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台湾首富,原地踏步

    [复制链接]

    2022-8-16 06:09:27 23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巨潮WAVE,作者|老鱼儿,编纂 | 杨旭然8月9日,前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工业富联披露半年度讲演,上半年完成营业支出2252.60亿元,同比增长14.91%;完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2亿元,同比回升2.16%。
    这个成就关于个别企业来讲实属佳绩,但关于名声音亮的“台商首领”郭台铭来讲,却是又一年的中规中矩、波涛不惊。
    资本市场关于工业富联这个看似不错的财务数据意兴阑珊。5月份,其股价曾经深跌至上市以来的最高价8.49元,市盈率低到了10倍摆布。
    属于郭台铭真实的光辉,仍是在工业富联刚刚上市之初。2018年6月8日,工业富联正式在上交所上市,收盘股价报19.83元,市值迫近4000亿元,几天后市值超过5000亿,风头一时无二。
    2022年,富士康在A股曾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只管几年间它的举措频频,但二级市场中难看的曲线,却告知了一切人资本对这位已经台商标记性人物难言乐观的态度。按照福布斯公布《2022中国台湾富豪榜》显示,郭台铭的身价跌至68亿美元,已跌至台湾省第六位。


    工业富联股价表示(自上市至今)
    郭台铭在承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曾将台商在大陆开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先把休息密集型任务搬到大陆
    2、再渐渐把技术带进来、把产品卖出去
    3、而后两岸开始“融会开展”
    关于前两个阶段,富士康走得对比顺利。然而在第三个阶段,当其试图经过资本市场与大陆经济更深度融会时,却开始步履盘跚。
    就像工业富联在A股的K线走势同样。
    01 时过境迁
    “百分之九十的财产都来自于大陆。”1988年,郭台铭正式进军大陆,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细组件厂,专门出产电脑周边接插件。
    初期进入大陆的台商,均以制作业为主,大多属于休息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在人口相对于较少且工资较高的台湾,并无大范围开展的土壤,反而是大陆人多、地价廉价,有人口红利。
    这可称得上是台湾富商大佬利用其资本劣势,在大陆生根、兴旺、获利的一个惯例门路。
    富士康几回转移阵地,包罗从台湾转向广东,从广东转向河南,都是由低休息本钱和人口范围所驱动。富士康带来投资,带来待业时机,相干省市也投桃报李,报答给其高速生长政策和资源空间。
    郭台铭曾婉言,百分之九十的财产都来自于大陆。
    与此同时,富士康的开展也根本合乎郭台铭的开展判别,富士康不只带来了休息密集型产业的少量任务方案,也带来了不少技术,乃至培育出了立讯精细这样的微弱对手。
    但在真正筹备开始融会开展的时分,富士康却“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显著的变动就是,大陆的休息力红利窗口期未然封闭。跟着待业时机的增多,更为寻求自在和随性的年老人“宁肯去送外卖也不肯进工厂”,富士康的待业岗位再也不是“香饽饽”。乃至那些“十三连跳”的往事,同样成了吓退年老人的“恶梦”。
    这间接形成富士康休息力本钱日趋高企。2017年富士康股分的间接人工本钱就曾经达到了165.62亿元,这一金额乃至超越了当年的净利润。
    此外,富士康的主营业务行业增长也泛起了乏力。长时间以来,作为长时间办事苹果的最首要的果链企业之一,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加工始终是富士康最首要的主营业务之一。然而跟着该市场总体范围曾经达到一定量级,再次泛起范围增长曾经很难完成。
    好比以智能手机为例,2016年以来,寰球手机出货量继续上行,且回暖迹象不清朗,仅有苹果公司业务长时间繁华。所以,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产业来说,以后市场曾经进入明白的存量博弈阶段,能给富士康带来的增量后劲不大。
    长时间专一代工业务的富士康,其盈利才能难以大幅提高。按照现在工业富联招股书数据显示,2015至2017年,富士康股分归母净利润为143.50 亿元、143.66 亿元和158.6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6%,净利率在5%摆布徘徊。
    其2017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仅约为10.14%,其中通讯网络装备业务、云办事装备业务分别占公司支出的60.5%、33.96%,毛利率分别仅为13.65%、4.65%。这些数字乃至远不如师出富士康的立讯精细——这家公司主做更为精密的加工业务,毛利率终年20%摆布。
    就这样,靠着榨干休息力价值挣“小钱”的富士康,虽然范围做得始终很大,然而和国度所倡导的高品质开展曾经有些水乳交融。
    郭台铭对此也有所察觉。在2017年的一次地下演讲时他就曾强调,约请他来做演讲的时分,“别引见咱们是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制作企业。”
    因而,他但愿经过在A股上市,招募资金进行智能化降级,以开脱开展瓶颈。这也是其“工业富联”名字首要的由来。
    02 四年进展
    在建的23个名目,还没有一项能够在本年度完成效益。工业富联IPO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富士康股分拟召募273亿元以“打造智能制作八大平台”,仅智能制作畛域波及的募投资金就达到173亿元,占召募资金总额的63%。
    另外,其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物联网等名目,也都有助于完成智能工厂的片面网络化、云端化、平台化。
    这些被政商两界都抱有很高期待的智能降级名目,在疫情及其余要素影响下,许多进度缓慢。按照2022年8月10日,工业富联布告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分无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召募资金寄放与使用状况的专项讲演》中显示,在建的23个名目,还没有一项能够在本年度完成效益。
    因为没有智能降级的成果,四年多以来,工业富联的盈利才能根本上原地徘徊,乃至是逐步退化。
    2018年至2021年,工业富联的毛利率分别只要8.64%、8.38%、8.07%、8.31%,净利率分别为4.07%、4.55%、4.04%、4.56%,广泛低于上市以前的2015年至2017年。


    事实上,其生长性也曾经彻底隐没了,尔后三年的增速分别仅为-1.6%、5.65%、1.8%。这也是其股价长时间委靡的中心要素。
    重人力本钱的现状也没有改动。2021年,工业富联总人数为191970,虽然比2018年降落23%以上,但与技术降级的瓜葛不大,根本上属于2019年一次性增员的影响。2019年后至2021年,企业人数降落仅为8.44%。间接人工本钱占总本钱比重为4%,依然继续占领着第二大本钱的“交椅”。
    在出产技术不克不及失掉完全降级的条件下,单纯增员增效的空间未然不大。
    除了主营业务以外,工业富联也始终在寻觅第二增长极。工业富联在其2021年年报中亮相,将“横向拓展产业规划,在半导体、新动力汽车、元宇宙以及工业互联网畛域紧紧驾驭时机,创始第二增长曲线。”
    而在刚刚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中,工业富联持续提到打造“第二增长极”的久远开展策略进一步提速,对外投资力度继续加大,目前重点规划的畛域为:半导体、新动力汽车、自动化及机器人。
    因而可知,半导体、新动力汽车、自动化及机器人是郭台铭最看好的行业畛域,为此他支配部署了各类投资
    半导体方面,地下材料显示,2021年8月,工业富联投资西北数字化转型投资基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
    2021年十二月,工业富联与智路资本、东莞科技翻新金融团体无限公司、珠海开展投资基金(无限合伙)独特发动设立晟丰基金,工业富联认缴基金份额22.2亿元,成为最大LP;
    2022年3月25日,工业富联与智路资本再度牵手,以自有资金认缴兴微(广州)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无限合伙)基金份额98亿元。
    晟丰基金目前曾经胜利收购4间半导体封测厂,成为工业富联规划半导体产业链封测、晶圆制作和芯片设计等环节的先手棋。
    新动力汽车方面,工业富联宣称其实不染指整车制作,而是专一零部件研发和出产,重新动力车轻量化、省电化及智能化三个方面推动规划。
    2021年9月2日,工业富联公布布告,其子公司深圳市裕展精细科技无限公司与机电制作企业深圳市恒驱机电股分无限公司相干方订立股分购买协定,收购恒驱机电63%的股权,总体收购总买卖金额约3.78亿元人民币。
    郭台铭在自动化及机器人方面的举措也不少。往年4月,工业富联实现对独角兽企业思灵机器人的独家策略投资,投资金额达3000万美元,连同2021年的投资,已累计投资共3450万美元;
    2020年,工业富联斥资2.5亿元策略投资工业机器视觉头部办事商凌云光,然后单方降级为片面策略协作火伴,成立合资公司富联凌云光。
    虽然举措连连,然而这些投资大可能是在近一两年实现。所谓的“第二极”目前大多还是停在纸面上的海市蜃楼。工业富联的任务人员对此也其实不讳言,曾婉言“目前新业务大部份还处在规划阶段,最快需两三年的时间能力完成量产。”
    在上市的过程当中,工业富联一度被定义为成“高科技股”,郭台铭也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虽然如今曾经和得多高科技企业有了千头万绪的分割,可通过时间检修,在投资者的眼中,工业富联依旧只是一家代工厂。
    其范围宏大的外壳之下,并无释放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翻新信号。
    03 写在最初
    以郭台铭为代表的台商群体,在大陆几十年变革凋谢过程中获利匪浅。
    一方面,精明的企业家们指挥若定,实力无庸置疑;但另外一方面,他们的胜利也有得多政策“庇佑”的缘故。大陆方面出于民族情怀,为台商提供了各种方便(乃至是偏爱),帮忙这个群体不停生长。
    但时过境迁,跟着两岸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这样被“宠爱”的日子也许会告一段落。将来,台商在市场的竞争中,也得必需表示出更大的诚意和更强的竞争力,能力顺应将来的常态。
    郭台铭早已再也不是“台湾首富”,而阿谁已经属于台商的“大时期”,也曾经完结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6

    帖子34

    积分158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