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误以为新版诊疗方案把判定核酸检测的阳性值从40修改为35,实际上没有改变,这样有利于病例的早期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3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新版诊疗方案)进行解读。
新版诊疗方案要求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李兴旺指出,当前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流行病学上可能传播很隐秘,传播力更强,造成短期内出现大量感染者。但是在临床上,这些感染者的症状相对较轻,90%以上的确诊病例都是轻型,只有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换句话说,这些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
“面对这些不需要住院但又有传染性的感染者,如果还要把他们集中管理起来,收治在医院里,将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感染者多了将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因此就有必要建立隔离点,把他们集中在隔离点进行隔离,由医务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既有利于病人健康恢复,也有利于疾病传播的控制。”李兴旺说。
李兴旺表示,由于轻型病例都是感染者,所以不需要单人单间隔离,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由于隔离点工作人员是闭环管理,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消毒隔离,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针对轻型病例的转诊流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不需要把所有的核酸阳性患者都先收治到定点医院,然后再转到集中隔离管理的场所。由于目前95%以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所以发现了核酸阳性的人员时,可以先转移至方舱医院。但是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比如高龄的、有基础病的、孕妇、儿童、超级肥胖者、重度吸烟者等,在核酸检测阳性时将被要求送到定点医院。此外,方舱医院一方面将配备车载移动CT,对于出现明显肺炎表现的病例进行检查,若明确有肺炎,就要马上转诊到定点医院。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也将每天到方舱医院进行巡诊,及时在早期发现病情加重患者,然后转诊到定点医院。
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大于等于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李兴旺表示,有人误以为新版诊疗方案把判定核酸检测的阳性值从40修改为35,实际上没有改变,这样有利于病例的早期发现。这两年从病毒学研究发现,在Ct值35以上的病人标本中,几乎分离不到活病毒,说明这个标本没有传染性。同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有很多所谓的复阳病例并没有对他的密切接触者造成感染,这些人群的Ct值基本上都是在35以上,提示没有传染性。住院病人也是如此。很多处于恢复期的病人,一周时间左右Ct值就升到35以上了,但达不到转阴的标准,鉴于这些病人没有传染性,如果还要继续住院,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根据这些研究,新版诊疗方案把出院和解除隔离时的核酸检测标准调整为Ct大于等于35。
新版诊疗方案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纳入,即: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李兴旺表示,从前期临床研究资料结果中可以看到,对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5天以内使用这两种药物,能明显降低其住院率和病死率,这恰好符合临床需求。
(作者:尤方明 编辑:李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