己的才华,不仅年纪轻轻就成为明星球员,在退役没有醉生梦死,选择去学校深造读书,并有能力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富,足见天赋的高超与心智的成熟。
其实,奥尼尔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生父坐牢、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再嫁,一起和继父养大几个孩子,可谓家境清寒,而且奥尼尔从小因为身型过于高大常常遭遇同龄人耻笑。
但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即使奥尼尔高中可以参加职业篮球选秀,母亲也坚持让他读大学后才开始打职业赛。
高中毕业就去打职业比赛的16、17岁的孩子,虽然可能成名更早,但在鱼龙混杂、利益庞大的NBA商业版图里,这些年纪轻轻的孩子未必能走得顺利和长久。
进入大学后20来岁的孩子,对外界的判断和处理都要比高中时期更成熟,站在聚光灯下和媒体前他们能以更理智的心智去应对。
在打职业赛的过程中,很多篮球选手会放弃学业,最后拿一个名誉校友/毕业生的学位,奥尼尔也曾一度因为打球停滞大学学业。
但在一次比赛中,他单场得了48分后,妈妈问他“要是有一天你膝盖突然撞断了怎么办?”奥尼尔才意识到要有Plan B 去面对人生中的意外和不幸。
所以他重新重视起学业,坚持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并接二连三完成了硕士和博士,既充盈了自己的头脑,也算是给自己找到了打球之外的另一条“后路”。
奥尼尔的经历告诉我们:出名要趁早固然好,但如果心智不成熟就去面对外界汹涌而来的诱惑和过于轻易到手的名利,最终也未必能守住、甚至还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出名要趁早”的心态不仅体现在爹妈们利用自己的孩童变现,反观当下,很多过份鸡娃的父母也是抱着这种教育理念。博士“虎爸”拳脚相加逼六七岁儿女学高数、父母操刀让小学生儿子发表癌症论文这些超纲做法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抢跑也许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远一生,孩子心智发展与超纲知识之间的鸿沟中间不是一个虎妈或虎爸能填补的。
一颗种子的发芽与结果需要时间的酝酿,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阅读第一”(ID:Readfirst),作者静思。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未成年人家长儿童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