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一个守寺人的27年

    [复制链接]

    2022-7-6 15:11:37 15 0



    冯开平坐在寺前的大石头上。从1995年到当初,一坐即是27年。他是金灯寺独一一名看护员,用他的话来讲,本人在山上过着原始糊口。他至今喝着水陆殿东南角石窟缝里流下的山泉水,食品次要是洋芋,一年四季都是洋芋,每日三餐也是洋芋。有时分,他感觉文物比本人首要,宁愿受伤的是本人,人受伤了,吃点药就可以好,文物丢了,可能一辈子就找不回了。
    文 | 一楦
    编纂 | 周维
    经营 | 绘萤
    1
    在山西平顺县西北与河南林县接壤处,有一座林虑山。太行山脉在断层静止的作用下笔挺地隆升,显露青灰色的山体切面,温带季风一年帮衬两次,灌木和落叶松迎着风从岩缝里钻出来。在林虑山东面1500米高的陡崖上,坐落着金灯寺,下面是悬崖,上面也是悬崖。
    冯开平就座在寺前的大石头上。从1995年到当初,一坐即是27年。他是金灯寺独一一名看护员,一天的任务很简略,早上7点整,在大雾中将寺门关上,拿出扫帚扫地。有人来了,递香、倒水、指路,看着人进去,再看着人出来,得盯紧了,一点过失都不克不及出。人要是多了,就清扫两遍。假如没人,他就撑着下巴发呆,要末盯着石像,要末对着悬崖。晚上6点整,闭门塞窦。
    用他的话来讲,本人在山上过着原始糊口。他至今喝着水陆殿东南角石窟缝里流下的山泉水,一滴一滴,混合着雨水,汇在殿里一处凹地,造成几平米的自然水池。要用水了,就用桶、脸盆舀一点。在光照和藻类的作用下,池水泛着幽幽的绿色,起初游客多了,池子里满是被投掷的硬币,有人乃至在外头洗手洗脚,他劝过一两次,发现没甚么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来了。
    金灯寺所在的林虑山,往北是山西,向南是河南,山高路远,间隔比来的玉峡关镇也有25千米。2018年之前,平顺县尚未补葺花壶公路时,冯开平去一趟镇里,需求穿梭隧道与绵延的山脊,一人徒步在数公里高的巨石之间,足足走上两个多小时。出去买菜极其费事,况且寺里只要他一人,分开了就无人值守,他的食品多在山上解决。
    食品次要是洋芋,一年四季都是洋芋,每日三餐也是洋芋,“天天睁开眼就是洋芋,吃了二十几年”。1990年代,糊口前提欠好,吃不起米面,只能本人种点食粮和蔬菜。之前他在寺庙左近种过大白菜,起初都被兔子和野鸡啃了个精光,种的还不敷它们吃的多,只要埋在地里的洋芋幸存了上去。
    有时分炒洋芋片,有时分干脆连皮煮熟,剥开就啃,能填饱肚子就行。洋芋放久了,冒出绿色的芽尖,他也想不了那末多,把芽拔了仍是颗好洋芋,“过来没有菜,不吃这个吃甚么”。那时分,最厚味的是香客上供的馍馍,发硬发黄了,就把皮扯开,外头仍是米面的味道。直到前几年通了公路,前提好了,大米、面、馍都被车子一袋袋运了下去。但冯开平吃洋芋的习气却保存到当初,“从一天三顿,到一天一顿”。
    一集体还需求扛过的,是漫漫的暗中永夜。2008年以前,金灯寺没有通电,冯开平就提着盏煤油灯照明,夜里早早躺在床铺上,风声、鸟声、蛙声,乃至蚊子飞到哪儿都听得一清二楚。刚开始,他睡不着,整座山只要他一集体,“夜里静得吓人”。起初,他托人买了一台收音机,听听国度小事,才有了一点人声。
    与他相伴的,还有寺里十四个洞窟的三十七个佛龛和五百余尊佛像。金灯寺石窟凿于北周,阅历了明正德、嘉靖、隆庆与万历四任帝王一百余年的扩建,石佛、浮雕壁画、碑碣、石塔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序幕。目前,金灯寺石窟已入选为国度第六批国保文物,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拿着扫帚走来走去时,有游客向冯开平讯问金灯寺佛像的发源,他指着寺庙前的石碑,让对方细读。要是碑上没写,他也只能摇点头,“文物专家可能都说不来,我咋说得来”。他只知道,金灯寺由于传说中有金灯飘入、通宵亮堂而缘起,只知道本人的使命是寸步不离看护文物,加之“服侍好阿弥陀佛”,这就够了。


    ▲ 鸟瞰下的金灯寺。图 / 受访者提供
    2
    36岁之前,冯开平从未上过金灯寺。他出世于1959年,13岁开始在剧团跑龙套,鸡鸣醒,狗吠睡,从没想过任务之外的事。
    1995年,平顺县文明局调派冯开平前去看护金灯寺。在此以前,金灯寺始终由本地一名老汉照看,他一生没成家,在山上待到七十多岁,直至突发脑梗逝世。
    去以前,冯开祥和家人产生了剧烈的争持。他过后曾经有3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岁半,而金灯寺离他所在的平顺县城足足有60千米,妻子气得把孩子往他怀里一丢,“你就去享乐吧”,说完摔门而去。
    登程当日,时任平顺县文明局局长李银声亲身将冯开平送到山脚的玉峡关镇,车子再难后退,停上去,低头是峻峭的石壁和一眼望不到止境的山峦。他站在碎石路上,看着车身没了身影,拎起麻袋——外头装着他的铺盖、衣服、毛巾和一个脸盆,走进山里。
    没水、没食品、没电,冯开平心里早做了筹备,只是没想到,响马会来得那末快。
    1996年的一天,黄昏6点多,两个女人匆匆来到金灯寺,带了两炷香,跪地烧香拜佛。过后天色已晚,香客要求借宿,冯开平赞成了,煮了锅稀饭当晚饭。
    过后陪伴冯开平的,还有两位本地村民,因为耽心一人看护不周,他用寺庙香的火钱雇佣了两位看护,一天8块钱。晚上,冯开平喝了稀饭,躺在床上,前子夜心口烧得慌,恍恍惚惚直作呕,后子夜又沉觉醒去,一觉睡到天黑。次日照旧去开门,到了门前,才发现昨晚落的锁居然被撬开,两个香客也不知所踪。
    他登时像被人泼了盆凉水,“骨头都凉了”,慌忙冲回去拍打同伴的门,才知道两位村民昨晚也泛起了相反的症状,“完了,稀饭里被下药了”。三人赶快回到大殿内,发现三座佛像浮雕曾经被生生挖走,只留下几个硕大的印迹。冯开平急着要报警,但过后寺里没有座机,更没有手机,他一路疾走25千米,跑到玉峡关镇派出所报了案。
    在山上待久了,冯开平能凭直觉感触到来客的异样。金灯寺地处偏远,过来的香客以信仰虔诚的老年报酬主,上山不忘带香、黄纸和供品,个别午后便会下山。
    下药事情产生后不久,又是一个黄昏,四个年老男人双手空旷地拜访了金灯寺。几人一来,冯开平便有所警觉,过后他的身旁仅有一名看护,两人寸步不离四个男人。为首的女子紧盯着佛像,一个一个细细瞧过来。冯开平紧张得呼吸都重了。
    对方忽然启齿:“这个佛像会不会动啊?”
    “佛像怎么会动呢?这就是白问。”当初冯开平回忆起来,只感觉这是个灯号。过后他对着男人说了一句“不知道”,男人迅速回身,卡住他的脖子,和同伴将他放倒,从裤兜里取出细麻绳,把他的手脚捆住。冯开平动弹不得,张口大叫,男人们又抄起寺里的脏抹布,往他嘴里一塞。在挣扎过程当中,一个男人用匕首刺伤了他,腰部汩汩流血。
    他被扔进了厨房,另外一位村民看护被锁在厢房中。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水陆殿里没了消息,冯开平留意到放在厨房角落的锯子,双手双脚背着,试图将麻绳在锯子上锯断。但一使劲,捆久了的手脚由于血液不顺畅通激烈抽筋,疼得他在厨房扑棱扑棱地打滚,“就像驴打滚同样”。
    比及绳子解开,他连滚带爬到了大殿。也许是那几人的工具缺乏,金灯寺并无文物丧失,但他们却用石块把一些浮雕砸得面目全非。囿于过后没有监控技术,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接踵而至的盗窃事件产生后,已经的看护都前后离去,回家种地了。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没人敢再来和冯开平看护古寺。“我也惧怕啊,然而我走了就没人了”。
    只剩冯开平一集体后,他愈加感觉看护文物是件操心的事,“有段时间看见年老人就怕”。有时分,他感觉文物比本人首要,宁愿受伤的是本人,人受伤了,吃点药就可以好,文物丢了,可能一辈子就找不回了。


    ▲ 冯开平在金灯寺看到的日出。图 / 受访者提供
    除了面临偷盗的危险,非报酬的风化、受潮以及天然灾难等问题,一样在侵扰着金灯寺。2021年下半年,中原地域继续强降雨,山西发作了一场重大洪涝灾难,全省十一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金灯寺海拔较高,那一个多月的日子里,冯开平目击了山下的洪灾,大水吞噬了平原、庄稼和村子。山上的雨水也愈来愈多,直到起初,石窟的缝隙昼夜渗水,他得用脸盆将水陆殿池子里漫出的雨水舀出去。整座金灯寺受潮重大,石佛像潮湿得发黑,急得冯开平只能找来干抹布一遍一各处擦拭。
    实际上,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仅金灯寺这种不成挪动文物就多达5万多处,2021年的山西旱灾,共形成超过1700多处文物泛起不同水平的险情。山西文物的遭受,诱发了彼时全部社会对文物抢救性修复的关注,B站公益团队也是其中之一。
    当B站公益团队分割上冯开平时,提出想要为本地文物维护提供帮忙时,山西多日暴雨刚刚过来,他正在为停电的事忧愁。寺庙里的电路已彻底毁坏,后来还噼里啪啦闪着火光,起初干脆间接坏了,冯开平又回到了过来的煤油灯糊口。
    3
    电路很快修睦了,但手机信号仍旧是金灯寺的最大问题。直到当初,冯开平接个电话,都得从寺内走到寺外,举着手机找信号。
    上了金灯寺,从此回家是奢望。回趟家,得先走到玉峡关镇,才有公交车坐,往返得耗损一天。寺里又不克不及离人,冯开平极少回家,手机成为了他和家里分割的独一工具。
    过来每回接电话,他总能听见喜事,孩子又高了,成就变好了,妻子的身材还健壮。一开始,他都信认为真,起初才知道,是妻子报喜不报忧。
    十几年前的一个正月,一个远房亲戚上山烧香,顺路问起了冯开平妻女的伤情。从对方口中,他才知道,妻子和女儿乘坐的公交车,在年前产生严重车祸。
    过后,他只想立刻下山,回家关照妻女,但金灯寺不克不及无人值守,等了足足两天,才找到一名村民违心替补。回到家的那一刻,冯开平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了上去,女儿手臂骨折,绑着厚厚的绷带,妻子孟喜梅的右脸被车窗碎玻璃划破,脸部总共缝了47针,下嘴唇还掉了块肉。车祸产生时,孟喜梅的弟弟急得要给冯开平打电话,却被她拦下:“眼瞅着要过年了,他来了,谁顶班?况且交通不便利,别人来不了,还随着焦急上火……”
    家人的瞒哄不止一次。多年前,小儿子患了疝气,冯开平回家之后才知道这件事,孩子的病却曾经好了。冯开往常常感觉本人是有力的,由于这份任务,他已经受到别人乃至亲戚的指摘,说他尽管任务不论家,“为了挣这三毛钱,啥也不论,不论孩子,不论老婆,不论亲戚敌人里外长短”。
    但是,在孟喜梅眼里,冯开平是一名好丈夫。她在平顺县做些小生意,卖饭,卖馒头,也卖过烟酒,家里日子过得拮据。在金灯寺多年,冯开平的工资如数寄给家里,本人简直一分未留。冯开平刚到金灯寺不久,孟喜梅已经上山看望,看到空荡荡的寺庙和碗里吃剩的半块洋芋,一言未发,只是在离去的时分暗暗抹泪。
    2014年至2017年,金灯寺所在的林虑山麓需求加固山体,大批工人来到山里。由于日日有人,冯开平三年一步也不曾分开过金灯寺。有时分,工人们在寺庙左近散伙做饭,约请冯开平一同吃,他也只能装上一碗就匆匆回去。这三年,家人偶然会上山来看望,给他送上一些大米、菜油和奶粉。
    但少数时分,他需求与孤傲作战。27年来,响马、洪灾、清苦到了嘴边,都成了微微的大事,只要孤傲,无奈历时间抹平,在心里留下的褶皱反而愈来愈深。山间多雾,且久久不散,大雾天成为了他最惧怕的日子,5米开外,就甚么也看不见。过来,他最喜爱倚靠在悬崖边往下望,眯着眼睛,能看到回旋公路上挪动的车辆,那是独一一点烟火气,但常常也被大雾遮了个洁净。


    ▲ 大雾笼罩下的金灯寺。图 / 受访者提供
    最长一段时间,他四十多天没见过太阳,愁苦像水汽同样萦绕在空中,直到有游客上山,一张口,才发现本人一时居然健忘怎么谈话了。
    “任务有好有坏,你不克不及光想欠好,那这个任务就不克不及干了。”处得久了,他对文物有了感情,但他又说不出这是甚么感情,只感觉文物像有灵气个别。“有人关山迢递赶到金灯寺烧香拜佛,要是没有灵气,人家怎么会来?”
    由于灵气的存在,冯开平感觉,本人为文物献出了半生,文物也在给他报答。2017年,冯开平被授与“中国网事·打动2017”年度网络打动人物名称,2018年,被授与“第六届长治市敬业贡献品德典范”和“全国文物零碎先进任务者”名称。“全国这么多人,怎么就看上我了?”用冯开平的话来讲,本人要人材没人材,要钱没钱,要学历没学历,“凭啥呢,还不是文物选中了我。”最首要的是,在他陪伴着金灯寺的27年纪月里,一家人身材安康,家庭辑穆,“这就是最大的馈赠了”。
    一人一寺,感情在岁月的浸润中变得深挚,金灯寺离不开守寺人,守寺人忘不掉金灯寺。在多数回家的日子里,冯开平并无所谓的如释重负。有一回,他在家待了一周,第二晚开始,他就不停梦到金灯寺,梦到金灯寺的路,金灯寺的佛,金灯寺的朱红大门。他匆匆收了行李往山上赶,奇怪的是,回到金灯寺的那一晚,一晚上无梦。
    4
    当初,冯开平曾经63岁了,他变得愈来愈干瘦,原先有一米七二,当初看着一米七零不到。身手也不如过来灵便,清扫寺庙的时间也变长了,过来一个小时的活,当初最少得两个小时。
    这一段63年的岁月,在千年金灯寺背后,只是历史中的一个绳结。苍老找上了本人,冯开平却惧怕它隐约文物的轮廓,灰尘诲人不倦地落在佛像上,他就诲人不倦地擦去。
    当初,寺里的装备降级了,监控何在了各个角落,冯开平起床后又多了一件事——看一遍昨夜的监控,再反省监控装备是不是运行正常。
    公路修睦后,往来金灯寺的人多了,冯开平忙个不断,有人开始认出了他,“我知道你,你就是阿谁老爷爷”,但老爷爷冯开平的忘性曾经不比当年。金灯寺石佛像变幻无穷,粗疏入微,有时一面的佛像掠过一遍,他忘了,回过头又重擦一遍。但惟独哪面的佛像有毁坏,哪里掉了块石头,他还能记得一清二楚。


    ▲ 金灯寺内的佛像。图 / 视觉中国
    在与冯开平的沟-通中,B站公益团队刚才得知,在山西,有许多像冯开平这样的基层守护员,长时间努力于古建的日常维护,尤为在“防火、防盗、防破坏”三大困难上,起到了十分首要的作用。这也让团队理解到,关于文物而言,抢救性修复,不如日常性维护,不如让这些维护文物的人有着更好的任务环境,B站的“文物撑伞人守护方案”应运而生。
    撑伞人方案正像它的名字那样,文保员们为文物撑起伞,维护文物;而当初,B站又为文保员们撑起一把伞。6月26日,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在B站13周年庆的直播演讲中,展现了撑伞人方案将会如何发展:捐赠80万元,用于推销维护文物时需求的物质和设备。这项方案,在将来将掩盖到平遥、新绛、高对等多个城市的2000多名文保员。
    多年来,冯开平都是徒步上下山,荆棘、灌木、野草在他的手脚上留下了有数伤口和老趼,一到下雨天,山路湿滑,跌倒也是常有的事。当初,作为一位“文物撑伞人”,冯开平将会收到B站内含15件物品的文物守护包,有冲锋衣、雨鞋、登山杖、手电筒、手套等日常巡逻必备物质,也包孕收音机等能够给予糊口慰藉的物质,还有创可贴、纱布、消鸩酒精等医疗用品。
    “看了一辈子文物,也看出了个名堂。”当初,冯开平更但愿有个年老人接班,他曾经到了面临退休的年岁。但若没有人来金灯寺,他将持续在山上待上来,“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
    6月的天,正值夏季,冯开平还和平常同样,隔三差五上趟山,在夏天砍好冬季的柴。生柴对比重,通过了两个时节的晾晒,到了冬日的某个晴天,就能轻松一担一担地背下山去,堆在寺门前。到时分,又是一整年的柴,又是一整年的日子。


    ▲ 冯开平坐在寺前的大石头上。图 / 受访者提供
    文章为逐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4

    帖子42

    积分190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