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在澳找到人生支点”!华女讲述留学回国后窘境,任务竞争、催婚催生压力大(组图)

    [复制链接]

    2022-9-24 17:13:11 59 0

    本文转载自澳中商圈,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念,仅供参考浏览,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女性在澳洲留学回国后,面临着各种繁杂的场面。

    Li Fang在澳洲和新西兰读完大学回到中国时,她其实不以为本人有多大的变动,但她的家人和敌人很快就留意到了她的不同凡响。
    她说:“我四周的人都以为我纷歧样了,我问他们,‘有甚么变动?’他们告知我,‘有时你的意见和你的谈话格调都十分直白’。”
    预先看来,她对此表现赞同,“我感觉我的性情在出国后改动了得多,我喜爱自在,喜爱独立。”

    不单单是她的亲戚敌人留意到了这一点。回国后,她曾在政府部门实习。
    她说:“(我办公室里)没有人有国内配景……中国政府单位里的格调是:每集体都对比平静,没有人会对事件提出本人的意见,一切人都是奉命行事。”
    “当你回到中国后,不太习气这类格调,四周的人会感觉你有点奇怪。”
    在澳洲找到“人生支点”
    Li Fang并不是个例。许多中国留先生,尤为是女性,在澳洲学习后发现本人产生了一些改动。这些年老女性中有许多人信心回到祖国,为本人布局新的人生。
    中国年老女性在澳洲找到了“人生支点或从新定位”。
    墨尔本大学副传授Fran Martin比来实现了一项为期五年的钻研,她跟踪钻研了56名在澳洲留学的中国女性,其中就包罗Li Fang。
    Martin告知澳洲播送公司:“咱们学校的中国留先生中,女生居多。”
    “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感觉这是一段十分无意义的人生阅历,对她们集体的客观认识,以及作为女性的人生布局都很有意义。”
    “(她们可能)因为阔别国际的社会和家庭监视,来到了澳洲的城市相对于独立的糊口,从而找到了人生的支点或是从新定位。”

    Martin博士表现,钻研参预者中有许多人都谈到了“对非安分守纪的糊口有一种宽容或了解”。
    “无论你本人是不是这样做,或是看到他人这样做,从把头发染成蓝色,到婚前同居,再到不那末规范的‘相夫教子’的人生方案。”
    但Martin博士称,这些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常常与中国一些对比激进的观念产生冲突。当这些留先生回国后,或经过更普遍的国度和文明压力下,或二者兼而有之,体验到这一点。
    她说:“当你发当初国外学习时获取的独立性,在回国后可能就不那末容易放弃时,这多是一种冲击。”
    “只管咱们的许多结业生十分喜爱放弃这类独立的糊口形式,并以独立的形式思考他们成年后应该做甚么。”
    Martin博士表现,在对结婚生子的冀望方面,这类状况通常最为重大。
    “咱们何时能抱上孙子?”
    Martin博士在五年的钻研中进行了有数次采访,她说,这些女性回国前面临着一个显著的矛盾。
    她说:“这是一种悖论,中国的公众文明和父母文明强烈激励她们寻求职业生涯和高程度的教育……但在25岁摆布的女性身上,又泛起了新的微小压力,要求她们忽然转向婚姻、生子,关照家庭。”
    Martin博士表现,这些女性带着有价值的学位学成回国,“但当她们阅历人生的这一阶段时,又被扔回到了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角色和身份”。

    “她们可能会发现本人在一些专业任务上颇有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一些家庭成员和家族亲戚会问,‘你何时结婚?或者‘咱们何时能抱上孙子?’”
    跟着中国激励民众生养更多的孩子,这类压力也随之减少。
    Martin博士称:“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即使只要一个孩子,关照这个孩子并给孩子提供某些教育时机也是十分低廉的。”
    “(当初)国度和大众言论都在说,‘你要生三胎’。对得多在国外留学归国的女性来讲,回去前面临这类压力是使人愤慨的。”
    “剩女”
    Li Fang在墨尔本念完了硕士学位,而后又去新西兰攻读博士学位。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始终待在中国。她对人生的下一步尚无抉择,而她对目前的现状很满意。
    她说,只管她的父母比其余人“更凋谢”,但在婚姻方面,确定会见临来自更普遍的社会层面的冀望和压力。
    她说:“人们会感觉女人应该在25或26岁结婚。”
    Li Fang往年29岁,她说有些人可能会以为她正在成为“大龄剩女”。
    她说:“但结婚对我来讲件很难抉择的事,由于我依然不知道我将呆在哪座城市。”

    Li Fang表现,归国留先生对伴侣的要求“很高”,由于她们“想找一个不只会留在中国,并且有相似海内阅历的男朋友”。
    虽然她不想将这与澳洲的主妇权益和性别对等进行间接对比,但她表现:“在中国有一些女性会在怀孕后保持任务。”
    但她对澳洲性别视察的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对于男性的:“在澳洲,你会看到得多爸爸带娃。”
    “但在中国,依然是女人来带孩子……这是传统观点——男人应该挣钱,女人应该带娃……实际上,我以为这是不偏心的。”
    任务与糊口的均衡
    Li Fang表现,回国后最大的应战之一是均衡职业开展与外界冀望:“在中国,很难达到任务与糊口的均衡。”
    她增补称,职业竞争“十分十分剧烈”,尤为是在较大的城市。
    “说瞎话,在澳洲和新西兰,糊口节拍十分慢,没有那末大的竞争……得多先生从澳洲和新西兰回到中国后,他们不太容易顺应这类状况。”
    Li Fang表现,因此,一些归国留先生抉择再次出国,要末是临时的,要末是长时间的。

    “他们在想,‘我需求试着寻觅更好的糊口,’中国不太合适,由于那里的竞争十分剧烈,而挣得却未几。”
    女性的声响
    Martin博士,只管有继续的冀望和压力,得多女性“不会等闲保持”。
    她说:“(在这些)年老、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中产阶层女性中,有一股强烈的盛行女权主义思潮贯通着她们的思惟形式——她们彼此交流,找到了不同的思惟形式和行为形式。”
    有迹象标明,跟着中国大城市初婚的均匀春秋有所进步,对女性的传统观点正在缓缓改动。
    Martin说到:“这批女性愈来愈意想到,她们所接受的压力是十分难以接受的……她们在思考,‘咱们曾经在本人的教育上进行了投资,咱们有职业资历,或许咱们能够想象一种不同的糊口。’”
    本文转载自澳中商圈,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念,仅供参考浏览,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8

    帖子26

    积分9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