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喜马拉雅三度冲刺IPO,声响的故事不性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创头条
在上市路上一波三折的喜马拉雅,又一次来到港交所大门前。
近日,喜马拉雅从新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这曾经是其第三次冲刺IPO。如今与资本市场也仅差临门一脚。
喜马拉雅在在线音频赛道已奔驰10年,历经9轮融资,估值超200亿元。在它面前站着腾讯、京东、小米等出名公司。
虽然投资阵容奢华,然而也难掩喜马拉雅“增收不增利”且比年亏损的为难。
在线音频赛道竞争剧烈以及短视频、直播生态的挤压配景之下,喜马拉雅该如何向资本市场讲一个对于“声响”的好故事?
01
喜马拉雅开创人余建军出世于福建南平。1994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起初获取工学硕士学位。
大略是秉承了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特质,余建军在西安求学期间便开始守业。读硕期间,他做了一个名为“摹拟中国”的守业名目。
尔后,他又前后创建3D全景软件杰图软件、街景地图“城市吧City8”、虚构世界名目“那里世界”。
其中,“那里世界”是余建军与合伙人陈小雨于2009年独特创建。
两人相识的时分,陈小雨仍是已经的上海滩大佬戴志康旗下证大团体的投资总监。起初与余建军一同守业,她从“老东家”手中拿到2000万元天使投资。
不外这个名目并无火起来。两年后钱烧完了,余建军发现本人走错了守业标的目的,公司80人的团队,最初仅剩7人。
但两人并未就此低沉。20十二年,智能手机及挪动互联网开始遍及,“耳朵经济”生意渐火。他们又发生创立在线音频平台的设法。
当两人“厚着脸皮”再次找到戴志康,并向戴志康和证大团体报告请示创立喜马拉雅FM设法时,没有一个证大高管看好,还被痛斥“又来骗钱了”。
但戴志康再次投了1000万元,加之此前投资的2000万平移过去,成为喜马拉雅最大股东。
听说,在创建喜马拉雅以前,余建军曾花3个月时间调研,从虹桥火车站问到浦东机场,记载下每一个个路人的意见。
因为喜马拉雅FM兴办在上海喜马拉雅核心,于是取名“喜马拉雅”。20十二年8月,喜马拉雅上线。
这一次,余建军获取了胜利。创建早期,喜马拉雅用户数滚雪球似的增长。2014年5月喜马拉雅喜提第一笔十一50万美元融资,6月用户数增超5000万。
尔后4年间,喜马拉雅又最少获8轮融资,其中最高一笔为E轮9亿美元融资。自此,它成为估值240亿元的独角兽。
喜马拉雅面前站着腾讯、京东科技、小米、阅文团体、好将来、索尼音乐、歌斐资产、中视资本、春华资本、普华投资、西岳资本、高盛、华泰证券、General Atlantic泛大东洋投资等20余家出名机构。
从20十二年创建,喜马拉雅已延续奔驰10年。作为在线音频行业巨头,早在2019年喜马拉雅就传出上市动静,终究被民间造谣。
2021年5月,有数次“被上市”的喜马拉雅开始保持“佛系”,方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起初遭到滴滴事情影响,上市过程自愿暂停。
关于一样坐拥少量敏感“用户数据”的喜马拉雅来讲,港股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同年9月,喜马拉雅转战“港股”。
往年3月初喜马拉雅招股书因审计数字过时生效。3月29日,余建军带着更新后的招股书东山再起。
02
多年前,余建军已经写给本人一句话:梦未尽,心未死。
他的梦想是:做一个用户量上亿,有微小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用时10年,他做到了。
喜马拉雅具有三年继续增长的营收和一骑绝尘的月活用户范围。
2019-2021年,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26. 8亿元、40. 5亿元和58. 6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4.5%、49%、54%,均呈现不乱增长趋向。
从营收构造来看,公司次要支出来自付费定阅、广告、直播三块业务,2021年营收分别为29.9亿、14.9亿、10亿,同比全都完成增长。
其中,付费定阅业务增速最快,较2020年增长了近一半。该业务也是喜马拉雅营收支柱,占领豆剖瓜分。
喜马拉雅过来几年这项业务能放弃良好增长,得益于不停增长的月活用户范围。
截至2021年底,喜马拉雅全渠道均匀月活泼用户(MAU)为2.68亿,同比增长24.4%。这一数据超过荔枝FM、蜻蜓FM,是目前在线音频行业最高的。
喜马拉雅的付费用户范围和付费率也让竞争对手可望不可即。
2021年喜马拉雅以后挪动端均匀月活泼付费用户和付费会员分别为1490万和1440万,付费率分别达十二.9%和十二.4%,外行业内属于最高程度。
虽然各项症结数据增长向好,然而喜马拉雅也未能绕开亏损“魔咒”。
2019-2021年,喜马拉雅经调剂年内亏损分别为7.48亿、5.39亿和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20亿元。而亏损的次要缘故是内容本钱和销售及营销费用高居不下。
喜马拉雅的内容由PGC(专业出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出产内容)、UGC(用户出产内容)构成。
2021年,喜马拉雅PGC和PUGC内容时长占内容总时长不到10%,却奉献55%收听总时长。想要继续减少支出,扩张PGC和PUGC内容投入必不成少。
内容本钱次要包罗内容创作者的支出分红和购买版权的本钱,其中支出分红是大头。2021年,喜马拉雅仅给内容创作者分红就是16亿,占到总营收近三分之一。
独一的前途是扩张用户范围,经过“范围效应”升高本钱。但跟着互联网流量已触及天花板,营销获客本钱也很贵。过来三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收入均匀占比44%。
虽然营销推行、版权、内容等方面“大手笔”投入,关于积攒宏大用户基数功不成没,然而也让喜马拉雅堕入增收、增用户,却不增利的“怪圈”。
有业内人士婉言,“音频已没有多少红利,也不足更多变现渠道。喜马拉雅巨亏,次要是受互联网新兴行业跑马圈地思惟的影响,走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假如不尽快IPO,恐怕接上去怎么烧钱都成问题”。
曾几什么时候,后期经过烧钱营销晋升用户范围、抢占市场份额,之后再斟酌盈利,是中国互联网界屡试不爽的胜利模式。
只是,互联网黄金时期已过来,流量的神话也在退色,在线音频行业的春季来得也比想象中更晚。
03
2020年1月,荔枝FM在美股上市,一时风头无两。也让报酬稳坐在线音频市场头把交椅的喜马拉雅感到“意难平”。
虽是国际音频第一股,但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FM赢在了起跑线,市场反响平平。
半个月前,荔枝FM公布2021年财报,营收21.2亿元,净亏损为1.27亿元。股价比拟最高点更是惨遭脚斩。
亏损也并不是仅是喜马拉雅和荔枝FM的形态,其实全部在线音频行业的日子都欠好过。
在线音频也已经是被资本争相追赶的风口。在2016年至2018年的红利期,更是降生一批实力微弱的玩家。
从2020年起,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字节跳动、快手、B站等新玩家,经过不同形式接踵涌入在线音频赛道。
腾讯音乐推出酷我畅听、并购懒人听书;网易云音乐上线“有声剧院”栏目,减少“播客”入口;字节跳动、快手,分别推出番茄畅听App、皮艇App;B站10亿元全资收购二次元音频社区猫耳FM……
但是,“耳朵经济”生意其实不好做。“声响”红利期如好景不常,在线音频平台也在一级市场遇冷。
喜马拉雅在2018年8月份E轮融资后,就再也没有引进新的投资。蜻蜓FM在2019-2020年期间仅实现一轮融资;一度被非常看好的懒人听书也曾延续两年没有引入新投资,终究卖身腾讯。
IT桔子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线音频行业相干企业投融资数量及金额分别为2起和4亿元,比拟2018年巅峰时代为15起和82.8亿,堪称跌至谷底。
没有了资本提供的短缺“弹药”,一些在线音频玩家也接踵折戟。截至2022年2月,国际在线音频次要玩家就仅剩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失掉app和懒人听书等几家。
当喜马拉雅还在版权和造就户用付费的路途上挣扎时,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已摧枯拉朽少量抢占人们时间与留意力。在线音频的市场遭到大幅挤压。
虽然近些年来在线音频用户量也始终增长,然而比拟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类平台,在线音频产品的浸透率就相去甚远。
据灼识征询的数据,2020年,国际在线音频用户浸透率16%,在线音乐为57%,而长视频、短视频为74%。
为了关上新场面,喜马拉雅讲起新故事。经过规划智能家居、智能音箱和车联网,晋升了平台内容浸透和用户黏性。
招股书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物联网及其余凋谢平台月活用户已达1.52亿,同比增长35%。其中,车载智能终端和家用智能终端月活泼用户为0.49亿。
为捉住AI风口,喜马拉雅也强化AI和大数据才能。其基于自研的TTS框架,推出两项被“IEEE国内音频、语音与信号处置会议”收录的语音技术效果,还推打造了AI主播“喜大道”和AI电台“彩云小梦”等。另外,喜马拉雅还在泛文娱音频、播客等赛道进行过尝试。
这些尚未激发太大浪花的新故事,又能在多大水平上提振市场想象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