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由于颜值,他被骂到关评,荒诞么

    [复制链接]

    2022-9-11 07:24:36 46 0

    大家好,中秋节高兴!
    明天鱼叔不保举新片了,想和大家聊个话题。
    这两年,内娱老是被吐槽「审美升级」。
    万没想到,这股风不只停留在内娱。
    欧美影视圈也开始被诟病,审美大跳水。
    新出的两部烧钱大剧就深陷颜值争议。
    权游前传《龙之家族》的女主雷妮拉,与龙妈本家的驭龙奼女。
    被嘲「颜值变异」。



    亚马逊斥 4.65 亿美元打造的美剧《指环王:气力之戒》更惨。
    从精灵到矮人,都被拿来和影版疯狂拉踩。
    亚马逊网站连夜关了评论区,至今未凋谢分数。
    在中国也连带着「审美升级」的话题被骂上热搜。

    但与此同时,也不克不及无视另外一种声响。
    不少人表现很喜爱新的龙女,反而称誉她长相很灵。



    也有人说,影版《指环王》中雨果 · 维文饰演的精灵王,也颜值不高。



    想必得多人很猎奇,寰球审美真的愈来愈升级了吗?
    明天,无妨借机聊一聊。

    流媒体时期降临,经典 IP 翻拍霸屏。
    有详细的参照对象在前,「审美升级」好像曾经成为了共鸣。
    以《龙之家族》为例。
    讲述《权游》200 年前的坦格利安家族的承继之争。
    一出场的两位候选承继人,一个是女儿雷妮拉,一个是弟弟戴蒙。
    雷妮拉的演员颜值的确不算出众,也是剧中被吐槽得至多的一名。

    而饰演戴蒙的演员,马特 · 史密斯,实际上是一名公认的实力派演员。
    以前曾主演过大热剧《奥秘博士》,还在《王冠》中饰演菲利普亲王。
    演技和气质,是绝对够的。
    但似乎,时装装扮其实不合适他。



    一旦与前作比拟,便更为黯然失色。
    毕竟,具有真龙血脉的坦格利安家族,一贯以高颜值著称。
    龙家兄妹,都是一头银金色长发,靛蓝色眼瞳,白得透光的皮肤。
    堪称气质脱俗,贵气尽显 。

    剧版《指环王》被吐槽得如斯之凶,一样是有珠玉在前的原因。
    原作曾经极大复原了人们对精灵形象的空想。
    开花饰演的莱戈拉斯挽弓射箭,仙气飘飘。

    其父精灵王瑟兰迪尔,尽显王者风范。

    大魔王凯兰 · 崔尔,更是丰神绰约,秀外惠中。

    而今再看剧版。
    爱隆王和精灵王的形象显然大不如前。
    两人长相都略显局促。
    与印象中玉树临风、仙气飘飘的精灵形象相去甚远。

    新的原创角色也都同样平平无奇。

    五官最美丽的可能仍是黑人精灵
    不仅是这两部,近年得多剧都有相似的槽点。
    《猎魔人》刚上线就被批选角蹩脚。
    很大一部份缘故是,已有出圈的游戏 IP 在前。
    游戏中的女主是典型的欧洲美女。
    比拟之下,剧中的印英混血演员,在得多 IP 粉眼里是降维打击。

    《新蝙蝠侠》中的猫女演员佐伊。
    有安妮 · 海瑟薇版猫女形象在前,也受到不少颜值耻辱。



    最看重颜值的青春剧也未能幸免。
    HBO 的翻拍剧《绯闻女孩》,被称为大型审美升级现场。
    本来叱咤风波的下流先生,当年不少人的时尚启蒙剧。
    如今全员多数族裔,颜值、外型都被批「灾害」。



    乃至放眼全部欧美影视圈。
    简直遭受了和内娱同样的困境。
    无论颜值仍是实力,中坚气力仍是中老生代演员。
    好莱坞最具票房号令力的演员仍是阿汤哥。

    「二代黑寡妇」弗洛伦丝 · 皮尤,虽然演技了得。
    但,光从形状上,仍是被寡姐的风头盖过了。

    其余漫威角色,在《复联 4》之后也渐渐后继无人。
    被力捧的荷兰弟被网暴到退网。
    「小女友」赞达亚,也曾被吐槽是「史上最丑 MJ」。



    三代与二代蜘蛛侠 &MJ 比较
    固然,新星不是没有。
    只是比拟从前众星灿烂的盛况,当下就显得异样黯淡。

    乍看之下,确无数不尽的例子证明「审美升级」这回事。
    但,细品后又会发现:
    这类评判似乎仍受繁多、固化的审美规范影响。
    「艳压」先人的美颜,大部份都是肤白貌美,高耸纤瘦,五官粗劣,棱角清楚。
    简而言之,合乎一种传统的审美规范。
    不合乎这一规范的,就被视为「升级」。



    如斯一来,就不能不从新反思一个问题:
    审美真的升级了吗?
    大部份被嘲「审美升级」的作品,都是已有珠玉在前的翻拍剧或衍生剧。
    于是也不克不及无视先入为主的印象,以及时期滤镜的作用。
    实际上,回头看得多明天被捧上神坛的作品,在过后也遭受过种种质疑。
    好比,《权游》一开始发布选角时,也有原著党不满选角。
    槽点包罗凯特琳、瑟曦不敷美,罗柏不是红发,二丫不是马脸,演员春秋都过大等。

    但相似的争执,仍是基于因人而异的客观感触。
    审美是不是无意被升级,还需从选角角度来看。
    纪录片《选角巨匠》,暴-露了选角规范的变迁。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 好莱坞以明星为卖点 。
    只看形状、脸蛋是不是丑陋,选好后再去调教演技。
    但久而久之,泛起了形象千人一面、公众审美疲劳的问题。



    所以,好莱坞大制片厂轨制倒台后,催生出选角导演这一职业。
    选角巨匠玛瑞恩 · 多尔蒂建设起了一套全新的选角规范。
    再也不之外形为主。
    而是按照电影的艺术格调和对角色的了解,挑拣更有可塑性,更富表示力的演员。
    这一新的选角办法始终被沿用至当下。

    玛瑞恩 · 多尔蒂和她的演员材料库
    这的确证明了,最少在好莱坞的历史上,确实无意在选角上升高了颜值要求。
    但这与其说是「审美升级」,不如说是「重塑审美」。
    新的选角体系有两大特色。
    一是,选角团队以女性为主。
    既对冲了男性为主力的导演队伍,也摆荡了公众男权传统下确立的审美规范。
    二是,选角靠直觉。
    固然,这其实是丰硕的选角教训养成的敏锐洞察力。

    《权游》的选角导演妮娜 · 古德
    这一选角体系,成绩了不少经典作品,也冲破了人们对美的刻板认知。
    好比,电影《结业生》最后配角设定是传统的帅哥形象,身体矮小,金色头发。
    但选角导演在试镜后不满意,表现想冲破剧本,尝试更多类型的人。
    他们就找到了男主达斯汀 · 霍夫曼,他的身高只要 1.66,像貌偏阴柔。
    但选角导演以为这类气质刚好能反映美国文明迷惘的一面。

    但是,这类卓有成效的选角形式在当下也遇到了冲击。
    一边是行业环境的变动。
    流媒体平台衰亡后,制造周期缩短,对演员的需要猛增。
    本来基于直觉和教训的选角形式未能不乱成可复制的规范。
    这也就形成选角仍处于一种时好时坏的形态。
    剧版《指环王》就曾曝出行将动工,选角时间紧急。
    因此竟提出了「长相乏味,不需求化妆」的选角要求。



    另外一边是大环境的变动。
    欧美影视行业一样面临网红时期的应战。
    网红审美也和影视审美发生了对冲。
    前段时间,一位活泼于社交平台的整容医生就以当红明星为案例,演示如何调剂得「更美」。
    后果,她将《怪奇物语》中长相很有辨识度的女主, P 成为了规范网红脸。

    因此可见,选角问题通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化,所涉要素繁杂。
    用「审美升级」来一言概之,自身就是不许确的。
    天然也就很难去定论升级与否。

    固然,这其实不象征着能够鄙视网友的情绪。
    毕竟,除了选角等不言而喻的要素外,还有得多影响要素是潜伏的、有形的。
    好比说,东方「政治正确」的暗潮涌动。
    值得留意的是,不少被拉踩的演员都是多数族裔。
    深究起来,人们对种族的成见经常暗含了对审美的偏见。

    那末是不是也能够说,让非传统审美规范的演员负责配角,和剧中参加多数族裔角色、减少 LGBT 故事线同样,也基于好的登程点。
    一方面,能够给更多貌不出众的演员更高发展时机。
    另外一方面,也能潜伏地传递审美多元的价值观。
    这和欧美影视环境目前广泛祛魅的风向是统一的。

    并且,不成否定——
    它确实在试图瓦解旧有的审美规范体系,带来新一轮的审美改革。
    当初不只影视里多了得多像貌普通的演员,公众的审美规范也逐步被影响。
    曾有一个非洲小女孩的视频,风行全网。
    视频中,小女孩对着镜头,忽然哇哇大哭,说「我很漂亮」。
    抱着给她理发的人,当真地确定了她身上所有标致之处。
    得多人在转发的同时,也真心表白了对女孩外貌的认可。

    那末,回到影视作品的争议。
    不难看出,问题本源仍是在作品。
    两部争议之作后续的口碑走向,也证明了这一点。
    《龙之家族》刚开播时被吐槽颜值低。
    但由于过硬的剧本打底,剧情无硬伤,制造品质更是上乘。
    豆瓣分数涨到了 8.7 分,吐槽颜值的也愈来愈少。
    得多人曾经承受了这一角色设定,也就天然地化解了合分歧适的质疑。



    剧版《指环王》的口碑则泛起下滑趋向。
    观众对演技、质感、剧本等方方面面都表白了不满。
    所以,争议点与其说是演员不敷美,不如说是没有演绎和呈现出「美感」。



    即使是在国外,二者的口碑差距也很显著。

    说究竟,演员仍是办事于角色和作品的。
    作为综合性的视觉艺术,一部作品的审美水准也不只限于演员集体的形状。
    它是编剧、导演、外型师、摄影师等不同畛域协力的后果。
    好比,电影版《指环王》中的矮人吉姆利,实在身高是 1.9 米,乃至是一切演员中最高的。
    这实际上也是不合乎原著的选角。
    但剧组使用不同比例的配景和替身演员制作出了矮个子的假象,彻底不影响观感。

    一样,雨果 · 维文,其实也其实不合乎传统的审美规范。
    但有了外型、演技的补偿后,他演精灵王也不会被诟病颜值。

    内娱也是同样。
    去年还被吐槽是「古偶丑男」的王鹤棣。
    如今却靠《苍兰诀》翻身成「全民男朋友」,也是一样的情理。

    反之,当颜值成为最大槽点时,正阐明了演员与作品的脱节。
    观众无奈承受设定,代入作品中,探讨也就停留在与剧情无涉的表层。
    这与「政治正确」话题,病出同源。
    大部份时分,人们恶感的并非反种族歧视、反对 LGBT 这些政治正确的观点。
    而是只顾投合观点,掉臂内容是不是自洽的作品。
    最典型的莫过于英剧《安妮 · 博林》。
    一位青史留名的英国王后,找来一位黑人演员表演。
    让艺术沦为对价值观点最荒唐的谄媚。
    至今豆瓣 2.2。



    但一些从新开拓的原创故事,好比《黑豹》。
    虽然一样是政治正确的产物。
    却从演员、妆造、口音到内容都融会了非洲传统文明。
    使其既保存了漫威自身的特色,也有较强的社会关联性,让故事可以自相矛盾。
    因此,它不只不被观众所恶感,还一度打破了北美票房记载。

    同理,对审美升级的声讨,既不是颜值层面的浮浅论调。
    也并不是对政治正确的逆反心思。
    而是在被资本席卷后越发塌实的影视环境中,对 IP 翻拍适度的警觉,对艺术性流失的痛惜。
    说究竟,咱们缺的不是美观的演员。
    更是能真正定义「美观」的作品。

    全文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6

    帖子28

    积分116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