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难成第二个滴滴,就做另外一个高德?

    [复制链接]

    2022-7-27 16:05:20 33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数字力场,作者 | 佘宗明互联网行业,盛产“必有一战”。
    5年前的明天,收购Uber近1年的滴滴可能没想到,在实现“吞快的,并Uber”的秦灭六国式故预先,它会跟过后身为“国际最大地图办事商”的高德必有一战。
    到了起初,凭着网约车聚合平台模式奇袭滴滴的高德,身后美团、百度等强敌环伺。
    最新参加战团的,还有华为、腾讯两大巨头——继7月初华为推出打车快运用“Petal出行”后,头几天,腾讯在微信九宫格内的“出行办事”中,推出了打车功用。
    华为、腾讯想做的,天然不是第二个滴滴,而是另外一个高德——做网约车聚合平台,而非网约车平台。
    某种水平上,这预示了网约车战事下半场的几大特点:
    1,次要参战方从纯C真个网约车平台转为SaaS化的网约车聚合平台;
    2,从资本角力转向超级平台+汽车厂商的PK。
    01
    说到网约车战事,得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前些年的“烧钱补助大战”。
    那是个群雄并峙、硝烟四起的年代,镰刀对韭菜说“这有羊毛,你快来薅”,成为了羁縻用户的形式。
    Uber CEO卡兰尼克曾透露,2015年Uber在中国市场烧了10亿美元;易到开创人周航则表现,2015年全部专车出行市场就花掉了200多亿元。
    跟网约车平台们比,趣店罗老板的“1分钱吃酸菜鱼”就是洒洒水。
    笑到最初的是滴滴。到了2016年8月,滴滴并下Uber中国,拿下90%的市场份额,以烧钱为开疆拓壤门路的网约车战事才落下帷幕。
    过后滴滴本可轻松上市,但程维看着其时的估值表,再看了看滴滴账上躺着的近百亿美元现金,将IPO动机按下。
    单从网约车平台的维度看,滴滴已无应战者。网约车市场格式名义上是“一超多强”,可“多强”在滴滴这个“一超”背后,只能是争第二。
    只管美团的侧面入场,让程维下了“尔欲战,便战”的挑战战书,可得多人心田里笃定,网约车畛域大型战事差未几曾经完结了。
    2017年十二月,程维承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完结了,2017年滴滴的重点是修炼内功,2018年咱们会片面反击。
    他表现,马上会有微小的寰球战斗。滴滴与Uber在寰球会有剧烈竞争,但这个竞赛也不是起点,接上去获胜者会和车厂、再接上去会和Google与特斯拉在无人驾驶畛域展开充沛的竞争与协作,冠军会构建将来的交通和汽车体系。
    可谁曾想,网约车竞争只是长久熄火。跟着高德2017年7月正式上线高德易行平台,之后接入的网约车平台愈来愈多,滴滴被拽入网约车战事的下半场。
    02
    滴滴做平台,高德做的是“平台的平台”。高德没有跟滴滴侧面宣战,却最终不免短兵相接。
    在此以前,总有些人说,滴滴没有护城河,假如非要说有,那就是烧钱烧出来的范围。这显然是曲解。
    通常而言,头腰臀部的梯度化格式,是市场犒劳当先者和应答产能挥霍的解决计划。
    滴滴在红海中厮杀多年积攒的自我完美才能与应答危机教训,就是它的壁垒,更别说,“滴滴一下,马上登程”占据的用户心智,频密试错之后的产品进化,都加强了它短时间的无可代替性。
    若滴滴没失事,那其余网约车平台以滴滴的形式跟滴滴同维竞争,大略率会被滴滴摁在地上磨擦。
    高德方面就很分明这点,它换了个弄法,来了个“以合为竞”——左手为出行办事商们提供流量入口,右手将它们装进“新出行生态”的兜里。
    高德2017年刚开始搭建聚合平台时,滴滴也曾输入接口,但“你给我拉来增量用户,我给你扩张运力供应”的所谓双赢瓜葛中,有一方显然比另外一方博得更多。
    一方面,高德接入滴滴+长尾网约车平台,让它既凭借着滴滴的司乘资源空虚了流量池,又分流了许多原本流向滴滴平台的定单——毕竟,在那时,滴滴有的,它也有;滴滴没有的,它还有。
    另外一方面,高德会以派单平台方式给滴滴带来定单,但接入上百个网约车平台后,滴滴分到的定单资源会摊薄。
    某种水平上,高德是以庄家身份搭了个新牌局:在新牌桌上,“一超”跟“多强”虽然仍有座次前后,但会被从新发牌。
    得益于高德的流量注入和数据、风控、领取、金融等多方面加持,得多长尾网约车平台升高了获客门坎,晋升了全方位生态扩展才能。可牌桌上不成能一切人都赢,尤为是存在“存量资源再调配”的状况下。
    但生态越丰硕,高德越受用:因为无需自营运力,外加滴滴遭受妨害,高德很快做大了范围,定单量仅居滴滴之后。
    据晚点LatePost报导,2019年7月,滴滴的国际日单量在2400万单摆布,高德日单量70万单,美团为40~50万单;2021年8月,滴滴日均单量约在 2000万摆布,高德约在500 万,美团大约为十二0 万。
    往年初,滴滴仍掌控着网约车市占率第一的地位,只不外,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从近九成掉至七成。
    在出行市场站稳脚根,对高德来讲,象征着囊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当地糊口办事拼图失掉了补全;对出行市场而言,则象征着波涛再起。
    03
    一样是切入出行市场,复制滴滴很难,复制高德相对于容易——它的壁垒,从技术依靠上看,是数字地图;从C端角度看,是用户根底(即流量范围)。
    美团、百度具备这方面的前提,华为、腾讯也同样。
    在聚合模式将模式压得更轻的配景下,它们入场,既省去了用户教育本钱,也省去了市场铺设本钱,鉴于后期互联网平台在合规上做了少量任务,聚合平台要承当的监管担负也更轻。
    假如说,高德是在从滴滴的虎口里夺食,那华为、腾讯就是想从高德的虎口里夺食。
    这会让网约车战事下半场变得更为剧烈:几大巨头在衔接、技术、生态上的才能贮备,让它们都有足够实力在网约车聚合平台畛域各自搅起一片风浪。
    做聚合平台,确实能够让这些巨头们播种流量“房钱”+SaaS办事费用,但这份收益未必能高出流量和技术办事本钱太多。对几大巨头来讲,它们以聚合模式切入网约车市场,或许还有更深档次的寻求——
    高德:1,借助当地糊口办事闭环筑牢,实现地图导航工具-出行平台-糊口办事根底设施的进阶;2,用大出行数据反哺领取、金融等体系,也为其带来更多落地场景。
    华为:1,着眼于高精度地图对自动驾驶感知层的撑持作用,为花瓣地图优化提供数据反对;2,经过经营车辆投放,为华为打造的智能互联汽车面向打车人群种草,也给华为跟更多汽车厂商深化“灵魂”的协作发明时机。
    腾讯:1,办事B端既能完成积攒的To B才能复用,又与本身发力产业互联网的标的目的契合;2,跟出行办事商的协作,能够为车云一体化铺路。
    这其中,出行数据和车云办事,是首要的解码症结词。能够预见的是,无论高德仍是华为、腾讯,终究都免不了要将业务往汽车产业链中延长。
    就目前看,在网约车市场中,出来搅局的平台面前,也都有车企的影子:像去年融资77亿元的T3出行,就是由长安、一汽、西风等联结控股;融资38亿元的曹操出行,身后站着吉利;享道出行的面前是上汽;嘀嗒出行的面前是蔚来。这些车企既是借此拓展C端,又是以此“曲线卖车”。
    而阿里、华为、腾讯以后关于汽车业务的态度都是“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它们做聚合平台,必定会跟那些车企“绑定”得更深。
    到头来,在滴滴曾经制霸C2C网约车市场的情势下,阿里、华为、腾讯、美团等巨头采用的聚合模式和车企B2C模式的结合,会在分食网约车市场残余空间的根底上,借此完成在汽车畛域的纵深入规划。
    包罗滴滴在内的网约车市场头部玩家们,瞄准的更多的是车云一体,是车联网,是自动驾驶。
    这是网约车战事下半场的典型特点:大家争的看似是打车市场市占率,实际上是出行连着的汽车产业前景。
    04
    也得看到,巨头们的“聚合牌”看起来笨重,却很容易被危险问题点中死穴。
    跟网约车平台得在技术、办事、资本、效力、营销、品牌、风控上片面把控有别,网约车聚合平台控的次要是数据流,但对“链”嵌入得还不敷。
    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聚合平台的办事质量比直营的要低一截。
    看下来,网约车聚合平台以聚合形式扩散了危险,将风控责任次要转到了接入平台的身上:按现有的责任框架,乘客虽然经过聚合平台约车下单,但与乘客造成运输合同瓜葛的,是详细接单的网约车平台公司。
    样一来,网约车平台要守住的是红旗规律下的主体责任,网约车聚合平台眼下要尽的则是避风港准则下的技术撮合责任。
    但在失事后,责任承当问题也是聚合平台躲避不了的拷问。
    揆诸理想,网上泛起的跟网约车聚合平台相干的投诉量正急剧回升。
    许多用户的理由很简略:我就是经过你打的车,你给我派了哪家网约车平台的车,那我管不着,凭甚么出了事你就踢皮球?
    值得留意的是,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我国仅有23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运营许可,却有7448家和“网约车”相干的企业。
    得多分歧规网约车平台,就是钻到了聚合平台上求生。这很容易让网约车聚合平台落得个审核不严的罪名。
    如今,聚合平台已成主流的网约车派单平台,不少人就因此呐喊,要制订针对性的新型监管方法。
    接上去,在网约车战事进入下半场的情景下,抉择某个网约车聚合平台能否走远的症结,也许就在于:是不是能经过多重才能赋与,帮忙接入平台进行分歧规危险管控。
    毕竟,锅太多了,想甩也甩不掉。而监管也不会允许谁游走在监管以外。
    05
    网约车战事下半场的战火业已燃起。
    上半场争消费者业务,下半场争汽车产业生态链。
    从消费本位角度看网约车,格式甚微;把网约车置于大交通和物联网的框架下扫视,才算是关上了格式。
    就此看,程维4年前的那句话就挺有前瞻性:交通产业的下一站,是新动力、同享、智能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1

    帖子40

    积分191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