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吵翻天!南大“连兵带将”挖人才!全部给苏州校区!太湖科学城

    [复制链接]

    2022-1-15 09:17:22 24 0





    南大掀起抢人风波
    苏州竟然躺赢?
    最近,有一则新闻在学术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那就是南京大学而为了苏州校区去“组团挖人”。
    甚至有人评论
    南大这波是“连兵带将”“连根拔起”,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



    按理说,高校引进人才原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何以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内幕?
    近日,南京大学人力资源处发布了2021年公开招聘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名单。名单中,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一口气引进了5名人才。
    而这5名人才却来自于同一所大学:武汉大学。
    换句话说,武汉大学被南京大学成建制挖人了!
    而且全部走绿色通道,引入到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可谓是高校界成建制挖人的最新案例
    ps:成建制就是整个班、整个排、整个连的意思。如今也引申为集体的意思。


    五位武汉大学教师分别是李纲、夏义堃、毛进、董克、李白杨。从学术地位和年龄结构来看,从武汉大学加盟南京大学的五名学者既有业界名家,也有“85后”“90后”的青年学者。
    来看下这五位教授简历,不仅个个实力拔尖,甚至还能组成一个框架完整的研究团队。










    业界名家与青年学者相互搭配,正是科研攻坚的最佳组合,只要再加入新招聘来的博士后和硕博士生,就保证了项目来源、科研思路和干活人手的流水线一条龙。
    在这一波争议中,无形中躺赢的自然是苏州。
    因为这五位教授人才的去向是——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没错,就是在太湖科学城,苏州2019年重点引进的985高校,并且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开始第一批招生。
    无论外界如何争论,最终的结果是苏州获益了,5位高端人才到手,对学术发展、城市发展,苏大强这次完全就是躺赢啊




    高校的较量
    也是城市实力的较量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是985高校,结果武汉大学的人才被南京大学给成建制挖走了。有网友说南京大学很是不讲武德,也有网友说武汉大学缺乏吸引力了。
    不管是南大的不讲武德也好,还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也罢,此次南大的人才引进,都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来说,南大苏州新校区,设施新、经费足、编制足。换句话说,这个新校区不像是现在人满为患,内卷严重的高校,而像是几十年之前人才缺乏,入职门槛较低的高校。
    此外,苏州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
    从人口数据上来看,苏州市的人口总量大于武汉市。2021年苏州七普人口1274.83万武汉市1232.65万
    但从教育相关数据来看,苏州市教育支出达到349亿元,武汉市只有291亿;苏州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师人数仅有13,000多人,武汉市却已经接近6万人;苏州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只有4万人,武汉市接近10万人。(2019年数据)
    哪座城市发展快,哪座城市机会多,不言而喻。
    抛开“特聘研究员”身上的种种争议不说,南大苏州校区招聘,给到的人才福利也非常可观,真的是不惜重金聘人才。每人几十万-300万+的安家费总是有的,走人才通道买房,解决户口解决,配套医疗和子女教育,说不定还能给配偶安排工作,谁看了都会心动。


    整个苏州对于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发展,非常重视,势必打造成一个新的城市名片。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太湖科学城板块,近期要打造1000人的高水平专任教师队伍。
    2020年9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定位智能化、生命化、集约化、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规划涵盖本硕博人才层次的办学规模1.2万人(远期2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博士研究生2000人。苏州校区首届招生工作将于2022年7月启动。
    重点打造五大学科群:


    2022年开始招生,西校区也已经开建。最近,本科新生入学安排也已经出炉:
    2022年7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将展开首届招生工作,未来南京大学四个校区(鼓楼、仙林、浦口、苏州)所有本科新生将进入新生学院,按照同等标准、同等模式在南京校区完成第一学年的基础学习,第二年赴苏州校区的相应学院/书院。
    苏州的学术实力,再上一层楼。


    太湖科学城爆发的机遇,已来
    从 0 到 1到∞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壮大,直接获益的是太湖科学城板块。
    当然,这里的太湖科学城是大范围的,包含10k㎡的核心启动区、科技城板块以及阳山板块,占据了整个高新区近1/3的面积。


    整个太湖科学城的发展定位,是以科创为主
    太湖科学城在科技创新上主要的功能定位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从 0 到 1”,而科技城的定位主要是解决从“从 1 到 10,从 10 到 100” 的问题。
    所以太湖科学城的出现,将是新区乃至苏州创新创造的第一动力源,同 时太湖科技城的出现,也补足科技城创造创新的短板,有望实现 1+1>2 的效果。
    科创离不开人才,人也终将受益于科创,宜居高地将吸引人来, 科创高地将吸引人才而来,太湖科学城这样一个宜居+科创的高地将吸引源源不断的人与人才而来。
    最近在太湖科学城落地的好消息特别多,一场有明确规划、有实质进展的王者级工程。
    1
    核心区科学规划,高品质国际社区蓝图
    从控规图来看,板块规划主要包含住宅、教育、轨交、还有一些商住用地
    据悉,科技城板块的核心今年仅有1宗地块年底出让,后期这边将成为科技城之后,苏州西部核心居住区,也是高品质国际社区主要阵地。


    此外,在最新的官方回复中,核心区的外部片区定位为科学田园区,以打造太湖田园风光和科学家聚落为主。可见,官方对于太湖科学城核心区的生态人居多么重视。


    2
    大院大所平台引入初见成效
    比如,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复旦大学签约共建复旦医工所,建设太湖健康工程研究院;总投资6亿元的量子计算与量子探测前沿实验室拟在南大苏州校区启动......


    3
    太湖科创谷草案形成,一期位置已定
    太湖科创谷”以“科创+研发+转化”为特色,加快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高校院所资源导入,构建人才、学科、技术、产业互动互进、相融相长的创新生态。
    项目一期(苏州创业园四期)位置已确定,位于普陀山路以南、武夷山路以西,南大苏州校区东北方向处,占地约68.64亩,争取年内开工
    4
    轨交9、11号明确进程,同步曝光了四大TOD组团
    新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地铁9、11号线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根据新区官方文件,太湖科学城将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四个TOD组团。目前已有三大TOD组团曝光,分别位于龙康路与青城山路交汇处龙康路与普陀山路交汇处普陀山路以南


    5
    “南大系”学校启动,预计新增学位6000个
    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幼儿园龙康园规划,规模8轨24班,预留2轨,预计将于2021年12月开工,建成后预计新增学位720个;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幼儿园昆仑园规划,规模8轨24班,预留2轨,预计将于2023年4月开工,建成后预计新增学位720个;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小学规划,规模8轨48班,预留2轨,预计将于2022年开工,建成后预计新增学位2160个;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初中规划,规模16轨48班,预留2轨,预计将于2022年4月开工,建成后预计新增学位2400个。


    6
    高标准建设三甲综合医院,划入新区“十四五”规划


    结合当前的成果来看,太湖科学城的规划进展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功。


    房观看到,十年一遇的城市红利,正灌进太湖科学城这片潜力洼地。
    苏州的第三次转型,一定是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迸发更高质的能量。
    随着太湖科学城“产城人”大融合的开始,这里正式迈入造城高光时刻,产业人才汇集,也走在了苏州未来发展的风口之上。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购买力。太湖科学城,未来可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8

    帖子46

    积分22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