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谭谈交通》下架,谭sir:我侵权了我本人?

    [复制链接]

    2022-7-14 22:01:33 32 0

    2005年首播,2018年停播,但至今仍活泼在互联网平台的旧事节目《谭谈交通》,可能要在2022年跟观众辞别搞了。
    事件要从7月10日说起。当晚,谭乔在集体社交账号上公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谭乔先是泛起在一个摄影棚中,承受同为B站UP主的大漠叔叔的“演技指点”,继而面向镜头,开始将本人视频被投诉的事件娓娓道来。
    谭乔表现,本人是收到了网友的提示,才发现本人在B站的泛滥视频被投诉下架,投诉的主体是成都游术文明传布无限公司。同时,许多其余B站UP主依据《谭谈交通》视频素材创作的视频,也遭到了相反的待遇。为此,谭乔乃至有可能要付出千万抵偿。


    毒眸在阅读谭乔B站主页后发现,谭乔的B站主页目前仅有79条视频,而在此以前有三百余条。其中,谭乔曾上传至B站的《谭谈交通》原视频,则被整个下架,无奈查看。
    事情发酵后,成都广电发布了一张受权书,受权书标明,成都广电将相干权益授与了成都游术并拜托其进行维权。受权书签署的时间为2021年9月。而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成都游术在此期间对外发动了近百次诉讼,原告包孕爱优腾B快等视频平台,而案件大多均与“损害作品信息网络传布权”无关。
    目前来看,谭乔事情依然存在泛滥的疑点,不少法律界人士都以为,《谭谈交通》的版权归属仍存在争议,难以明白界定。同时,谭乔事情也合用于2020年新颁布的《著述权法》,在谭乔和相干单位对簿公堂以前,对于法条的解释和认定,仍没有来自民间机构确实认。


    不外,独一能够确认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观众见不到《谭谈交通》了。
    如何定义《谭谈交通》?
    关于短少一定常识根底的吃瓜群众来讲,谭乔事情最骇人听闻的说法莫过于“我侵权了我本人”。实际上,抛开谭sir事情自身来讲,不少娱乐作品的著述权,都不归属于最为公众熟知的名字,而个别都为作品的制造方一切。
    要落在谭sir的事情上,就会繁杂得多。对于《谭谈交通》著述权的归属,首先要断定《谭谈交通》节目的属性,但《谭谈交通》目前无奈被简略认定为某一种作品。目前,谭乔和成都广电偏向于论述节目无利于己方的属性。因此在法律上,《谭谈交通》的著述权归属,仍存在得多疑点。
    这些疑点,很大水平下去源于《谭谈交通》的历史问题。
    《谭谈交通》首播于2005年,过后新交通法刚刚颁布没多久,成都电视台和交管局便筹备联结开设一档遍及路途交通平安法的电视节目,用以进步观众的交通平安认识,这很大水平上标明,《谭谈交通》在开始就拥有至关的公益性质,节目的终究目的是为了让交通平安法失掉更普遍的传布。


    彼时在交管局做交警,同时有着至关的街市配景,长于入境的交警谭乔当选做了掌管人。节目制造人结合谭乔的名字,将节目命名为《谭谈交通》。从最开始,节目就具有强烈的谭乔自己的印记。
    作为被从交管局借调去电视台的掌管人谭乔,从那时分开始就变为了两边都不待见的边沿人,对电视台来讲,谭乔是外人,而关于交管局的共事,谭乔早已不在单位任务,跟他们相隔甚远。
    这些问题原本只是困扰着谭乔集体的心境,隐约的身份让他无奈与共事敌对相处,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年当前,这些权属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反而让谭乔遭受了严重危机。
    据谭乔自己在视频中所说,当年拍摄《谭谈交通》时,他并无签订相干合同及协定,这让版权的归属进一步堕入隐约地带。目前,虽然谭乔主意本人作为视频的独一原创作者,但成都广电作为制造方,一样也有相应的法理依据认定本人才是著述权的享有者。
    在此根底上,成都广电将相干权益授与给了成都游术,而据下游旧事报导,成都广电外部人士表现,长时间以来成都播送电视台关于《谭谈交通》的权益没有进行任何主意,“但这其实不代表着电视台方面关于著述权的保持,谭乔集体经过侵权的行动长时间以来获得了少量的利益,这是公认的,其实不代表着任何集体能够随意侵权。”


    关于中央电视台来讲,中央节目的公益性和商业价值往往隐约而一致的。除了普法作用以外,《谭谈交通》的火爆多少也给中央台当年的广告招商带来了一些劣势。
    当来到新媒体时期,《谭谈交通》早已停播,不克不及给中央台带来任何增量价值。中央电视台又在短视频平台的冲击下日渐式微,《谭谈交通》此时对中央台的意义,就更在商业性而非公益性上了。
    至于被受权的成都游术,是一家甚么公司呢?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成都游术文明传布无限公司注册于2018年3月16日,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持股报酬张宇航和邱健,这俩人分别持股58%和42%,同时,这两位股东的关联企业仅有此一家。企查查还显示,该公司的实际参保人数为0人。


    毒眸尝试经过企查查显示的分割形式去分割该公司,但屡次拨打电话后并未失掉回应,目前该公司也未与谭乔自己沟通,后续也没有地下更多信息。
    就在昨天,谭乔在微博中po出了三张图片,还带上了遭受套娃式维权的微博tag。图片显示,此前曾向谭乔索赔的成都游术文明传布无限公司,将从成都广电手中拿到的《谭谈交通》相干权益二次授与了成都妹子文明传媒公司。该公司则依样画葫芦,将相干权益再度授与给北京析言常识产权代理无限公司。


    回到成都后,谭乔也实地走访了两家位于成都的公司。谭乔自己实地探寻该地之后则发现,成都游术的注销地址并无所谓的成都游术,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名为“悠悠副食”的服装店。而另外一家成都妹子文明传媒无限公司的注销地址,则是一家咖啡店。
    无意思的是,上述三家公司在企查查均显示为参保人数0人。
    皆为利来
    只管在各类旧事报导中,法律界人士的看法七嘴八舌,但一个根本的共鸣是,这是2021年《著述权法》第三次订正之后一个十分典型的争议案件。
    之所以拥有“典型性”,是由于和过往的大少数影视作品版权纠纷比拟,《谭谈交通》这个案例在得多方面处于“隐约地带”。
    其一在于,在平常影视畛域更常见的版权纠纷案例中,“视听作品”的认定其实不难题。而《谭谈交通》到底应该被认定为《著述权法》中的“视听作品”仍是“口述作品”,目前存在争议。
    “视听作品”的概念是《著述权法》第三次订正之后的新提法,订正前的对应概念为“电影作品和以相似摄制电影的办法创作的作品”。在旧概念里,对原创性有较高要求,好比规则该当有剧本、剧本有剧情、人物瓜葛,有音乐、歌曲,扮演等。
    而《谭谈交通》的节目方式为谭乔走到街上找群众对话,自身不存在剧本和扮演的成份,因此也许有被认定为“口述作品”的可能。两种不同的认定形式,也将极有可能影响到谭乔自己是不是享有或部份享有该节目的著述权。


    其二在于,过往的影视作品版权纠纷中,涉嫌侵权方往往是第三方。而此次作为视频上传者的谭乔,自己就是《谭谈交通》的中心创作者之一,在著述权没有事前商定的状况下,是不是能够主意存在部份著述权存在争议。
    除这两点以外,另外一大争议来源于,谭乔以为本人上传的是“公益普法”性质的节目,帮忙其进行传布自身亦是普法的一个环节,而谭乔自己也称已将视频鼓励所得拿去做公益,客观和主观上都未无利用其间接进行盈利的情景。
    但据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米新磊律师引见,个别来讲只有将作品上传至B站等商业性质的视频平台,其行动就曾经很难说是一个纯正的公益行动了,“尤为是假如曾经成为了一个大V,在B站就确定会有流量收益,不管这个收益是不是用作公益用处,都很难被固然认定为公道使用的情景。”


    在我国《著述权法》中规则的“公道使用”状况有十二种,和娱乐行业关联至多的仅1种,即“为了评论阐明解释某一个问题,在本人的作品里适量援用已颁发的作品”。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影视作品版权方与各类视频平台中的创作者,始终处于一触即发的瓜葛中。2021年4月9日和4月23日,行业内73家影视单位就曾前后两次公布了针对各大网络平台影视侵权行动的联结建议书。
    值得留意的是,在第二次公布的建议书里,对详细侵权行动的形容做了调剂,将“剪辑、切条、搬运、传布”等行动改成“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
    这表露出一条信息:目前的影视行业中的版权方,次要针对的侵权行动是进行简略加工的“搬运者”,这一类视频会对间接损伤到版权平台和版权内容的收益,性质曾经近似于“盗版”。而拥有更多首创性在其中的“二创”类内容,则处于“时而欢送、时而打击”的隐约地带。


    相干从业者则告知毒眸,平台往往都是处于投诉方和用户的两头地带,个别状况下,只有有主体拿出明白的版权证实发动侵权投诉,平台都会做处置。但被处置的视频也纷歧定就是被下架,假如相干创作作品能拿出无效的证实反证,视频也有可能被恢复。
    毒眸曾在过往的文章(《剪刀手,困在版权里》)中提到,在影剧综的鼓吹期,二创作品能给影视内容带来更高的热度,收益大于侵害;而当影剧综完播之后,往往有可能开始对版权进行收缴,向平台投诉下列架相干视频。
    《谭谈交通》只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内容,但其逻辑也与之相似。好比,同为电视台栏目的《1818黄金眼》,由节目民间入驻B站并上传节目视频,目前已具有56.6万粉丝。节目还曾与B站展开内容协作,制造了《bilibili@黄金眼》的新节目。


    与《谭谈交通》不同的是,《1818黄金眼》目前仍处于在播形态,因此与视频平台的协作能够起到前述的“鼓吹”成果。而《谭谈交通》作为一档未然停播的节目,自身无奈从各类二创或搬运视频中获益,因而版权维权天然成为了这一阶段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趋利避害”无可非议,但获利的空间仍有待商榷。目前,基于成都广电的最新回应,暂不存在“对集体的索赔数千万”一事。在律师看来,索赔数额一方面基于原告侵权所得,另外一方面基于被告被侵权后所遭遇的损失。
    假如两方面都没有相干证实证明的话,法院会基于法定抵偿额进行自在裁量,最高为500万。因此,即使谭乔尔后真的与版权方对簿公堂,其面临的抵偿数额也不会夸大到“数千万”的量级。
    在现有案例中,即使初始追诉金额看似夸大,终究往往也并未成真。好比前段时间满城风雨的游戏主播PDD直播唱歌侵权一事,据PDD直播所述,《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歌曲版权方因其未经许可在直播间哼唱此曲而索赔十万。
    PDD表现,“的确你唱一首歌,原本就是在直播这类环境下就是要去征得他人的赞成的,只是咱们以往的固定思惟感觉不需求。所以错实际上是我犯的错,只是感觉这个起诉、这个惩罚是否有一点重了。”后续,PDD也在微博更新停顿,已与版权方达成和解,索赔金额并未成行。


    要让保护版权的行为再也不充溢随便性和未知性,需求造成一套更规范化和高效化的行业协同机制。在这方面,音乐行业走在了影视行业的后面。
    相似PDD这样的侵权事情实则在直播行业中是常态,而为了无效解决这一类问题,中国音像著述权个人办理协会与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于2021年十一月联结启动了版权费规范的协商任务。
    在斟酌我国直播行业的营收状况、不同直播类型对音乐录音制品的依赖水平、使用者的接受才能之后,提出了下列版权费规范(草案)与使用者代表协商:泛文娱直播(不含K歌)100元/直播间/年;泛文娱直播(含K歌)300元/直播间/年;电商直播间10000元/直播间/年。
    惋惜的是,半年以来,中国音集协已与直播平台代表进行了三次费率协商,但平台方既未承受权益人提出的计划,也不提出其余计划,停顿迟滞。因此,中国音集协在推进协商的同时,开始追求经过新《著述权法》规则的诉讼和仲裁途径解决费率问题。
    在视频平台畛域,比起“申述一个下架一个”的“打地鼠”模式,国外也有更值得鉴戒的形式可供参考。好比Youtube就采取收益转移政策,在发现平台内视频有版权问题后,会给出地下提醒,网友和创作者都可见。但平台不会选择间接下架视频,而是将此视频的带来的收益,整个间接打到版权方的账户上。这既包管了版权收益不会旁落,也防止了二创创作者的创作热心消弭。


    总得来讲,《谭谈交通》是社会大众层面的又一次警示,不管纠纷终究后果如何,一切内容产业从业者和内容行业,都必需要顺应一个版权维护更为谨严的时期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6

    帖子40

    积分179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