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警觉!聚和股分“带病”闯关科创板?

    [复制链接]

    2022-7-19 21:44:32 64 0

    见习记者 文夕
    近些年来,光伏上游需要继续增长带动了全部产业链。产业链中有一个细分畛域其实不为市场合关注,即光伏银浆赛道。目前,这个细分赛道上玩家其实不多。近期,这一畛域营收范围最大的一家企业聚和股分迎来闯关科创板的症结时辰。
    粗看招股书,这家冲击科创板的光伏银浆企业,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其营收范围在近两年内迅速扩张,从2019年的8.94亿元,跳增至2021年50.84亿元。但据中国基金报记者考察,这一银浆赛道后起之秀,在收回存货计量形式上与其存货性质其实不婚配,显著分歧逻辑。需求留意的是,存货收回计量间接影响其营业本钱以及利润,不由让人质疑其盈利才能是不是实在。
    不只如斯,这家具有306项专利的光伏银浆企业超九成专利为近些年来外购,仅有20个为原始取得,就在这为数未几的原始取得专利中,近期又有4项被判部份有效。
    更值得耽忧的是,聚和股分本已深陷一场专利诉讼,其超九成的营收依托涉诉专利。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照上市公司布告显示,竞争对手近期又向聚和提出一场新的专利诉讼,一样波及中心产品。根据目前情况,聚和股分的继续盈利才能面临严重不肯定性。
    存货收回计量形式存猫腻
    材料显示,聚和股分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一家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出产、销售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次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侧面银浆。在这一赛道上,国际玩家其实不多。次要参预者为已在守业板上市的帝科股分(300842)、被姑苏固锝(002079)并购的姑苏晶银以及新三板的匡宇科技(870024),其中能在范围上与聚和股分比拟的,只要帝科股分。
    按照聚和股分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这三年中,该公司营收分别为8.94亿元、25.03亿元和50.84亿元,其归母净利润也是稳步增长,这三年分别为,7078万元、1.24亿元和2.47亿元。三年中,营收增速分别高达310.50%、179.94%、103.十二%,净利润增速分别高达1318.9%、75.63%、99.2%。
    家喻户晓,关于IPO企业而言,营收与净利润稳步增长至关首要,能够让监管机构认定其盈利情况不错,具有较强的盈利可继续性。但据中国基金报记者考察发现,聚和报表中躲藏了一些猫腻,为其营建盈利才能继续增长发明前提。
    家喻户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间接瓜葛到营业本钱,而营业本钱也间接抉择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而存货收回计量是计算收回存货本钱的计价办法,那末在全部环节中,选择哪种计价办法就显得尤其首要。
    为肯定收回存货的实际本钱,会计原则以后所允许的计价形式包罗先进先出法、加权均匀法(挪动加权均匀法、月末一次加权均匀法)以及一般认定法计价。按现行原则规则,企业对于存货的计价办法一经肯定后,不得随便变卦。若的确需求变卦的,需在财务讲演中阐明。
    在存货收回计量形式上,聚和股分选择了按一般认定法计价。单看这一细节,可能很难发现失常的地方。但记者分别查阅其同行帝科股分、姑苏固锝(姑苏晶银母公司)以及匡宇科技的存货收回计量办法后,发现异样的地方。上述光伏银浆企业均采用加权均匀法计价。
    计量形式的不同会发生何种影响?
    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告知记者,除了一般计价法,其余几种计价形式的销货计价都是有法则可遵守,先进先出先从最先入库的产品本钱出库,加权均匀取一切产品的均匀本钱出库,这几种状况下,企业只能选择本人的计价形式,选定了计价形式,其出入库的本钱就不是企业可以随机计价。
    “但一般认定法计价则不同,很少会有上市公司选择这类存货收回计价办法,一般计价法需求分别对每个产品的本钱计价,不只计量任务量会变得繁杂,更首要的是企业本钱的可把持空间更大。”该人士表现。
    一般计价如何把持本钱?上述人士持续解释,当企业利润低的时分可选择出库本钱低的库存以减少利润,而企业利润高的时分又能够选择出库本钱高的库存,至关于企业在很大水平上能够抉择本身本钱。
    记者采访的一名前监管人士也表现,采取一般计价法十分容易操控企业利润,并且经过这类手法调理利润相对于对比隐秘,不容易被发现。该人士称,企业彻底能够在需求利润的时分把进价低的商品拿出来卖,需求做赢余办理为当前的事迹增长铺平路途的时分,又将进价高的商品拿出来卖。“这样一来,利润就变为了会计笔下的数字游戏”。
    换言之,这类存货计量办法经过影响企业营业本钱,进而摆布企业利润状况。在实际操作中,极易被当成调理利润的伎俩。
    那末,上市公司甚么状况合适用一般计价法?
    在实际运用中,上市公司采用一般计价法计量的条件是,公司对各单项存货可以分别辨认(例如每项商品均有独一标识),且公司存货数量未几、单位本钱较高,企业能确保什物流转与财务流转的统一性。“一般计价法通常只在计量大宗商品及需独自记载价值的商品时使用,如汽车、机床、艺术品等,”前述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也表现。
    “在光伏银浆行业用一般计价法计量存货收回太有违惯例了,基本无奈无效计量,”记者采访的一名行业内上市公司高管婉言不解。该人士表现,光伏银浆是频繁推销和收回的产品,并且性质相反,彻底不在一般计价法计量规模以内。
    很显然,光伏银浆并不是属于此类单位本钱较高、需求独自计量收回本钱的产品,其收回本钱也其实不合适用一般计价法计量。在同行均选择加权均匀法计量的状况下,聚和方面独自采取一般计量法,显得很是蹊跷。
    既然聚和的存货收回拥有较大调理空间,那末其过往讲演期内的事迹实在性几何,就需求打上一个问号。记者就此分割聚和股分董秘蒋安松,但其回绝对此作出回应。关于记者收回的采访提纲,截至截稿时,该公司也并未作出任何回复。
    突击扩张营收
    盈利水份微小
    任何行动都有其面前的逻辑。
    子细研读聚和股分财报能够发现,这家近两年范围迅速增长的后起之秀营收水份颇大,部份财务比例目标看似优于同行,实则是少量营收沉积在应收款项中。
    在2019年论营收范围,聚和股分的8.94亿元不迭同行帝科股分和姑苏晶银,但在2020年及2021年,这家公司范围如吹气球般增长,将竞争对手拉开几个身位。数据显示,聚和在2019-2021年三年的营收分别为8.94亿元、25.03亿元和50.84亿元。而帝科的营收数据则为,十二.99亿元、15.82亿元和28.14亿元,姑苏晶银和匡宇科技更被其甩在身后。
    背靠着营收范围腾跃增长,聚和股分近些年来资产负债率反而大幅低于同行,并且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远高于同行(见表),俨然发明了行业“优等生”的形象。




    数据来源:Wind
    只不外,其营收、资产品质很难经得起推敲。
    首先从(应收款项+应收账款融资+存货)/活动资产这一比例看,在2019年-2021年三年中,聚和股分该比列分别为76.34%、94.3%和88.31%。而帝科的则为82.2%、77.08%和79.1%,匡宇科技则为81.64%、87.34%和83.16%。聚和股分活动资产中,简直被存货、应收款项所占领。并且除了2019年增长以前,这一目标低于行业外,后两年均远高于同行目标。
    支出确认后少量存在于应收款项也象征着,聚和股分在近两年来存在少量赊销。
    少量赊销不只对公司资产情况形成活动性影响,更令其现金活动性逐年削弱。在聚和现金流量表中,2019-2021年三年的运营流动发生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07亿元、-8.15亿元和-10.58亿元。延续三年运营流动发生现金流净额为负,且逐年扩张,这类状况在两家同行中并未泛起。
    数据来源:Wind
    另外一现状也印证聚和股分现金流的顾此失彼。跟着营收范围扩张,聚和股分近两年资产负债表中存在少量应收款项融资。2020-2021年,该项数额分别为3.46亿元和1.39亿元。而在同行中,这类情况并未泛起,帝科股分报表中这一科目数字为零。
    “聚和资金链紧张,外行业中并非机密,并且行业中广泛信誉期是30-45天,但聚和实际给客户许诺的时间会更长,”一名相熟银浆行业的人士告知记者。该人士表现,尤为是聚和为了在IPO前突击扩张营收,给上游信誉期至关宽。在某种水平上说,聚和近两年的营收大跃进确实很有突击扩大营收的象征。
    并且,聚和营收跳增面前还有一层要素。记者查阅多分材料发现,在其营收大幅增长的2020年和2021年两年中,聚和的银浆均匀售价为4996.26元/kg、5364.87元/kg,相应的帝科在两年为4814.8元/kg、5474.63元/kg。而聚和2021年第四大客户阿特斯这两年对非关联方推销的银浆的价钱为5051.03元/kg、5578.7元/kg。不难看出,聚和股分主营产品在2021年售价显著偏低。


    上述人士对记者婉言,聚和比来两年为争取市场,在侧面银浆市场上提价幅度颇大,行业显著有恶性竞争的趋向。
    事实上,全部光伏银浆行业曾经总体呈现毛利率继续降落趋向。聚和三年毛利率分别为18.4%、13.75%和10.44%;帝科则为16.98%、13.3%和10.42%;而匡宇科技则为15.49%、13.6%和十二.87%。换句话说,光伏银浆赛道的玩家近些年来已在赤身肉搏了。
    除了在上游不足议价才能,聚和还在下游原资料方面受制于供给商。光伏银浆下游最次要原资料为银粉,聚和原资料中银粉占比各年均占97%以上,而其银粉次要供给商为一家日本企业DOWA。在比来三年中,这家日本供给商为聚和供给银粉比例分别达到96.46%、94.92%和82.19%。据记者向业内人士理解,DOWA在付款形式上要求很是严格,需求“先付款再发货”。也就是说,聚和下游推销会占用少量资金。
    截至2021年底,聚和账面资金仅有1.07亿元,在2019年和2020年,该数据更低至497万和2999万,显著不足资金平安性。
    资金链高度承压以及江河日下的盈利情况,让聚和对资金至关渴求。按照其召募资金方案,其募资总额为10.27亿元,就有7亿元用于补流,“饥渴”水平可见一斑。
    三项专利诉讼压顶
    可继续盈利存疑
    聚和股分目前还面临着事关其中心产品的严重诉讼,与其对簿公堂的是江苏索特电子资料无限公司(下列简称“江苏索特”)。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索特恰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帝科股分的资产重组标的。
    2021年8月,江苏索特以聚和制作、销售的单晶硅正银浆料落入专利号为20十一80032359.1、20十一80032701.8的维护规模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这起专利纠纷可追溯至外资主导光伏银浆时期,这源于初期杜邦团体(下列波及杜邦系企业均称“杜邦”)与三星SDI的专利之争。
    早在2014年8月,杜邦便提出无关三星SDI侵略其专利权益的诉讼。随后,单方进行了多年协商会谈,单方终究于2019年十一月1日签订了《专利许可协定》,互相受权《专利许可协定》附件中提及专利的非独占性许可。
    近些年来,上述两家外资企业接踵退出光伏银浆市场。江苏索特以1.9亿美元的价钱实现了对杜邦的Solamet光伏银浆业务的收购,继承了杜邦的相干专利与产线。而聚和股分也以800万美元的价钱将三星SDI、无锡三星的光伏银浆出产相干专利和装备支出囊中。
    对杜邦与三星SDI的两项并购,业内始终很有纳闷,即收购价钱一个破费1.9亿美元,一个仅破费800万美元,差距为什么如斯之大?
    记者就此分割到江苏索特方面,该公司方面以为,聚和与三星SDI的800万美金协定,其实不波及研发人员、出产主体、产品、品牌及其余资产转让,不合乎三星和杜国交叉许可协定中的本质性整个转让前提,不克不及成为穿插许可协定的继受者身份。这也是索特与聚和诉讼的争议中心点。
    回头来看,这一诉讼对聚和的影响,除了江苏索特方面要求针对两项专利各抵偿1亿元之外,还要求聚和住手制作、销售涉诉产品,并烧毁相干产品的装备和模具。只不外,涉诉产品是聚和的中心主营产品。
    按照聚和招股书显示,涉案产品2019年-2021年三年中完成的支出分别为6.41亿元、23.18亿元及48.95亿元, 占聚和主营业务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为71.74%、92.63%及96.54%。换言之,聚和如斯依赖涉诉专利,一旦聚和败诉,其主营业务或面临片面坍塌的灾害性情况。
    不外,聚和方面称,公司曾经研收回了用于代替的玻璃粉复配技术,可以在须要的状况下较快的实现产品体系切换。该公司称,公司积攒的复配玻璃技术曾经成熟并已经过请求专利的形式对相干技术进行维护,目前已有两项创造专利获取受权、一项创造处于实审形态。
    但记者查阅材料,截至2021年十二月,聚和股分具有的境表里专利权306项,其中仅有20项为原始取得,286项为继受取得,后者占比超九成。罢了有的20个原始取得专利中,比来请求的还要追溯到2020年6月。
    除了上述两项波及主营业务的专利外,江苏索特还向聚和仅有的20个原始专利中的8项专利发动专利有效请求。记者查阅国度常识产权局网站显示,这8项专利中,已有4项被判部份有效,1项仍在审理中,维持无效的为3个。
    据记者理解,被断定部份有效的专利中,聚和股分删去了多处专利要求。一名相熟光伏银浆行专利人士表现,删除专利要求,会致使专利维护规模大幅缩水,更首要的是,可能会重大影响技术计划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致使技术计划难以在理论中合用。
    以“CN201610595817.7硅太阳能电池浆料用的玻璃料及其制备办法和浆料”中这一专利为例,涉案专利为氧化铋和氧化铅的两个并列计划,聚和股分总体性删去了整个权益要求中的氧化铋的技术计划。“专利的有效抉择强调了玻璃料中CuO的含量高达40-50wt%,而含如斯高比例CuO的玻璃料在太阳能电池导电浆料畛域实际其实不存在,”上述人士称。
    并且,上述专利与聚和主营业务产品关联性其实不大。“江苏索特提出有效请求的8件专利大可能是与烧结型太阳能电池的导电浆料无关,这些技术最多只是实践上可能的技术计划,很难用于实际产品出产,”上述人士告知记者。
    聚和股分面临的费事不只于此。按照最新信息,江苏索特日前向法院提起新的一项侵权诉讼。江苏索特以为,聚和股分单晶硅正银系列浆料落入专利号为CN104916348B的创造专利维护规模,涉诉产品一样为聚和主营产品,且在2019年至2021年获利微小。针对这一新的诉讼,江苏索特方面一样要求抵偿1亿元,同时要求住手出产销售涉诉产品。


    作为冲击科创板的IPO公司,聚和股分在专利上的问题层见叠出,为其将来盈利形成严重不肯定性,很难让人了解其科创逻辑。能够说,专利问题不只未能成为助力其IPO的引擎,反而成为其可继续盈利的绊脚石。
    更加症结的是,在资金链高度承压的形态下,聚和股分为什么会采用分歧逻辑的存货收回计量形式?
    编纂: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述权,未经受权阻止转载,不然将查究法律责任。
    受权转载协作分割人:于学生(电话:0755-8246867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8

    帖子33

    积分151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