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疫情下的双城记:上海与姑苏之间迁移的打工人

    [复制链接]

    2022-8-27 06:32:09 20 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五环外OUTSIDE,作者 | 小羊,编纂 | 车卯卯世界上最远的间隔。
    一座城市有多鲜明亮丽,面前便有多少打工人正在为了糊口而挣扎。
    据《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讲演》,来回上海、姑苏的通勤人员约为7万,其中昆山与上海核心城区的分割最为严密,占沪苏通勤总量的80%摆布。
    沪漂们来自大江南北,无奈从父辈承继在上海扎根的硬实力,掏空两代人的家底也拿不下一套郊区“老破小”。乃至作为独身外来人口,压根没有购房资历。
    而姑苏则承载着这部份上海有意挽留的人口。
    每个任务日凌晨,十一号线将旅居在昆山花桥的陈腐血液,准点保送到上海徐汇区心脏,而后再保送到这座巨型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这群沪苏留鸟中,有人守着边沿化的小确幸,却禁受着二舅也治欠好的精力内耗;也有人在饥寒线上卷生卷死,天天都在劝本人“苟、忍、熬”。
    但在往年3月开始的疫情下,两座城市间的桥梁已经轰然倒塌,有数酸甜苦辣演出。5个多月过来,上海仍在“清零”左近重复徘徊,这架断裂的桥梁能否从新建设,咱们不曾得知。
    50千米高速,26站地铁
    Zoey没想到,在本人的看起来还不错的任务反面,是通勤的一地鸡毛。
    在陆家嘴,各大5A写字楼门牌上的公司称号往往以“株式会所”、“上海事务所”开头,有没有数与Zoey同样装扮时兴的白领,说着中英夹杂的专业名词,吃着有典礼感的日料定食,背着轻奢包包出入此间。
    另外,她所在的外企任务时间自在,没有打卡要求,奉work-life balance为圭臬,上午九点办公室空空荡荡,下昼五点半根本能嘉奖本人延迟上班。


    Zoey公司楼下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站(图源:Zoey)
    在一份如斯使人羡慕的任务背后,独一的十全十美是——Zoey不是上海人。
    与一切沪漂同样,她也曾谨慎翼翼地在通勤间隔与房钱之间做着权衡取舍,在上海郊区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里蜗居,把月支出的四分之一上交房主。
    去年Zoey怀孕后,一方面由于任务对坐班的分外宽容,另外一方面斟酌到母亲能够帮助照看重生儿,她退守到了姑苏吴江的老家,不必再为房租忧愁,吃的再也不是低廉的日料沙拉,而是阳春面与自家菜园里长出的青菜。
    但是这份看似为糊口减负的礼物,早已在黑暗标好了价钱。
    对Zoey而言,住回姑苏其实不能使她开脱那种如影随形的疲乏感与飘零感,由于每去一次上海,都象征着往返5个小时的通勤。
    100千米,这是吴江与陆家嘴的直线间隔,换算成通勤线路,需求先在早顶峰的沪渝高速上龟速行驶50千米,到达西方绿洲地铁口,坐满17号线全程,在虹桥火车站换乘2号线,在人贴人的车箱中一路深化郊区,在陆家嘴站获释下车,总共26站地铁。


    17号线的终点站西方绿洲(图源:Zoey)
    Zoey老是在一片黑漆漆的人群后,排队、刷码、进站,目视咆哮而过的列车,每经停一站,就从左边门挤下去一堆人,再从右边门被人潮推出去一批人。
    白炽灯照出每集体眼底的青黑,连对面白领眼睛上没刷好的睫毛膏结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里是拥堵的、吵闹的、清淡腻的,肉包油条的热气掺着空调的凉气,呼吸之间,有种难以言喻的魔幻气味。散布在车箱到处的精英们,就像一条条被挤到站起来的咸鱼,无时无刻不忍耐着装备乐音与运转时的波动。
    但这里也老是平静的,能移动身材的空间窄小凝滞,你感触不就任何让人振奋的气氛与情绪,一天的精神全泄光了。
    从踏入写字楼的那一刻起,她还得马上收起这份灰头土脸,表演8小时上海浦东金融核心月薪2万的摩登白领。
    而在疫情下,Zoey本就漫长的通勤糊口,又多了些太平盛世与不肯定性。
    她被逼成了一个手机重度依赖患者,天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本人的实时认知与疫情政策同步。
    第一步是关上设为星标的姑苏公布、上海公布,边刷边祷告本人去过之处没泛起过阳性和密接;第二步是查看有无十二345和社区任务人员的未接复电,毕竟没有人想在网格化办理中出岔子;最初是翻遍沪苏通勤群的最新动静,判别各个卡口、地铁站是不是平安疏通。
    另外,由于沪苏通勤人员都要遭到“两点一线”的出行限度,她不克不及返回公共场合,因而只能委托敌人带着未满一岁的宝宝去打疫苗。


    黄昏,Zoey从西方绿洲站驾车回家(图源:Zoey)
    7月份上海疫情泛起小规模反弹,陆家嘴街道被列为中危险,Zoey下班上到一半就被通知要做大筛,赶快回家。她当初仍不太敢去公司,惧怕一有阳性,就不被姑苏“内放反弹,外防输出”的政策所承受,只能流落在上海街头。
    她也曾抱有过空想,本人怎么也算“半个上海人”,但“一场疫情就把大家打回原形,这里是姑苏,那里是上海,你是你,我是我。”
    花桥镇,不置信被裁沪漂的眼泪
    大潘摸爬滚打多年,一直感觉人不克不及太安于现状。
    他大学结业后,进入国企成了一位工程师,22岁就曾经过上了世人眼中不乱、上限高、福利好的糊口。
    但他逐步发现,本人就算在乐音粉尘中铆足了劲干,到头来也不外和磨洋工的瓜葛户赚的同样多。他也看透了在国企永无阶层逾越之日的理想,毕竟委曲求全是必须技巧,普通人只能乖乖在老资格们后头排队。
    大潘不想当一根混日子的老油条,也厌倦了做那只在温水里被煮的田鸡,因而在三年前决然从国企辞职,来到上海一家只要五集体、美其名曰“守业型公司”的汽车媒体从头做起。
    在他眼中,上海就像一座静候降服的碉堡,为籍贯外埠的野心家们设计了苛刻的路障。但聪明人不会被等闲劝退,步步为营往往是最优解。
    几番衡量之下,姑苏昆山花桥镇成了他试图攻下的第一站。


    6月23日的花桥地铁站(图源:大潘)
    这里与上海安亭镇仅一马路之隔。据2020年的《全国次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讲演》,上海下班族均匀单程通勤时间为42分钟。2013年十一号线昆山段守旧,花桥站能够纵贯上海外环,到第一个换乘点曹杨路站,只需1个小时(18站)。
    住在花桥,不只在通勤上四舍五入约等于住在上海,还能享用着较为宽松的限购与亲民的房价。
    据安居客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花桥楼盘的均匀单价为23676.5元/平米,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相对于于上海老小区,花桥新城的平静温馨也更有吸引力。


    (图源:《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讲演》)
    大潘先在花桥看中了一套人材引进房,低于市价3000一平米的价钱无比迷人,但开发商却在许诺交房的一年期限邻近时爆雷毁约。
    吊机横在地面,木材、钢筋横竖不齐的散在泥地上。几栋数十层的高楼矗立天际,灰色墙体包裹着稀稀拉拉的黑色洞眼,脚手架外蒙着绿网,兜着失慎掉落的修建渣滓,被扯的千疮百孔,犹如每集体的人生同样。
    他整夜整夜地失眠,为了避免让70万首付打水漂,销假去了十几回售楼处讨要说法,一站就是一终日。也有妊妇站在楼顶冲着上面哭喊,“不给钱就跳上来”。最初大伙靠着打官司维权,才逼开发商把房款全吐出来。
    楼市风波多变。经此一役后,大潘就只敢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房了,在20年终再次取出整个积蓄,抄底拿下一套82平的小三居洋房,每个月7000房贷,方案30年还清。为了省钱,他的早餐晚餐都喝粥,午餐也是简略凑合一口,均匀天天的花消为29元。


    大潘花桥小三居洋房的窗内景色(图源:大潘)
    但是,上海封城完全端掉了室外任务者的饭碗,大潘在居家隔离期间无奈外出拍摄,从前那股加班到早晨三四点的热心也被放置了。
    4月末,公司也拉不到甚么定单,但还得给员工发薪水、交社保。人事总监把两条路摆在他眼前,一条是只拿上海根本工资的底薪,按名目给提成;另外一条是签订到职协定,补偿你N+1,从此两不相欠。
    可疫情下哪有甚么名目,更不必说提成。按2590元的底薪计算,他喝东南风三个月能力还上一个月的房贷。


    大潘签下解除休息合同瓜葛协定书(图源:大潘)
    31岁的大潘辞职了,他试图拉扯住本人濒临断裂的资金链,在经营抖音等社交媒体账号以外,上海停工后也开始本人接拍摄名目。
    有一次,由于履行时间忽然提前,必需连夜做核酸能力进入上海。他先跑遍了花桥,发现独一的一个24小时核酸的检测点不合错误非黄码人员凋谢,最初打车到昆山郊区才搞定,折腾完这往返的20千米,到家曾经零点后了。


    大潘接到暂时提前的名目(图源:大潘)
    大潘的一名前共事,也是花桥沪漂一族,在自愿直面无处容身的窘境后,这场疫情乃至让他的人生方案蜕变了。
    2月14日,受上海、姑苏两地疫情影响,来往于沪昆的高铁、大巴、十一号线昆山段的兆丰路、光明路、花桥三站整个停运。
    共事惧怕被封在家无奈任务,因而赶快徒步返回沪昆接壤处的安亭反省站,查验过安康码后,乘十一号线进入上海界内,打定主张住进公司大楼。
    但谁也没想到,说好的只封三五天,被有情地延伸到了3个月。
    他就像被困在了一间粗陋的监狱里,只能在一楼的洗手间里擦洗身材,睡觉就在硬梆梆的瑜伽垫上对付,与楼里的老大爷一同做饭,分享着社区援助的物质与其余好意共事留下的零食,偶然也对着空气挥舞羽毛球拍,试图唤醒早就没了轮廓的肱二头肌。


    共事睡了3个月的瑜伽垫,只要61厘米宽(图源:大潘)
    疫情完结后,他终究也是被“优化”的一员,驻守公司大楼3个月的功勋苦劳,恍如只是他的一场自作多情,嘲弄着他多年来为在上海站稳脚根所付出的汗水。
    大潘再看到共事的时分,共事肉眼可见的瘦了15斤。走的最初一天打卡上班,连打卡器都认不出他的脸。
    城市的“夹缝”人
    小许对本人的定位是,一位住在花桥兆丰路站左近的底层老黎民。
    在任务日,他醒来后没有赖床的时间,最晚凌晨六点半踩着旭日出门,徒步一刻钟抵达地铁站。


    安亭动检站前排起长队的人行道(图源:小红书)
    空座是值得饿虎扑食的稀缺资源。返回同一个标的目的的路人,随时视察着本人的脚步是不是快于四周人,只为遇上人少的早一班列车。路上时时有电瓶车鸣着喇叭咆哮而过,他们注定后人一步。
    6月21日,沪昆两地恢复通勤的次日,小许刚起床就自愿卷入这类使人紧张的竞争中,因快走而呼出的气体凝固成水珠,挂在被适度使用到起球的口罩内壁。
    虽然夏日清晨有凉风冉冉,但他的额头已冒出细密的汗珠,犹如心田的焦灼同样。
    他纷歧会就做完了核酸,领到一张黑白的小票凭证,下面写着“花桥区域核酸检测已采样”。上了十一号线后,疫情前熙攘的车箱如今却显无暇旷,他猜想,最大的可能性是许多人的沪苏通勤电子凭证还没被批上去。


    写着日期与采样次数的核酸小票凭证(图源:小许)
    抵达西方体育核心站,小许换乘6号线,在心里默数过8次停泊,在上海儿童医学核心站下车。
    但就在他扫完场合码,刚一只脚迈进写字楼时,被保安拦下了。理由很简略:随申码与苏康码是两套体系,你花桥做过核酸,但随申码里14天没有采样记载,咱们上海的写字楼不认。
    最初惊扰了公司人事上去签字,包管小许没有问题,假如往后真的出了问题,小许负全责。
    在大环境上行状况下,得多企业曾经苟延残喘,靠裁员增添开支。小许天天忍受着往返3小时的通勤时间,在花桥、上海各做一次核酸,最大的嘉奖就是保住这份扣完金后月薪4500的任务。
    在上海封城期间,小许居家办公的工资更是被减到了70%,为掩盖日常根本开消,他只能咬牙向领取宝贷了2000块。值得庆幸的是,每个月2500的房贷都定时交上了。
    6月1日至19日,是小许最为焦虑的一段时间,由于上海曾经陆续停工,但沪苏依旧不克不及通勤,而且没出文件阐明缘故,什么时候能去线下任务也是未知数,就算领导因此把他开革了,也很难向休息局请求维权。


    沪苏通勤还未恢复时空阔的兆丰路(图源:小许)
    “我老板要求6月1号开始停工,他问我大略何时能回来,我说我不知道。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听到这样一个回答,你是甚么反映。”
    他尝试给十二345打电话,可听筒中传来的回复永久都是搪塞机械的“负疚,请耐烦等候,感激你的了解”。他也曾去疾控核心讯问政策,发现那里的一问三不知的任务人员一年能拿6万块,比本人的工资还高。
    不得已之下,他向国务院微信小顺序投诉了6次花桥“防疫一刀切”。那时他乃至想过卖血卖肾,假如持续绰绰有余上来,7月份的房贷注定逾期。


    6月13日小许向国务院小顺序提交投诉(图源:小许)
    6月20日沪昆恢复通勤后,以上问题都看似迎刃而解了,小许也从这类为保住饭碗、还上房贷而到处奔走受阻的糊口中,逃离回了平庸压制的日常。
    但花桥对沪苏通勤族的冷酷态度,让一个严酷的假相在他背后展开,作为支出偏低的底层老黎民,本人只是上海与姑苏间的“夹缝人”,其实不会真正属于这两座城市。
    跟着防疫政策的放宽,“两点一线”、沪昆通勤电子凭证、安亭接壤口的隔离“小白墙”都逐步被勾销。
    但小许坚持不去“他们”花桥的公共场合,“省得把疫情带给他们,不太好”。
    通勤就是世界上最远的间隔
    上海是一座拥堵的巨型城市。
    在凉气十足、四通八达的轨道零碎里,一列早顶峰的车箱里挤进多少人,就塞进了多少个梦想。
    但斗争的面具之下,是苦大仇深的实在心情。地铁里乌泱泱的人潮,像一群无认为家的蚂蚁,冷冷清清而过。
    疫情还在持续,一些沪漂曾经保持了挤进上海这道窄门,倦鸟还乡。
    但是,选择留下的沪苏留鸟的心不能不持续悬在空中,随时筹备迎接下一次的封控、连夜核酸、地铁停运,以及被等闲打乱节拍的糊口。
    对他们而言,世界上最远的间隔不外是,那些高高的写字楼,和本人远在另外一座城市的家。
    *文中均为化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1

    帖子42

    积分189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