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卫星「测碳」:入地容易,落地难 焦点剖析

    [复制链接]

    2022-8-17 21:40:30 34 0

    作者 | 袁斯来
    编纂 | 苏建勋
    “双碳”指标确认后,各行各业都有了旺盛的减碳需要,解决这个需要的第一步,天然是要知道“碳在哪”,即:碳数据的监测与采集。
    计算一家企业的碳排放尚且可以操作,可假如计算一个工业园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度的碳排放状况,难度就会更大。
    行业试图用卫星解决这个问题。
    8月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碳监测卫星“句芒号”送入太空。这颗遥感卫星能够观测森林植被高度、面积、动物分发的叶绿素荧光等。经过这些因素,能够计算森林碳汇,即“森林植被排汇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


    句芒号发射现场。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过来林业局要摸底森林碳汇,只能用极为“原始”的监测伎俩:森林考察员深化山林,挨次丈量每棵树的高度和树木胸径,再算出碳汇。这类丈量数据更新不会很及时,通常一个季度更新一次。
    碳中和成为寰球热点后,碳买卖随之升温,对数据频次和数量的要求水长船高。而人类糊口碳排放瞬息万变,好比用一次谷歌搜寻都会发生0.2g碳排放。三四个月更新一次的数据不成能知足疾速变动的买卖市场。
    卫星观测同样成为目前较为成熟的解决伎俩。目前国际得多数据公司追踪碳汇,使用的卫星数据都来自海内。“句芒号”是国际多数定位为“碳检测”的卫星,能够给出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也是国际碳汇监测进入遥感时期的首要一步。
    句芒号怎么监测碳汇?
    碳监测卫星并不是甚么陈腐事物,句芒号使用的探测技术也早已成熟。
    过来几年,仅中国就发射了不止一颗碳监测卫星。中国2016年发射了首颗监测二氧化碳的碳卫星,往年4月,长征四号丙又发射了一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以激光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变动。
    此前,太空曾经有不少温室气体观测卫星。2009年,日本就发射了首颗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卫星GOSAT,2014年,NASA发射了“轨道碳观测2号”(OCO-2),用以视察厄尔尼诺等景象如何影响二氧化碳浓度。
    而“句芒号”的监测更细分,设计倾向丈量森林碳汇。它使用了激光+光学相机,一方面发射激光,经过高空物体反射,计算森林高度,一方面能检测不成见光如红内线、紫内线的多光谱相机从五个角度观测,绘制出平面的植被散布,能够看到森林成长状况。
    除此以外,“句芒号”还带有能够丈量森林光协作用和PM2.5值的探测仪、成像仪。这些设计都重视观测森林场景,经过树高、树的直径,钻研人员能算出每棵树存了多少碳,继而通晓整片森林的碳汇。
    但碳汇还会受其余天然前提影响,好比疾病、虫害,这些很难经过激光反射。参加的光谱相性能侦测到不成见光,安康森林对不成见光的反射率更高,所以经过这类相性能检测出森林是不是成长繁茂、有没有病虫害。
    并且,光谱相机还能描画出地形。通常陡坡由于报酬干涉少,植被能存下更多碳,碳汇天然也更高。拍出坡度状况,天然也能更精确地算出碳汇。


    卫星任务示意动画(动图来自航空五院)
    不外,卫星虽然曾经入地,但目前还有几个症结目标暂未地下,包罗幅宽、重访周期等,这些也是商业化数据公司最关注的目标,间接抉择了这颗卫星只是科研用处仍是能够商业化使用。
    (注:“幅宽”指的的是卫星一次性可检测的高空宽度,“重访周期”指卫星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地球同一点的时间距离,这些对应卫星能给到的数据更新频率和信息量。)
    碳数据计划提供商行星数据CEO白纯钰告知36氪,为了碳买卖而购买碳数据的客户,很在乎是不是能够根据需要监测和剖析买卖的碳资产,好比比来三个月全中国森林碳汇的总体变动状况。这就需求卫星配套的数据反演软件疾速处置各种需要,但目前国际这种商业化公司很少,即便这样的数据彻底地下,也很难疾速运用。
    而国际碳买卖参考的商业化遥感数据,少数依赖海内。即使句芒号数据地下,以目前寰球发射的碳监测卫星数量,也很难知足更新需要。“数据不敷”是遥感碳数据剖析公司会遇到的一大困扰。
    无奈解决的数据焦虑
    过来收集碳数据次要靠高空监测,如世界气候组织协调建设的31个温室气体寰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但这些站点只能监测海洋气象状况,没方法监测陆地。卫星遥感监测能够补救缺憾。
    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接踵发射了观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卫星,对国度层面钻研减碳意义不小,好比美国钻研机构曾经能够丈量出特定燃煤电厂运转排放。中国迷信院大气物理钻研所也经过“中国碳卫星”数据,做出了寰球碳通量数据集。
    但是,目前中国可用于商业化的遥感卫星数量占比不高。相对于于NASA、欧空局乃至日本宇航局,中国遥感卫星的地下数据,不管从数量、品质,仍是获得容易水平上,差距不小。
    “即便有再先进的卫星,想针对寰球的碳汇做准确丈量,只靠一颗在轨办事,也没方法总体性的解决问题。咱们很但愿能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好比商业航天的任务能够交给商业化的公司来做。”白纯钰表现。
    实际上,海内曾经有过商业航天公司参预碳监测的胜利案例。如加拿大卫星公司GHGSat发射了3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它们还有本人的数据办理平台SPECTRA。GHGSat客户包罗壳牌石油、雪佛龙和道达尔动力,投资人不乏沙特阿美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


    画家虚构的GHGSat卫星图片,版权属于 UTIAS-SFL
    事实上,就国度队而言,中国卫星的硬件、航天技术曾经足以比肩世界一流程度。但是,卫星收集到的信息回传后,如何疾速处置信息,拿出普互市业客户需求的碳汇数据,才是更为首要的问题。
    按照白纯钰的说法,这些处置应该在卫星入地以前就一致设计好,并与潜伏客户对接终了,而非卫星信息拿到后再预先剖析。
    但国度队卫星的数据用户往往是国度级的科研单位,他们的需要次要瞄准更微观的寰球变动钻研或国度层面需要,和市场上的商业化运用得多时分其实不彻底婚配,这也致使没有发射才能的卫星数据运用公司即便拿到这种数据之后,能够施展的空间也十分无限。
    固然,眼下依托海内的底层光谱信息,只有有剖析才能,也有公司能做出碳排放和碳汇数据。但碳买卖开展是一个静态的进程,目前寰球碳买卖市场增长迅猛,2021 年寰球碳市场成交总额比2020年增长1.6倍,达到7600亿欧元。
    各个国度参预到碳中和方案中后,碳买卖的频率和金额还会增长。伴有金融市场成熟,对碳排放、碳汇数据的需要只会更饥渴。
    市场老是要在各个参预方有数次协作后,才会充溢活气。也由于有商业化公司的参预,行业能力迅速生长。尤为是碳中和这一波及寰球金钱和资源活动的畛域,不成能靠几家巨无霸公司或机构提供一切需要。
    短期内,在碳卫星畛域,国度队充任主力曾经足够。但商业化的卫星公司增补必不成少。当各个国度、各个公司都到了必需掌握碳数据的时期,数量宏大的商业卫星公司和数据公司能力终究知足需要。
    36氪制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7

    帖子36

    积分169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