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已经拿到在留资格的外国人尽快入境,3月14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新一轮的入境计划,从3月1日的入境5,000人增加到7,000人。4月1日起,将继续扩大入境人数限制,将单日入境人数上限增加至10,000人。
ktfd5lnddev.jpg
图源:Yahoo Japan
日本解封加速,确保留学生尽快入境
等待入境的外国留学生的确不在少数,自3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允许外国人入境后,已经接到了超过16万人的入境申请。
uf1zyefmiv2.jpg
图源:微博
在扩大接收外国人入境计划中,日本政府预计将每天接纳1,000名留学生,为了顺利接纳留学生入境,日本政府也在航空方面、支援层面做好了相当全面的准备。比如外国留学生入境支援中心、航空预约代理等对应服务已经从近期开始上线。可见日本政府对于加速解封的决心和信心。
paflnaot2ns.jpg
图源:Yahoo Japan
据统计,目前已经获得在留资格但未能入境日本的外国人合计40万7,000人,其中主要为留学生、技能实习生、家族滞在等。
cabhyebqscg.jpg
图源:Yahoo Japan
大批外国人入境后,日本人口或将再次增长
疫情之后,虽然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有一定的减少,但从总体推移角度来看,仍然是呈增长趋势的。
mugr1nlszw1.jpg
图源:Google
其中,在日本生活基数最大的外国人人口第一名仍然是中国,占总外国人人口的26.4%,其次是越南,占总外国人人口的15.9%,排在第三的则是韩国,占总外国人人口的14.7%。除此之外,菲律宾、尼泊尔人的比例正在逐步增长中。
qydp50b2wen.jpg
图源:Google
在日外国人中,持技能实习签证的最多,其次为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之后则是留学签证。
3v5hs3kdreb.jpg
图源:Google
除了持有可工作签证的外国人外,留学生群体在结束学业后的去向也将进一步的决定日本人口的增减情况。
日本Linc公司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留学生毕业后去向相关的调查报告。
envciq43tem.jpg
usvjpjdgtaw.jpg
图源:Google
以目前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中国和越南为例,52.7%的中国留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能留在日本继续工作、生活。86.1%的越南留学生同样希望在毕业后能继续生活在日本。
未来有意向留日发展的外国人如此之多,他们选择生活、工作的地区大多数也以日本的大城市为主。
日本这些城市或成人口增长赢家
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中,大多会选择居住在大城市以及这些城市的周边,目前,外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东京都,占总外国人人口的20.5%,超过第二名的爱知县一倍之多。
选择居住在爱知县的外国人占9.4%,其次是大阪府,外国人为8.8%,神奈川县的外国人占8.4%,埼玉县的外国人占6.8%。目前看来东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外国人人数最多。
2zs5hgz04fv.jpg
图源:Google
以上外国人的「爱住区域」,也从侧面强劲推动了这些地域的房地产市场经济,不论是留学生、技能实习生都有住房需求,预计在日本逐步开放外国人入境后,很可能会迎来一波公寓的出租潮。
首都圈新建公寓签约率超70%
一方面日本政府加速解封计划,一方面日本房地产也仍呈春暖花开之势。
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2022年2月首都圈新建公寓市场动向报告。
2月份首都圈新建公寓发售户数同比去年同月增长2%,达到2,287户,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2月签约率达到73.3%,时隔2个月超过70%。
kgxyhveyd4s.jpg
新建公寓价格方面也仍呈上涨趋势,每户平均价格7,418万日元,每平米单价109.5万日元。同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增长16.3%,平米单价上涨15.5%。
其中东京都近郊区域的埼玉县、千叶县每户平均价格呈增长趋势,神奈川县略有下降。平米单价方面,三县都呈增长趋势。每户平均价格涨幅最大的是千叶县,平米单价涨幅最大的是埼玉县。
*近期选择超高层住宅(20层以上)的人有减少趋势,发售物件15件,共710套,签约率为79.6%,同比去年同月发售户数增加,但签约率减少了。
随着日本解封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外国人入境将持续扩大,外国人的居住需求也或将成为房地产投资者们的「最佳食材」之一。
其实,不论是今后本土居民、外国人对居住需求的增大,还是海内外投资者对日本地产市场的青睐,这些都是推动日本地产业稳定前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合理性也更容易被投资者们所认同。
贷款咨询专线
房产咨询专线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日本房产相关的信息,请联系仲和不动产(微信号:dorothy0816),让专业的不动产投资人士为您的房产投资提供最专业的资产配置和服务。
東京online客服咨询
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微信:xinshuo20122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