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时报综合报导】9月5日,英国内政大臣特拉斯博得激进党党魁选举,继而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这标记着,特拉斯将成为继“女强人”撒切尔夫人、特雷莎·梅以来英国史上第三位女首相,也是最年老的女首相。
许多英媒常常把她与撒切尔夫人作对比,她的反对者也称其为“新女强人”。在面临糊口本钱高企、经济增长停滞、民怨沸腾,脱欧“后遗症”层见叠出的状况下,特拉斯可以像现在的撒切尔夫人同样,为英国带来簇新容貌吗?
得票率57.4%
英国执政激进党党魁选举后果9月5日发布,特拉斯的得票数是8万1326票(57.4%),竞争对手前财政大臣苏纳克的得票数是6万399票(42.6%),党员投票率为82.6%。
按照激进党现行规则,在投票截止日9月2日之前入党最少达3个月的党员能力投票,就是说最迟于往年6月3日入党的党员才具备投票资历。
将提出“斗胆方案”
路透社报导,特拉斯在胜选后的演说中表现:“我以激进党党员身份竞选,也将以激进党员身份执政。我的敌人们,咱们需求证实,咱们将在将来两年间兑现(竞选许诺)。”
她说:“我将会提出一项对于减税及开展咱们经济的斗胆方案。我将兑现关于动力危机的许诺,处置民众的动力账单,同时也解决咱们在动力供给下面临的长时间问题。”
各方反映
辞职的现任首相约翰逊表现,反对特拉斯将要提出的方案,并表现“当初是一切激进党人百分之百反对她的时分了”。
欧委会对特拉斯将出任首相表现欢送,但同时强调新首相必需尊敬脱欧协定而且贯彻履行,包罗无关北爱尔兰的附加条款。
俄罗斯方面表现,早就糟透了的对英国瓜葛,在英国新首相治下,不排除还会持续好转。俄罗斯总统旧事秘书佩斯科夫被问到莫斯科是不是预期双边瓜葛会有所转变时说,“我不想说状况可能变糟,由于难以想象更糟的状况。可怜的是,斟酌到角逐英国首相职务两名候选人竞相颁发反俄罗斯舆论、要挟要对我国采用进一步措施等等……因此,我不以为咱们可以怀抱任何侧面期待”。
七大应战
目前,英国正堕入几十年来最重大的糊口本钱危机,俄乌冲突影响下,动力价钱飙升,通胀率飙升至两位数,不论谁出任首相都会遭受难题。
英国播送公司总结了新首相面临的七大应战:冬季邻近动力价钱飙升、如何帮忙民众担负日常开支?医疗零碎NHS在新冠疫情冲击后愈加不胜重负,如何面对冬天病发顶峰?还要在乌克兰和平中不吝血本援乌抗俄?如何团结因党魁选举而支离破碎的激进党?如何应答苏格兰再次独立公投的诉求?如何化解脱欧酿成的北爱尔兰问题可能对与欧盟瓜葛的影响?动力危机下如何兑现2050年完成温室气体零排放指标?
“撒切尔2.0”?
此次“首相争取战”中,特拉斯常常和撒切尔夫人绑定在一同。特拉斯常常在衣着、做派上模仿撒切尔夫人。英国《独立报》以为,特拉斯经过精心包装,让本人的人设更接近“女强人”撒切尔夫人,捉住激进党内的两头派,将本人定位为“传统激进派信徒”,以取悦她的反对者。
不外,英国利物浦大学政治学讲师杰弗里表现,“撒切尔分明地知道她但愿这个国度变为甚么模样,而特拉斯是不是也有一样的设法,这就不得而知了。”
竞选纲要含混其辞
特拉斯一味强调施政纲要中不会包孕的内容,那就是不会进步赋税。使人绝望的是,关于英国应如何应答动力价钱下跌和通货收缩等危机,关于如何帮忙家庭渡过难关,特拉斯一直语焉不详,这该当是新一任财政大臣的任务。
有人说,往年冬天,英国人将面临“吃饭仍是取暖”的选择;特拉斯的回答仍是,她支持期待国度馈赠的设法,而独一方法是升高赋税,从而推进经济开展走出危机。然而,关于数百万低支出的人来讲,降税后多出来的支出,相对于于急剧下跌的动力价钱只是无济于事。经济学家广泛耽心,特拉斯的主意有可能会激起价钱的螺旋式下跌。“新政府更加明智的做法该当是,为数百万家庭和企业提供赞助,帮忙他们渡过糊口本钱下跌带来的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和此次疫情期间,英国政府也曾投入两万亿英镑,防止了经济崩盘。
关于如何帮忙家庭渡过难关,特拉斯始终回绝亮相,而是说这该当是新一任财政大臣的任务。
国内问题上以里根为偶像
在内政政策畛域,特拉斯的立场则十分明白。她主意当即同欧盟摊牌,并勾销退欧协议中的无关北爱尔兰的附加条款。欧洲智库“欧洲内政瓜葛理事会”的哈里森(Adam Harrison)表现,特拉斯在脱欧问题上有着“信徒般的狂热”;在世界观层面上,她更是以美国前总统里根为偶像,即美英联手独特抗衡中俄,再也不需求“怯弱的欧洲人”。特拉斯在探讨国内事态时,喜爱滔滔不绝地提及热战。
或重蹈复辙?
只管特拉斯的主意使人不安,但她也其实不需求让英国民众的大少数承受她的观念,而只需压服只占人口大约1.5%的激进派党员。下一次大选要比及两年之后,不外,特拉斯政府能否安全渡过这两年却是个未知数。毕竟,激进党大少数议员更反对特拉斯的党内竞选对手前财政大臣苏纳克。他们是不是会始终服从特拉斯指挥,人们刮目相待。特雷莎·梅和约翰逊的首相宝座泛起不稳势头时,激进派议员倒戈之快,人们还浮光掠影。
(编纂:冬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