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吴永刚:从美工师到电影导演

    [复制链接]

    2022-9-2 18:35:01 45 0



    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在《三亚日报》“影音”版,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文章,引见中国电影史上每一个代的代表导演,扼要论述其生祥和作品。现将文章整顿转载于集体头条号,供电影喜好者或钻研者作为入门材料。文|陈令孤
    “第五代”电影人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时,无机会看到不少作为“内参片”引进的国外优秀电影,共同别致的电影言语给他们以很大的震撼。比拟之下,中国电影却因矫饰虚伪而显得相形见绌,然而其中依然有两部失掉了他们的青眼,一部是费穆的《小城之春》,另外一部是便吴永刚的《神女》。
    陈凯歌回想说:“中国电影里,我过后十分喜爱《神女》,没有能与它比肩的作品。”摄影家侯咏说:“《神女》无可比拟,经得起考验的电影是靠艺术自身。”
    过后拍摄这部影片时,导演吴永方才28岁,这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尔后到1980年代,他74岁高龄时和吴贻弓一同执导了《巴山夜雨》,一样也是经典。
    这一头一尾两部杰作,使吴永刚的创作生涯看起来很美满,其实面前却阅历着微小的苦楚。
    出身美工师
    吴永刚1907年出世于江苏吴县一个常识份子家庭,父亲是铁路工程师,母亲是上海“爱国女学”结业的先生。他4岁时,父亲由于任务的需求,全家迁到河南洛阳,并经常来回于东南高原。在荒芜的环境中,他没有适量的游伴,幼年糊口常是孤傲的。
    受父母的影响,他开始喜爱上文艺,痴迷浏览,看了得多司各特、狄更斯等东方小说家的作品。起初到一家教会学校上学后,一个思想提高的教师又借给他许多“五四”当前的新文艺书籍,使他的视野失掉了进一步宽阔。
    他还开始练习写作,曾写了一篇反应车夫悲凉糊口的故事,颁发在了报纸上。过后,他戴着一副眼镜,被同窗称为“书白痴”。
    1925年,吴永刚因为和同窗一同暗里传阅反动刊物《新青年》,并加入“非基督教大联盟”,投身先生静止,被学校开革了。父亲为此感到很不光采,在批判了他一顿后,抉择让他弃文从商。但吴永刚其实不喜爱做生意,后经一名叔伯的引见,进入上海百合影片公司做了一位美工练习生,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一开始,吴永刚在他人的指点下,谨慎翼翼地为无声影片的片头画小插图或者是为对白字幕画衬底图案。他其实不知足于此,特意去商务印书馆学了一年的工艺美术,并利用业余时间,常去左近的三轮小电影院看票价昂贵的中外影片,从中学到了得多蒙太奇技能。不久后,他被提为正式的美工师。


    左:金焰 中:吴永刚 右:章志直
    1928年,他从百合公司转到了天一公司,除了负责美工外,他还学习服装、道具、化妆、置景等业务,跟随过后著名的导演史东山做场记,偶然也在影片中跑跑龙套。同时,在任务之余,他持续到上海美术专迷信校深造国画,并学习摄影、洗印、录音等技术。
    恰是这类怠惰好学、享乐刻苦的态度,奠定了吴永刚扎实的业务根底,而他在美工上的寻求也影响到了他之后电影言语的格调。
    处女作成名
    在从“天一”到“美专”上课的路上,吴永刚常看到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在昏黄的路灯上游荡、拉客,然而在她们浓重的脂粉下,覆盖的却是一张张苦楚凄楚的脸庞。他心有所触,发生了一个要为她们画一幅画的设法:街灯下站着一名看似丑陋却面带笑容的女人。然而因为功力不敷,素描绘在过后也不吃香,这个设法始终搁浅上去。
    1932年,“右翼”电影静止开始衰亡,吴永刚也从“天一”转到了联华公司,与蔡楚生、田汉、孙瑜等成为共事,彼此相谈非常投契。这个时代,联华出品了孙瑜的《大路》、蔡楚生的《渔光曲》、费穆的《城市之光》等一批理想主义影片,对过后社会阶层矛盾进行了揭-穿。
    这些作品对吴永刚影响很大,他的脑海中又显现出妓女悲凉糊口和流氓横行无忌的影子,并利用业余时间写成为了剧本,取名为《神女》,将低贱的妓女和圣洁的母亲汇于一体,颇具意味象征。
    因为吴永刚曾经做了得多年的电影美工,对片场任务很相熟,田汉和公司职工都以为他有才能单独执导这部影片。在大家的反对下,老板也赞成了。影片开拍前,吴永刚对剧本进行逐字逐句地剖析,对每一个场戏和每一个个镜头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画出草图。
    在格调上,他寻求以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在镜头上重视探究新意,不落窠臼。例如,片中有一个情节,流氓忽然闯到女配角家中,吓得她手足无措,镜头从流氓的胯下拍摄她的恐怖心情,以强者的姿势逼视弱者,造成欺凌与受辱的比较,拥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4年,《神女》上映,被评论界称为“1934年下半期中国影坛的最大的播种”。除开内容的理想主义和主题的批评性外,影片在艺术上的成绩次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电影言语上的出新,构图和镜头悬殊于过后其它电影的庸常手法;二是阮玲玉精彩的扮演,她以浮夸天然的举措和情态,表示了一名受欺凌又极其刚强的母亲形象,吴永刚称她的扮演就像自来水龙头,“说来就开,说关就关”。


    几十年后,那批北京电影学院的先生之所以称誉这部影片,也就是由于其在画面、扮演等这些纯电影性元素下面的成绩,走在了时期前列。
    浩劫后的突起
    《神女》之后,吴永刚又尝试了儿童片、侦探片、古典戏曲片等题材款式的影片,但除了一部“国防电影”《壮志凌云》外,其它反响个别。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北上西南电影制片厂(起初的“长影”)拍摄《辽远的农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映的国产故事片之一。
    1957年,在反左派奋斗中,他的一些对于艺术的意见被人以为是“反党舆论”,错化成左派份子,遭到了虐待。他导演的古典故事片《秋翁遇仙记》也被以为是“大香花”。之后,他虽然被摘掉了左派帽子,但接上去拍摄的戏曲片《碧玉簪》又遇到了反右倾奋斗,并在“文革”中成为批评他的资料,他被关进牛棚。政治上的一系列可怜,重大影响了他的创作。


    “文革”完结后,他恢复了任务,当即投入到创作中。1980年,吴永刚负责影片《巴山夜雨》的总导演,在物色影片履行导演时,他看到了吴贻弓的处女作《我的小花猫》,对其很观赏。两集体在政治上曾有独特的遭受,而吴贻弓所寻求的那种“油腻处蕴密意”的格调也与吴永刚类似。两人合导的这部影片十分胜利,获取了当年金鸡奖的最好影片和最好导演奖。
    《巴山夜雨》在一天一晚上的特按时间里和一条轮船的限定空间中,稀释了中国时期浩劫的横断面。失去了身材自在的阶下囚在精力上是自在的,而押送阶下囚的人在精力上却处于牢笼中;在舞台上表演喜剧角色的演员在糊口中遭受的却是惨剧;祭祀年岁微微就寿终正寝的儿子的是鹤发苍苍的老大娘……恰是经过这些颇具矛盾性的人物组合,影片反思了阿谁倒行逆施的时期的严酷性。


    在艺术格调上,影片鉴戒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水墨画的创作技能,经过夜月、长江、远山、细雨等意象,把浓艳唯美的画面格调和深沉涵蓄的故事表白结合起来,造成抒怀诗个别的气氛。
    之后,吴永刚又于1981年作为总导演拍摄了历史题材影片《楚天风波》,他十分重视服装、道具上的考察考据,以尊敬历史的实在性。影片由八十年代最美的女星之一龚雪主演,但由于程式化的样板戏格调,反响个别。


    1983年十二月18日,吴永刚因跌倒惹起脑部深度溢血,不治身亡,享年77岁。
    在中国导演群体里,吴永刚是少有的注重电影言语的导演之一,这与他早年长时间从事美工任务无关,意识到电影是一种影象的艺术。《神女》《巴山夜雨》等影片在言语格调上所突显出的开辟性,丰硕了中国电影的表示手法,是电影美学民族性理论的效果。
    (首发于《三亚日报》2013.十二.15)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级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7

    帖子43

    积分205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