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燕东微科创板IPO单年利润同增8倍 实控人认定遭连环诘问如何穿透待明

    [复制链接]

    2022-8-19 06:51:22 52 0

    老牌半导体厂商北京燕东微电子股分无限公司(下称“燕东微”)科创板IPO再获新停顿。
    8月17日,上交所披露对燕东微的第二轮问询,此次问询还是环抱燕东微的实控人认定、支出增长等问题而展开。
    作为一家成立超过30年的半导体企业,燕东微已经是已经行业的“老先辈”,其业务更是涵盖芯片设计、制作和封装测试全链条环节。
    跟着产能的释放,燕东微讲演期内净利完成了二级跳——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支出分别为10.41亿元、10.30亿元和20.3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0.58亿元和5.50亿元。
    燕东微此次IPO方案发行不超过1.80亿股、召募40亿元,投向“基于成套国产设备的特色工艺十二吋集成电路出产线名目”以及增补活动资金。
    这恰是燕东微此次IPO的一大亮点。据引见,燕东微此前曾经实现基于国产装备的8英寸晶圆产线验证,此次募投将参考以往教训,采取成套国产装备建造十二英寸晶圆出产线。
    始终以来,我国半导体行业在晶圆制作环节次要依赖国外装备,燕东微关于国产装备的验证或也能够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但自往年4月申报以来,源于燕东微的控股股西南京电子控股无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电控”)的特殊身份,燕东微的实控人认定问题便屡遭上交所的质疑。
    北京电控由北京国资旗下的北京国有资本经营办理无限公司(下称“北京国管”)全资控股,而被北京电控所控股的燕东微,按理也应与北京电控同属北京国资管制。
    但在燕东微的此次申报中,其实控人仅追认至“北京电控”一层,并未进行穿透式追认,该问题也一度被上交所重复诘问。
    国产化下的“特色工艺线路”
    燕东微的业务分为“产品与计划”、“制作与办事”两大板块,前者采取为客户提供从芯片设计、晶圆制作到封装测试的全链条IDM模式;后者则受托发展晶圆制作代工或封装测试办事。
    两块业务呈现出平分春色的格式。
    2021年,“产品与计划”、“制作与办事”的营业支出分别为十一.18亿元、8.50亿元,占比分别为54.94%、41.77%。
    在产品与计划业务板块,燕东微的支出次要来源于可在低温、高温等特殊环境中仍具备平安、不乱等高机能的特种集成电路及器件畛域。
    该品类2021年为燕东微带来8.13亿元支出,是2019年的2.29倍。
    不只如斯,特种集成电路及器件的毛利率位居各业务之首,其2021年毛利率高达68.19%,较晶圆制作业务高出超40个百分点。
    “制作与办事”业务的晶圆制作支出虽然也在去年完成较大增长,然而毛利率依然相对于无限。
    2021年,晶圆制作完成支出7.70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近7倍,但同期毛利率仅为21.79%。
    究其缘故,与晶圆制作面前昂扬的装备投入发生了较高的折旧摊销无关。截至2021年底,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装备、电子公用装备累计折旧已高达6.97亿元。
    半导体行业的高景气宇、产能的释放独特助推了燕东微2021年净利的暴增——其2021归母净利润高达5.50亿元,同比增幅达841.08%。
    但比拟于同业可比公司,这家成立超30年的老牌半导体企业事迹依然表示欠佳。
    以2021年为例,华润微(688396.SH)、士兰微(600460.SH)、华微电子(600360.SH)等在内共5家公司的营业支出中位值可达71.94亿元,而燕东微仅有20.35亿元。
    不外燕东微在工艺、供给链平安性上依然足具劣势。
    燕东微采取的特色工艺线路,与中芯国内(688981.SH)基于摩尔定律寻求晶体管尺寸继续放大先进制程工艺线路拥有较大的区分,其在不彻底寻求尺寸放大的同时,将部份重心放在功用晋升上。
    有剖析人士以为,特色工艺线路能够帮忙企业具有不乱的盈利才能,相对于成熟的工艺和不乱的研发投入则能够较好均衡本钱等要素。
    在供给链平安性上,燕东微一样拥有较强的劣势。
    无论是燕东微原本的8英寸晶圆出产线,仍是此次其募投名目中的十二英寸晶圆出产线,均将持续采取国产装备。
    “公司在建立基于国产设备8英寸线的过程当中积攒了丰硕的设备运维教训,鉴于绝大部份国产十二英寸线工艺设备的软硬件与8英寸设备同享平台,8英寸线的运维才能可间接反对十二英寸线建立。”燕东微表现。
    实控人的连环拷问
    实控人认定的精确性问题,始终萦绕在上交所对燕东微的两轮问询中。
    截至递交招股书前,燕东微的控股股西南京电控经过间接和直接的方式管制着燕东微60.23%的股分,而实控人也被认定并记录为北京电控。
    假如北京电控只是一家无实控人企业,那末后续问题或许其实不会给燕东微带来困扰。
    北京国资经过北京国管管制着北京电控100%的股分。
    按照《地下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局原则第41号——科创板公司招股仿单》规则,需将实控人穿透披露至终究的国有控股主体。
    根据该规则,燕东微的实控人应穿透披露为北京国资。
    北京国资旗下拥有类似状况的上市公司也大多根据这一规范进行了穿透披露。
    例如北京国管管制的金隅团体(601992.SH)、同仁堂(600085.SH)等上市公司的实际管制人均记录为北京国资。
    从首轮问询到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对燕东微的实控人认定提出了简直如出一辙的问题,这在拟IPO企业中其实不多见。
    “请发行人增补披露:实际管制人认定的相干依据,并根据《科创板招股仿单格局原则》第41条的规则穿透披露至终究的国有控股主体。”上交所在两轮问询中均强调。
    为了证实北京电控被认定为实控人的精确性,燕东微则做了不少致力。
    在首轮问询中,燕东微并未可以拿出拥有充沛解释力的无关实控人认定公道性的左证。
    直到第二轮问询中,燕东微才出示了北京国资出具的《对于北京燕东微电子股分无限公司实际管制人的回复意见》,该意见中指出:“赞成北京燕东微电子股分无限公司的实际管制人披露为北京电子控股无限责任公司”。
    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也为其出具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对于认定北京燕东微电子股分无限公司实际管制人的批复》,该批复一样指出:“北京电子控股无限责任公司为北京燕东微电子股分无限公司的实际管制人。”
    燕东微还对此举例称,北京电控所管制的京西方(000725.SZ)、南方华创(002371.SZ)实控人均为北京电控,而不是北京国资。
    “假如能够拿到无关部门的证实文件,这个个别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一名北京的投行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现。
    即使有案例可参考,然而燕东微的实控人认定精确机能否失掉无效复制尚存疑虑。
    一方面,京西方、南方华创的上市时间分别在1997年、2010年,间隔当初已有超过10年的时间,而科创板的穿透规定出台时间较近,这其中不免存在规范合用性争议;
    另外一方面,在燕东微成立当前,仍有部份严重事项需求北京国资委的批准,而严重事项的规范当如何确立并无效界定,也许也是燕东微实控人能否被豁免穿透披露至国资委的一个附带问题。
    申报资料显示,燕东微与其余上市公司进行排汇合并、实行严重资产重组等都需求北京国资的审批。
    “严重事项还需求北京国资委审批的话,又不认定北京国资委为实控人,这个点会对比有疑虑。然而以前有案例,再加之相干部门的批文,燕东微的实控人认定问题应该不会成为这次IPO的障碍。”一名深圳的投行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6

    帖子48

    积分214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