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月球“神秘小屋”揭秘!玉兔二号仅距80米,拍摄的照片令人意外
对于航空航天工作来说,发现是永远的主题,投资再巨大,技术再先进,如果不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找到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东西,也是一种失败,所以不管是载人航天项目还是探测器项目,都是以此为目标来展开活动的。
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观测记录时,曾经就捕捉到了一个神秘小屋,在没有靠近之前,这个发现可以说让无数人为之激动不已,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gljpv054rzl.jpg
玉兔二号 玉兔二号,从名字上其实已经可以猜到,它与嫦娥系列之间肯定是与关系的,作为嫦娥四号的月球车,它原本是搭载在这艘探测器上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殊的任务。
探测器在绕月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之后,玉兔二号才开始跟它分离开来,一路行驶到了月球的另一面,这也是以此里程碑的事件,是中国的航天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操作。
l4maoncvmwq.jpg
因为月球上会周期性地出现月夜的现象,所以玉兔二号的工作模式也需要根据这种变化来做出相应的调整,除非有光照,否则这辆月球车就会停止工作,只有等到下一次光亮到来的时候,才会自动苏醒,开始新一轮的任务。
为了能够充分地收集和记录月球的球面以及空间环境信息,玉兔二号上专门设计安装了最专业的仪器,比如全景相机,红外成像系统,原子探测仪等等。
bufz3ndwqp2.jpg
利用这些家伙,玉兔二号就能立刻获得很多一手资料,而不只是简单的图像和影像,比如行驶到特定的地区之后,这里的地质结构和矿物组成可以很快被仪器自动分析出来,然后传到地面的监控室,监控室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判断,考虑月球车的下一步行动轨迹。
zsdqfvsur2a.jpg
就在这辆车继续在月球表面行驶和观测的时候,监测仪器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景象,就在距离玉兔二号不远的北部,出现了一个小屋形状的凸起。
尽管细节还很模糊,但是从成像上来看是一个相对规则的物体,这在月球的自然环境中并不常见,而且就在它的旁边,能够清晰地捕捉到一个撞击坑,如果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应该说必然会引发无数的猜测和遐想。
e1vgzbdcxzo.jpg
消息公布在互联网上之后,一些人认为它肯定和外星文明有关,毕竟除了人类,小屋这样的构造只有可能出现在其它的智慧文明当中。
它也许是这些外星人短暂居留的住所,也许直接就是它们带到这里的航天器,但是真相究竟是什么,只能靠玉兔二号为我们从前线发回报道了。
g34mqu0idnk.jpg
追寻神秘小屋 但是正在大家心急如焚地想要知道结果的时候,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虽然玉兔二号距离这个神秘小屋只有80米的距离,但是要完成这个长度的前行,却要花上两个多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这不禁令人疑惑,月球车的速度怎么会这么慢呢?
这么低的运行效率想要完成对月球的观测任务岂不是难度太大了吗?
rcqbkmz3nrl.jpg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月球车的运行速度会这么慢,实际上,玉兔二号也不是不能快,但是在原始的程序设定中,它本来就没有速度这个方面的要求,因为月球车的目的不是旅行月球,而是观测月球。
对于这样一个天体来说,任何细节都有可能透露出重要信息,如果车辆像地球上的越野那样肆意狂奔,肯定就得不到一些细节上的内容,而且还会因为这种剧烈的活动对地表的形态造成破坏。
ls13gdqej3h.jpg
此外,它所搭载的各种仪器在工作的时候是需要车辆完全静止的,否则就没法正常运转,如果我们能够亲眼看见这架月球车的行动,应该会气急败坏,因为基本上就是一步十停,完全跟速度没有关系。
另外,这样的工作模式其实也和月球本身的环境条件有关,因为这里的温差非常大,有时候能够低到零下数百度,即便车辆本身装有御寒的系统,也只能刚好抵挡,极端低温下要保存好自身的性能已经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更别说还要高效运转和工作了。
q3kpl24xfye.jpg
所以说,即便只是80米的距离,对于玉兔二号来说也是非常长的一段路程了,要想知道神秘小屋背后的秘密,只有耐心地等待它一步一步地靠近。
在这之后,玉兔二号还经历了一次月夜,又暂停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苏醒之后又加快了步伐,朝着举世瞩目的那个小屋前进。
两个多月之后,当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表面度过了它的第38个月昼之后,他也终于成功地到达了神秘小屋十米旁的位置,从它发回地面的图像资料中,我们再一次被震惊。
bbwl3eikzaf.jpg
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这个发现有多新奇,而是惊讶于它的平平无奇,承载了无数外星文明想象的神秘小屋原来只是一块石头,它甚至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规则,只是在远处看起来结构很均衡而已。
frd3jah4n1n.jpg
结语 神秘小屋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很多人不免会觉得失望,但是这样的事情在航天项目中其实是家常便饭了,但是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因此丧失信心,毕竟月球很大,宇宙更大,我们探索它的决心也必须要更大才行。
oaih3a40ydo.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