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茵达族三大绝技:失传已久的荷丝织锦,荷茎造纸和水中种菜

    [复制链接]

    2022-8-6 06:07:14 21 0

    “茵莱湖面积约十一6平方千米,糊口着大约2万茵达族人,因与世断绝三百多年而被称为是最关闭的族群。”
    缅甸导游指着湖中穿越的小木舟:“茵达族的发源至今未知,缅甸今人称他们是“水民”,由于有至关一部份茵达人一生不上岸,他们在湖中搭建浮岛板屋、在水里种菜,长于网鱼织布,数百年来始终与世断绝。”



    实际上,茵达族的发源有两大说法,部份茵达人以为祖先来自缅甸南部的德宁达依(凑近泰国的班武里府),14世纪期间因战乱流亡至缅甸北部;另外一种说法是发源于中国的云贵山区,在元明更迭战火纷飞时展转落难至此,这两种说法的时间点很接近,避祸缘故与历史事情也能对应。
    茵达族的祖先来自东亚仍是西北亚?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做,咱们外来者只能从言语、饮食和文明等角度去比较,在导游配合下得出最接近事实的猜测。



    几名当地船夫告知咱们:茵达族的书面语非常特殊,与缅甸其余方言都纷歧样,只要大量发音与掸族接近。
    掸族先民起源于澜沧江和怒江下游的中国傣族,《史记》中的“乘象国”和《后汉书》中的“哀牢国”说的就是掸族,迁移缅甸已有2500年历史,次要散布在掸邦高原地带。假如以中国傣族“南下迁移”来看,茵达人极有可能就是傣族支系。
    为何不是掸族支系?由于茵达族刚到缅甸时曾被掸族部落屡次驱赶,最初才自愿假寓在茵莱湖中,且掸族迁至缅甸后融入本地言语,与傣语早已天差地别,因此茵达族言语只要部份发音与掸族相似,而相似吃饭等罕用书面语发音,反倒与傣族所说的“luai hao”非常接近。







    茵达族的宗教文明也很别具一格,例如掸族、缅族等缅甸次要民族以小乘佛教占多数,而茵达族则信仰小乘佛教的分支--上座部佛教。
    在800年历史的茵莱湖最大寺庙宝塔寺中,一位高僧解释说:上座部佛教在中国称为南传佛教,次要经文和典籍都保留在中国,特征是寺庙主拜“龙”和“龙树”,其他神像可交由信徒带回村寨供奉,这些传统都与中国傣族极其类似。但茵达族不外泼水节,只在泼水节期间把村寨供奉的佛像放入特制游船内,游走在茵莱湖各个茵达村落之间。
    而缅族和掸族没有这个风俗,他们除了泼水节(又名浴佛节)还有坐夏、解夏等节日,根本都以缅从来制订节日时间。



    除此以外,茵达族还保存了得多中国早已失传的官方绝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荷丝织锦。
    《东晋云锦》一书记录的“朝拾荷茎暮抽丝”,说的就是官方织女早上采摘荷茎,晚上就要赶着抽出荷丝用来织布,到了织造技术壮盛的北宋时代,荷丝织锦又被改进为面经和地经两重,至此成为皇家御用贡品,价钱远远高于其余初级丝绸。
    但是,荷丝织锦因为步骤精密繁琐,在起源地中国曾经濒临失传,反倒被茵达族人传承至今。



    娘水镇(茵莱湖最大城镇)一名耄耋白叟告知咱们:茵达族的荷丝织锦手艺传女不传男,到了她这里曾经传了35代,需通过选茎、抽丝、揉短、搓长、冲刷、晾晒、纺锤、上色等15道纯手工步骤能力剪裁成衣,通常1000根荷茎能抽出3米长的高品级荷线,制生长袍大略要20-25万根荷茎,需50名熟工延续10蠢才能实现抽丝工序,因此又被称为是“寰球最低廉的织物”。



    为何不必织布机?白叟回想说:茵达族刚到缅甸时举步维艰,本地土著十分排斥他们,哪怕搬到湖中寓居也不肯与之交往,没有土地的茵达人只能在湖水中种菜维持生计,买不到布料只能荷丝织锦,之前单纯是为了裹体,茵莱湖游览业申明鹊起后,手工荷布的价钱随之水长船高,这项绝技也就这么流传至今。





    在娘水镇逛了一终日,又发现了荷纸、油伞和锻刀等拥有明显中华特色的古法技艺,根据造纸厂教师傅的说法,茵达族的荷纸技术与明朝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记录一模一样,只不外采取的是抽了丝的荷茎与茵莱湖草植,虽然纤维不如竹麻那末丰硕,但胜在不必石灰浆(本地人找不到),并且荷纸相对于竹纸更为柔软,还能够参加花瓣叶片使之更为好看,少数用来制造油纸伞、窗花和寺庙装潢与经书等等,也是茵莱湖密不过传的绝技之一。



    最使我不测的是,茵达族的饮食习气让我的中国胃简直无缝过渡,娘水镇有得多挂着“茵达菜”招牌、实际却是西餐做法的餐厅,店主全都是茵达人,咱们在湖边的第一餐就吃到了正宗的红烧茵莱湖鱼,看到咱们一行人有白人也有中国人,店主女儿还贴心的问“要不要柠檬”,由于欧美游客喜爱柠檬汁配鱼,而中国游客个别讲求原汁原味。
    晚饭是典型的茵达族拼盘手抓饭,油炸春卷、酱油烤翅、鱼露鲤鱼等等,口感酸辣与傣味无异,膳食纤维对比丰硕。





    第二站是寰球最大的水上菜园,导游沿途解说:茵莱湖接近一半面积都种上了各种蔬菜,总面积在40平方千米以上。惋惜的是,茵莱湖在殖民期曾屡次被涤荡,茵达族人保留的古籍史料绝大部份都被焚毁,诸如为什么在水里种菜、怎么引进改善作物、如何包管产量等等谜题,如今都找不到详细的文字记录了。





    目前常见作物以适宜水培的水果蔬菜为主,番茄、丝瓜、藊豆、辣椒对比多,产量比土种要高出30%摆布。食粮只要水稻一种,听说袁隆平爷爷曾专门派人指导茵达人种植水培水稻,限于粮种和办理缘故,亩产不如中国的一半,也就五六百斤摆布,但质量听说至关的高。
    因为茵达族与世断绝数百年且奥秘异样,密不过传的水中种菜与荷丝织锦、荷茎造纸,被外来者统称为“三大绝技”。





    看到远处有几艘渔舟,导游忽然吟了两句诗: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人间无。
    正当我诧异一个缅甸人竟然有这么深挚的中文修养时,导游又说:这首诗是我最崇拜的中国人写的,你知道是谁吗?
    被一个老外用两句中文诗给难倒了,这类觉得真不太好,导游看我困顿笑了笑才接着说:他就是陈毅元帅,负责中国内政部长时出访缅甸旅游茵莱湖,目击渔民网鱼场景有感而作的诗。



    如今,茵达人最知名的标记性举措就是单手撑桨、单脚网鱼,也有人单脚撑桨、单手网鱼,简直天天都有游客长枪短炮在湖面上蹲守拍摄。
    (下一篇讲述茵达人的糊口场景,以及茵莱湖市场、特产、物价等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3

    帖子41

    积分189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