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智商比到尽头,学霸们开始比格局了

    [复制链接]

    2022-1-15 12:07:09 123 0



    一年一度证明“我是来人间凑数”的《最强大脑》,它又来了。
    这一季的嘉宾颇有点混搭味儿,“看脸就有钱”的霸总舅舅王耀庆,脱口秀小天才的呼兰,还有刚上完导演节目的易小星,哪一个好像都没那么搭噶?


    但首期他们不仅不违和,还颇有点“看穿全局”的聪明劲儿。
    而十拿九稳信心满满的学霸选手们,这次反而不是单方面的“吊打”,而是被新赛制整出了小烦恼?


    哪怕智商180,社恐也容易被打包回家
    依旧是各路学霸云集的高质量人类大赏,42位参赛者,熟悉的清北排排坐,还有加强版的文体两开花。
    从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演奏级别的小提琴手,到残疾人运动会的自行车团体竞速第四名。
    学霸们依旧证明,聪明的人不只是学习好,全面发展才是王道。


    这一届海选出来的选手们综合素质更为彪悍,而这一季节目的全新赛制,也不再是单纯的脑力考验,而是增加了“三度思维”的考核概念,即决策广度、认知高度和思维深度。


    ?用更通俗一点的说法来说,就是选手们不仅要聪明,还要有对场上可能出现场景的预判,对两难选择的抉择,甚至是“格局”的拿捏。
    不再只是对智商这种硬实力的呈现,考选手们“软实力”的时候到了。


    这种考核标准的变化,也让节目的赛制有了很大的变动。选手哪怕单兵作战能力再强,也不一定能在节目里拔得头筹。
    比如一开始,选手们就要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随机选择数额分别为8、5、2的卡片。没有人知道数字的含义,是难度系数?解题数量?还是队友人数?
    他们只能靠自己对局势的“预判”来选择,考虑数额和风险的关系。


    也有人纯粹靠自己的喜好随机选择,比如郭泽昊小朋友,就因为2和5都是质数,觉得质数很没爱心,所以选了8。


    ?不过最多人选的数值是“5”,“升维主理人”河森堡解释,在未知情况下,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
    选择完毕,谜底揭晓,原来卡上的面值代表的是“资源”,数值越大,进入备战间的机会就越多。
    在资源卡之外,以对抗竞争为主的《最强大脑》,这一季也变成了“同舟共济”。
    按照设计,比赛一共四轮,第四轮设置了一个淘汰数字X,而X的多少取决于前面淘汰的人数……也就是说,选手们不只要保证自己在比赛项目里不被淘汰,还要尽可能地保全大家,因为保全别人就是保全自己。


    第一个项目的比拼,节目组就设计了一个非常极端的选择。在五分钟的比赛时间明显对大多数人不够的情况下,给出了一次用三张卡挑战加时的机会。


    对选手本人来说,就是既要牺牲自己的资源卡点数,又要牺牲备战时间,但挑战成功却能为全团队赢得加时三分钟;要是挑战失败,则成了无谓的牺牲。
    舅舅看得很清楚,这不就是“牺牲个人利益换取团队利益”,不仅仅是考选手们的“格局”,还有对自己的充分认知。


    但也幸亏有格局有能力的学霸们挺身而出,因为正式比赛时,五分钟的时间仅仅有11个人做出来,要是没有加时,大概是史上首期淘汰人数最可怕的一次。


    ?也正是这种变化,这一季的第一名也不仅是脑王,而是level K,智商依旧重要,但大局观和决策力的比拼却更上了一个维度。
    从之前单纯的“我强就行”变成了这一季的“我强还得带着大家”,难度明显升级,但更有意思了。


    他们会是“卷王之王”吗?
    即使是在这样难度升级又些微变态的赛制里,依然有不少选手表现出彩,首期的毒奶环节又来了,今年能杀出来的卷王之王会是他们吗?
    首先是顶着“第一”标签的曹奂东,作为节目初选排名的第一名,自带关注buff。


    随机挑选资源卡时,他出场晚没有选择,被迫选了“2”,而在公布资源卡的作用和各自排名后,他也靠实力有了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选择换卡时格外果断,分析理由又冷静沉着,挑人换位这种比较得罪人的事,他做得也得体,先是夸混血选手名字长相突出,再给出“以后一起合作”的安抚。


    ?后面备战时,更是表现出他是一个有天生领导力的人,一直在帮助自己备战间的选手,提供思路和方法,选手也觉得他像个“小班长“。
    面对双难挑战时,他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决定去参与额外挑战,为团队争取时间的人。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妙,不是什么团队利益最重要的套话,而是“因为我是第一名;因为我有多的资源卡”。


    第一个站出来,同时也顺利完成赢得加时,正式项目也成功晋级。这种有领导力有担当,同时又有能力,咱就是说,妥妥的种子选手无疑了。
    另一个我很看好的选手,是来自浙江大学的陈娴。在她上节目前,我其实就知道她了,某著名短视频网红,以“学霸但搞笑”的反差萌收获了两百多万粉丝。


    在节目上,她不缺实力,初选排名第7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第一个魔方项目备战中,她的分析有条有理,展现学霸的一面。
    在有实力的基础上,她性格上的幽默,在这一季的新考核和“人情世故”上就非常加分了。
    被问换不换资源卡的时候,别人都在一本正经的纠结和考虑,而已经身处8区的她,则是站起来给大家甩了个包袱:“要不要给2区的朋友一个机会;要不还是算了吧”。


    ?瞬间逗乐大家,也让因为之前的几次资源卡置换,气氛略显沉重的选手区变得轻松起来。
    正式比赛时她的表现也不差,这种能把自己的个人特色和实力结合起来的选手,在这一季的新赛制里感觉会走更远。


    除了这两位首期表现亮眼的选手,其实还有好几位我都非常看好。
    比如靠硬实力让我记忆深刻的双胞胎姐姐周紫荆,初选排名和第一个魔方比赛排名都在前列,是非常聪明会做题的选手。


    还有人小鬼大自信满满的郭泽昊,讲话和小大人一样,备战时带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走遍备战间,年纪虽小但很有领导别人的架子,快速成为了别的选手口中的“大腿”。
    不过弟弟临场心态差一点,备战时游刃有余到了正式比赛时却因为答错被罚时,还缺点经验和历练。


    以及既能帮大家拿时间,自己在正式比赛里也高位晋级的黄若奕,算是一匹小小的黑马,不动声色间拿下的全都是大的。
    像易小星说的,这种帮了人自己还优秀的选手应该大力表扬,我也很期待这匹小黑马能黑到什么程度。


    ?总的看下来吧,这季选手们的质量真的很高,同时对新赛制的适应也非常强,但在这个卷到不行的赛场上,level K注定只有一个,就看他们谁能漂亮地赢到最后了。


    不如从学霸身上来学点“社达”?
    可以说,以前的《最强大脑》追求的是对人类智力开发的极限,看着他们挑战一个个匪夷所思难度极大的项目,只有感概“我和他们真的在一个世界吗?”
    挑战固然精彩刺激,但看得多了,竟然偶尔也会出现“是好牛然后呢”这样的想法。


    而新一季,所谓的“三度思维”则成为了节目组对学霸们的全新考核,这不是一个能像智商那样,能呈现出碾压式效果的部分。
    但背后暗含的社会性和对社交的助力,以及学霸们在面对相关问题呈现出来的“社达”,却很值得普通人学习。
    什么是“社达”?不像“社牛”那样能量超额,也不像“社恐”那样能量不足,我将社达理解成一种社交场里的“平衡”,即掌握了节目组所说的格局、预判、决策后,能实现的社会性通达。


    就拿节目组新引入的资源卡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暗含了多种社交场的好设定。
    在未知的情况下选择数额,就是一种预判和风险评估,看似随机的开局,其实恰恰呈现了选手们不一样的思维。有人把数额等同于难度,也有人把数额等同于机遇,而举棋不定的人,选择进可攻退可守的中间值。
    选择极端者相信靠自己实力可以掌控,中庸者觉得稳妥起见,但共同不变的是,选手们都有一套自我评估和对大局的思索。这很重要,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社交网的核心。


    而等到排名公布,少数人可以换卡时,则彻底将背后的社交场暴露出来。换还是不换,和谁换,在换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得体友好,都是这群学霸们在节目里需要考量的东西。
    QQ三兄弟的被迫聚首,和张文静的从被选择到选择,他们的应对都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张文静,她从8区被换出去,又有机会换回8区。


    这个时候选谁换,说法是什么,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曹奂东在第一期那么出彩,正是因为他身上的“社达”很明显,第一名让他给自己设定了责任,看似牺牲了时间和资源卡,其实牢牢拿捏住了自己在选手心中的形象。
    这是他在对自己能力有明确认识和对选手预判情况下,做出的结果。


    《最强大脑》的选手们从前是与天斗,与人斗,用自己的天赋与同样的聪明人比赛,要的是极致又精彩的胜利。
    现在则变成了“与己斗”,充分认清自己,再去对待局势,在比赛项目赢得漂亮之外还要有“格局”。要求难了,却让这群天才们在极致的追求之外,更有“人”味儿了。


    ?
    因为脑力天才虽然珍稀,但能架空世界的高智商却是不存在的。从前在于造神,学霸们的智商碾压普通人而且学不来;这一季却是把神变成人,升维之下,学霸们身上的“社达”成为普通人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部分。
    而越如此,越能体会到他们在思维广度、人性深度上的才华和思索,这是他们在智商之外,更让人崇拜的闪光之处。


    E姐结语
    这已经是《最强大脑》第九季了,曾经那些宛如和我们不在同一个维度的神人,我们看过了;解题方式更科学、更亲民的学霸,前两季我们也都看过了。
    当题目走向越来越规则化,学霸们越来越像人,而不是“达人秀”般惊奇的时候,我们在节目里还能或者说还期待看到什么?
    我想这一季的赛制改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答案。人是群体性的动物,即使是智商高脑力出众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面对更多非智商性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思考角度,则又取决于他们的思维模型。
    节目组放了42个聪明人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火花四溅的社交场,而全新的“抱团”赛制,则是把这种对弈的刺激放大了。他们如何思考,如何预判,如何决策,其实都非常好玩,这种好玩不是智商上的压制,而是人数一旦变多,会自然产生的交流的不确定性和情况的未知。
    这让节目在原本的智商PK之外,更多了社交实验的意味。而这,不失为一档“综N代”在本源坚持下的新破局之路。
    今晚的深夜话题来做题吧!


    转换思维,多角度看问题,另辟蹊径才能得到最终解哦!
    来评论区说说解题思路吧~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社达”甜辣酱
    值日生:菜籽 美术:树懒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5

    帖子42

    积分203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