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绿地团体债权守约,首家千亿国资房企,堕入生存危机?

    [复制链接]

    2022-7-7 06:04:52 36 0

    天眼查App显示,6月15日,绿地控股团体无限公司新增一则被履行人信息,履行标的2.9亿余元,履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就在一个月前,绿地控股在港交所发了一个布告,拟对“GRNLGR 6.75 06/25/22”进行若干订正以及豁免发动赞成征集,以延伸该公司2022年6月到期的美元初级票据的到期日,该笔票据的未偿本金金额为4.88亿美元。
    5月30日,标普将绿地控股长时间发行人信誉评级由“B-”下调至“CC”;未偿优先无典质票据的发行评级由“CCC+”下调至“C”,瞻望负面。6月22日,实现窘境债权延期后,标普又将绿地团体发行人信誉评级下调至“SD”(选择性守约)。
    标普以为,绿地控股的资产处理依然遭到了疫情的不利影响,公司能否获取用于偿还债权的现金则极不肯定。
    目前,绿地控股存续美元债共十一只,存续范围42.7亿美元,其中一年内将有26.2亿美元债到期,公司面临集中兑付压力较大。
    从财务角度来看,展期通常被看作是技术性守约,而绿地追求债权延期阐明其已进入爆雷倒计时阶段。
    守约可能只是开始
    2021年,中国综合实力排名前20的房企中,近对折资产负债率(剔除应收账款)超过70%,其中最高的是绿地,高达83.7%。从债权本钱来看,绿地控股的综合融资本钱较高,始终在6%左近。


    从其它爆雷房企来看,中国房企大部份守约都来自于活动性危机,而短时间偿债压力是致使活动性危机的首要目标。数据显示,目前绿地1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比例高达42%,短时间偿债压力微小。从“三道红线”看,截至2021年末,绿地控股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7%;现金短债比0.81;净负债率91.6%,仍踩中两条红线。
    另外,因为部份房企账上“现金”包孕了受限资金和预售监管资金,使得一部份现金属于“中看不顶用”、不足活动性和偿债功用。以绿地为例,扣除该部份资金后的现金短债比仅为0.62,可用现金远缺乏以掩盖短时间有息负债。可见,在融资监管趋严下,即使是国企日子也欠好过。
    在有息债权强监管的政策配景下,房地产企业使用商票的比例大幅进步,经过减少应付票据及账款的范围,将部份债权做无息化处置。截止2021年底,绿地的应付票据及账款范围高达4158亿,占其总债权比重31.9%。


    截至往年一季度末,绿地持有的货泉资金656.8亿元,而要偿还的短时间债权却有930.2亿元。目前,绿地系存续的债券还有14只,包罗十一只海内债(范围算计为42.70亿美元)和3只境外债券(范围算计为24.01亿元人民币)。其中,2022年内算计将到期15.70亿美元。
    标普以为,绿地反对其将来十二个月行将到期的宏大离岸债权的可用现金无限。这象征着,将来一年的时间,绿地都将处于资金较为紧张的形态之中。
    开展模式之困
    作为一家总部在上海,华东地域年支出占比四成的公司来讲,上海疫情封控对绿地销售层面的打击非常繁重。往年前4个月,因为上海疫情,绿地控股销售额更是只要397亿元,同比增加56.1%。绿地的另外一个主业基建,2022年一季度,营业支出也增加了40%。
    上海疫情让绿地销售回款大减,这当然对绿地的现金流形成了不利的影响。但归根究竟,疫情并非绿地美元债技术性守约的基本缘故,只是减速了绿地债权守约的过程。


    绿地与大少数房企不同:基建和地产两手抓,属于超重资产类型,地产板块矜持的体量太重,产业链过长,现金流必定比繁多地产公司更为紧张。
    2021年,绿地地产支出2050亿,占比38%,基建支出3十一4亿,占比58%。为此,2021年十一月,绿地控股还将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种别由“房地产业”变卦为“土木工程修建业”。
    始终以来,绿地的定位,就是张玉良的那句话:“做政府想做的事,盖高楼,做地标。”2005年5月,位于南京鼓楼的紫峰大厦正式动工,总高450米,这是绿地开发的首坐超高层。从这个名目开始,绿地随后在武汉、西安、成都和昆明等十多个城市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超高层地标名目。
    但2017年房地产调控对绿地控股形成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尤为是商办名目调控政策的出台,对商办名目占对比大的绿地控股来讲无异于一种打击,不只商办名目受此政策影响销售停滞,且后期已购买客户泛起少量退房情景。
    近些年来又演化为以中央公共配套换取住宅用地,但理想却是住宅卖完了,超高层和公共配套却复工了。由于无论是超高层仍是住宅名目,都是慢周转和高投入的,这类“左手高楼,右手基建”的重资产模式,很容易让房企接受微小的资金链压力。
    关于基建名目,张玉良对此曾抱以殷切的冀望。但愿绿地基建能冲进全国前五,成为与中建、中交、中铁、中铁建并驾齐驱的投资建立团体。
    张玉良做大基建业务的次要战略,仍旧采取了他最长于的一混究竟模式:“应该优先在竞争性畛域实行混改,成熟一个推动一个,能混尽混。”经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形式,参股了多地建工公司,终究打造绿地、中央国资、办理层及中心员工独特持股的“三元股权构造”。


    2015年至2020年,绿地前后将贵州建工团体、江苏省建工团体、西安建工团体、天津建工团体、广西建工团体、上海市水利工程团体、河南省公路工程局团体等中央龙头支出麾下。
    “各处起高楼”的基建板块,虽然奉献了不菲的支出,但多城市超高层的运营策略模式也让绿地堕入投入大、周转慢、盈利难、开发周期长的旋涡,这也是形成绿地万亿负债的次要缘故。
    以绿地的蜀峰468超高层名目为例,20十二年7月绿地拿下该地块,本来预计2018年10月封顶,2019年末完工投入使用。但该名目的建立一波三折,十年间无关蜀峰468复工、烂尾、转让的谈论从未停过。并且直到明天,也没有蜀峰468封顶、完工和停业的精确时间表。
    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一度以为国资会在这一轮洗牌中生存上去,抢占不少民营房企丧失的市场份额。如今,绿地团体正在打破这类信仰!
    山雨欲来风满楼,绿地将来走向何方,还需求张玉良持续探究。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老师,深度视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9

    帖子48

    积分222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