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为老龄人群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成为上海两会关注的重点。
今日开幕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提案中,不乏关于推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加强老年医疗服务友善程度等建议。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达到580.33万,占23.9%,预计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680万。
如何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安全、舒适保障?政策上,从2012年起,上海已试点为近万户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2019年上海发出《开展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原院长黄钢在提案中建议,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的民心工程,应尽快制定《上海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地方标准》,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生活习惯,确定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底线要求,明确改造设计的基本标准、改造过程的基本规程、相关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基本规范等,这样才能确保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整体质量。
如何让老年人方便就医、并在就医过程受到帮助和尊重?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巡视员吴乾渝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建设的建议》中提出,上海年诊疗人次超过861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老年患者,“十四五”期间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主线将围绕老龄友好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积极创建国际老年友好城市的过程中,首先应帮助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跨越数字鸿沟,方便就医。
具体做法上,吴乾渝建议,一是要营造老年友善环境,各大医疗机构,在不断创新发展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应坚持传统服务兜底;二是要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坚持在互联网挂号的同时,亦采用适当的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三是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留出足量的号源优先保证家庭医生为老人预约、挂号、转诊。
此外,吴乾渝还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应完善健康核验方式,配备“卡码合一”智能设备,通过刷身份证或社保卡自动展示健康码,方便老人通行就医。
(文内图片来源:上海市民政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