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跳出人口看人口 解决中国老龄化危机的治本之策(组图)

    [复制链接]

    2022-1-12 17:14:26 42 0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人口问题是中国现在的热门话题,因为出生率在近些年持续暴跌,年轻人不愿生,很多人担心中国会出现人口危机,很多机构与个人也就如何提升生育率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最近也提出建议说,中国央行应该印两万亿人民币设立剩余基金,赶在75到80后这波还有生育意愿的中年人身上,抓紧生5,000万出来,结果被网友轰得七零八碎。

    我们不想就任泽平的建议做任何评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荒唐也好,高明也罢,这是人家的权利。不过,在人口问题上,把生育率低与人口危机画上等号,将解决人口危机的着眼点仅仅放到如何提高生育率上,可能包括任泽平在内,很可能大家的思考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中国有人口危机吗?很难说有。中国有14亿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了全球总人口的18%,人口危机从哪里来呢?这些年因为疫情叠加经济下行,人们减少出行,可能感觉不明显了,前些年经济还过得去的时候,一到假期全中国所有景区都人山人海,寸步难行,全世界各热门景区也都是中国人的天下,哪里有半点人口危机的影子?
    很多到中国出差或旅游的人都感受过中国的人口数量之巨,不少人都有过在内地机场或商场柜台前蜿蜒排队几十米甚至数百米的体验。
    所以中国面临的危机从来不是人口危机,而是人口结构危机,或者说是老龄化危机。大家谈人口危机,主要是担心生育率在短期内暴跌,八个变四个,四个变俩个,俩个变一个,可以从事经济创造活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需要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年轻人在人手和经济上都负担不起,导致整个社会经济与财政因为养老压力太大而崩溃。

    中国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Getty)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生育肯定是方法之一。但是,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和城市化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变化,在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养育质量与个人追求的潮流下,无论怎样鼓励,愿意生的人还是会越来越少。
    为鼓励生育,很多人说,应该减轻年轻人的压力,降低社会生养成本,使年轻人愿意生、养的起,包括任泽平也是这个意思,事实上中国政府现在也是这样做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确实是个很严峻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要尽快解决,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导致年轻人不愿生的上述更根本原因。就现在多数年轻人的观念,即便大家都生活无忧,愿意生两三个孩子,把大半辈子都绑在孩子身上的有几个呢?
    所以,用经济手段,通过降低生养成本、降低房价等来鼓励提高生育率只是办法之一,但是指望用这一把钥匙就能解决社会面临的养老危机问题是不现实的。
    举例来说,台湾相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是个经济上更富庶、人均收入也更公平的社会。2021年台湾人均GDP超过了3万美元,基尼系数只有0.34,大陆的基尼系数2020在0.468,2021年应该也差不多。相对于台湾的人均收入,台湾城市房价也更低,置业压力远小于大陆多数一二线城市。
    虽然如此,台湾也面临着生育率不足问题,2022年1月10日,台湾内政部刚刚公布了2021年的人口情况:2021年,台湾人口总数为2,337万5,314人,较2020年减少18.5万人,人口连2年负增长;其中,全年新生儿为15万3,820人,且每个月的总出生人口数都低于总死亡人口数;结婚1万3,131对,结婚率也是创下历史新低。
    和两岸同为儒家文化的日本和韩国差不多也是类似情况,也面临着令人头疼的结构性人口老龄化问题。
    所以,用经济手段,通过降低生养成本、降低房价等来鼓励提高生育率的想法是很好的,在逻辑上好像也是说得通的,但是就实践层面,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经验看,效果是令人存疑的,最多不过是暂时缓解一下人口萎缩速度,使下跌曲线更平滑一些罢了。以任泽平的建议为例,他说可以通过央行引两万亿,鼓励75到80后抓紧时间生5000万解决人口危机,那么,等这一波生完,到90后、00后这一波连一个都不愿生的成为生育主力,不是要面临更严峻的问题吗?
    所以,用经济手段只能解一时之危机,长远看单单用这个方法是无效的。
    那么,长远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从养老资源分配层面入手,压减某些掌握养老资源分配的特定群体的过高待遇,扭转该领域资源分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严重不均衡局面,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养老待遇;一个是在容忍人口生育率降低的同时,大力发展技术革新,通过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来弥补人口下降带来的生产力不足和养老金危机问题。特别是后者,从长远看会非常有效。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视觉中国)
    举例来说,在农业时代,一个劳动力创造的物质财富可以供养5-6个人,在工业时代,一个劳动力可以创造的财富可以供养10-12个人左右,因此工业时代的人口增长比农业时代减半,社会仍然可以继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反而更高。
    那么,随着技术革新,工业和AI及互联网技术互相结合,假如一个劳动力的平均供养能力提高到20-30人,甚至50人,是不是就能在有效弥补人口下跌亏空的同时,为人均创造更多财富、从而让大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呢?
    在这个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不好说,至少就中国来说是具备可行性的。现在,中国经济规模是美国的70%,人均 GDP大约相当于美国的 16%,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43%和 12%,单位能耗创造的 GDP 远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中国能在技术上持续进步,20-30年内在这些指标上不要说超过西方,仅仅达到西方今天的水平,也足以在维持经济继续增长的前提下,覆盖生育率下跌带来的养老金亏空问题。
    当然,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研产转化率,通过技术进步驱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在美国正加大对中国科技封锁与脱钩力度,日欧也正蠢蠢欲动试图跟进的情况下,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考验。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

    帖子27

    积分8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