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2022开年已疯,爆火的硬科技已然开“卷”

    [复制链接]

    2022-1-18 21:16:52 34 0



    图片来源:Unsplash
    2022年开年就上演了好戏——互联网公司高管正在离开大厂,驶向硬科技大潮。
    投资机构也没有闲着。有相关机构朋友透露,现在他们和同行正在大厂门口“蹲点”,寻找和洽谈创业项目。在其所描述的机构中,就包括一些头部投资机构。
    寒冷的冬天和创业者的热情仿佛形成了反差,也让人不解疑惑其中奥妙。
    实际上,若和2015年的大潮相比,2022年并不算是适合创业的好年份。投资降温、赛道过热,很多投资人对项目或创业的态度都是“再看看”。加上没有当初“双创”政策的加持,创业和投资理应后劲不足。
    为了完成收益业绩、保护被投估值,如今,投资行业内卷严重,员工加班已成常态。似乎投资机构都在“捂”着手里的项目,精心培育、等待时机。
    但硬科技等大潮仿佛脱缰野马,扰乱了“一派祥和”。在杭州,阿里总部附近,就是这样。办公地在杭州的投资机构印证了这样的事实,今年大厂离职高管很看好硬科技,“尤其是阿里特别多”。


    云、自动驾驶、企业服务成为了新一代创业人群的主要构成。而除去阿里外,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也有相关高管选择了创业。
    谁在带头卷硬科技?
    硬科技风潮突如其来,大厂创业者首当其冲。但由于“老东家”调性的不同,也为这些创业者打上了深深的差异化烙印。
    相比较腾讯的社交、文娱能力而言,阿里的电商基因天生与实体经济绑定更为紧密。也就是说,在电商人看来,制造业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会让其内部员工绷紧神经。
    就阿里内部,也存在着诸如犀牛制造等直接相关公司。元璟资本内部员工在和投资蒙钛奇交流之时也觉得,阿里员工和目前的硬科技崛起大潮的拟合度很高。
    阿里具备得天独厚的企业服务基因,另外,加上阿里云成为其内部发展的重心,“云钉一体”后,数据和技术能力更是得到了延伸。
    在阿里所在的生态圈中,似乎处在了有利的条件之下。其一,沪宁杭本属于大电商供应链的集中地,阿里在此深耕已久,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其二,以浙江为代表的省以制造闻名海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十分强烈,目标市场集中,用户需求增量大。
    阿里擅长的数据分析当此之时可谓大有用武之地。可见,在巨头公司中,阿里能率先杀进硬科技,并不令人意外。现在,除了阿里外,腾讯、华为等巨头企业也不甘人后。在现在,腾讯云有了数据湖策略,其云原生方案也在呼之欲出,业界认为,腾讯云的后劲十足。
    在芯片方面,阿里系(控股或参股)公司就有中天微、恒玄科技等公司。在字节跳动和腾讯方面,关于AI的竞争就有崧智智能、云鲸智能、零犀科技和熵智科技等公司。在2022年,以腾讯资本为首的CVC低调很多,以至于其主动退出了部分公司股东席位以及控股事宜。但在投资方面,CVC仍然在悄悄布局。
    只不过,这样的“卷”以后将会更多的在暗中发生。
    “卷”的另一种解释
    2022年,投资向硬,创业向硬,投资蒙钛奇已经在题为《2022投资新逻辑:投资正向更硬、更产业、更落地的方向发展》有过描述。不过,也有投资人对这轮硬科技“狂潮”有自己的注解。
    观点1:“小巨人”打破了以往创业公司靠极速发展规模以抗衡巨头通吃的恶劣营商环境所带来的经营怪圈,是一种对“别卷了”的清晰回应。而同时,北交所也为小企业打开了融资通道。
    观点2:北交所是当下投资人们在美港退出渠道不畅之时不得已的选择,北交所是否能提供持续的流动性,还是值得持续关注的。
    在“卷不卷”的还在争论之时,以从事VC行业为主的投资人却已经被现实的铁拳无情“暴击”。
    就融资端来看,市场的表现已经接近疯狂。一位FA从业者告诉投资蒙钛奇,由于硬科技赛道非常依靠资源。由此,生态的玩家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国内CAD、CAE项目比较依赖政府和军工,所以这种项目估值都特别贵。”在他眼里,现在3000万营收的公司可以轻松拿到20-30倍PS估值。
    一位著名基金投资人向投资蒙钛奇分享,他认识的一位硬科技公司老总的项目最近颇受圈内追捧。而为了“照顾”各家机构的“面子”,对前来寻求投资的投资人“开放”半天,前50位到场的投资人可以添加董事长微信。而在第二天,投资人们便失去了这样的“特权”。“实际上,已经在这个轮次被踢出去了。”这名投资人坦言。
    热门项目的火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若做一个类比,如今的硬科技赛道项目好比几年前的房地产热潮,夸张点说项目“一天一个价”。在有的投资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别的基金已经出手了。
    投资人和投资人之间也是“卷”的不行。一位FA从业者对投资蒙钛奇透露,某基金创始合伙人曾经用为创业者的小孩解决小学入学问题和提供办公楼为筹码,换取投资权,其他条件都一样。“但悲剧的是,仍然没有投进去。”
    资本的疯狂让被投企业极其焦虑,创始人们极尽所能兑现高成长诺言。就这样,项目之间也开始“卷”,比如由创业项目发起的“生态基金”。在生态基金设立时,硬科技公司搬来了西门子、达索的发展历史,认为靠并购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希冀着,靠“生态基金”并购其他企业甚至竞品。
    但实际上,行业中的其他玩家对这种基金并不感兴趣。对此,有投资人给出的答复是“绝大部分公司都比较初级”。但也有人道破了其中深层次的缘由:“这钱拿了相当于认大哥了,我凭什么当你小弟啊?就这么回事。”
    此外,在项目和投资人之间,也存在“卷”。一些投资人对投资蒙钛奇抱怨:“我发现有的创业者已经学会了‘花式’拒绝投资的方法,他们(指项目)之前对我们说’我们酒香不怕巷子深,暂时不考虑融资’,扭脸就拿了其他基金的钱。”
    人民币基金想“扳回一城”
    在硬科技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投资机构行业中,已经有基金将2022年的投资方向锁定在硬科技、产业数智化、前沿医疗技术之中。从整体上看,对广大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或将迎来深刻变革。


    2022年开年,就有相当多硬科技项目获得融资,圈子里时而传出某项目“起步10亿估值”的情况。
    不论是以哪家数据库为标准,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硬科技真的火了。就2022年前15天的融资数据来看,硬科技已经稳稳居于一级市场行业融资数量的第二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硬科技成为了国际形势、国家意志以及还有发展的“共振点”。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资本和知识产权在其中的话语权更加关键。
    在投资机构中,众多机构都希望通过硬科技“扳回一局”。在除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等老牌机构外,中科创星和时代伯乐等机构的兴起尤为迅猛。时代伯乐告诉投资蒙钛奇,两年要上市的硬科技项目已达20-30家。
    业界有人评价,硬科技在当此之时面临着“良莠不齐”的情况。由于投资金额普遍大,回报周期又不好确定,让硬科技的投资“难上加难”。
    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基金仍然面临较大挑战,未来是否能靠硬科技“翻身”还很难说。“两头靠、中间塌陷”是人民币基金的一种常态——即由于退出断层,早期和后期项目过于集中,中间态项目过少。退出渠道对于人民币基金来说,尤为重要。
    虽然,在投资蒙钛奇的对话中,大多数投资人表示,并不会追“专精特新”概念,但对北交所的退出情况关注密切。
    实际上,就国内资本市场而言,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差异仍然很大。前者更喜欢对标美国的开源等概念,对前期盈利要求低。后者更注重实际落地程度和造血能力。
    “我认为哄抬价格最终只会伤害行业。”一位投资人直截了当地表示。在他看来,他更关注技术待融资项目是否具备技术的先发优势,而目前,由于资本的热炒,行业内出现了焦虑。
    但在价格虚高的项目面前,这位投资人只能摆摆手,表示自己也无可奈何。
    在硬科技已经火爆投资圈后,一些人挤破头想取得投资份额,而另一些人则还在为基金募资而奔走相告。在这场大潮下,谁在裸泳,谁会笑到最后,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加以证明。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4

    帖子47

    积分209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