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让大笑无力量,让喜剧有温度|对话马东

    [复制链接]

    2022-10-11 06:38:41 33 0

    作者|肉松
    对得多观众来讲,为“逐梦亚军”“皓史成双”上头恍如仍是昨天的事,一眨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下文简称《二喜》)就掀开了帷幕。而真正产生在前天的,是《二喜》的初舞台排位赛的完结。
    过来三周,跟着这档节目的回归,观众的高兴回来了。第一赛段中,曾经泛起了不少无意思的作品:《排演疯云》《黑夜里的软弱》《少爷和我》《男纸汉》《妈妈的滋味》……而在它们面前,也能看到一些乏味的变动。
    除了第一季的sketch、漫才等,这个舞台上又有新的喜剧方式:黑场剧、偶剧;25支喜剧小队构建出的喜剧人图谱也更加档次丰硕:曾做过洗澡堂老板的脱口秀演员、来自中戏偶剧系的结业生、有十多年舞台教训的30+话剧女演员……
    在这个过程当中,《二喜》的豆瓣开分达到8.8分,超过了第一季从8.0一路下跌到8.5的成就,数据表示也很是亮眼。从这个维度来讲,得多景象级IP都阅历过的第二季瓶颈被冲破了。


    那末让人猎奇的是,面对以前的成就,制造团队是如何开启第二季的?为何做出爆款的老是米未?
    带着这些问题,文娱资本论在米未的办公室见到了马东。他告知咱们,第一季完结后,团队用了很长的时间做复盘,大家常常在散会时哭成一片,“由于没想到做喜剧难度那末大,点灯熬油的,团队付出了极大的煎熬。”
    但持续做上来是毫无纠结的事,释放了此前9个月累积下的疲乏与情绪后,他们又投入到第二季的准备傍边。马东回想,“过后就在重复提‘空杯’,它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形态。”站在制造团队的视角,他们不但愿被第一季的框架及其取得的成就所约束。
    与此同时,固然也不乏一向的坚持。而在马东看来,其中尤其症结的一点是从善意的角度登程,做有温度的喜剧,他确定道,“没有温度的喜剧再厉害也不是咱们的标的目的。”


    “这都超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规模了,应该去加入世界大赛。”看完一群00后的作品后,航行会长那英不禁感叹道。
    除此以外,《二喜》让她感觉陈腐、没见过、好玩的时辰还有得多。其次要缘故在于,和此前同样,第二季也放弃了喜剧方式的多样性。除了sketch、漫才、独脚戏等,又有新的喜剧类型泛起在这里。
    这也是让马东及团队感到欣喜之处,“咱们仍是看到了喜剧这件事,在共创逻辑下有种为有源头死水来的觉得。”
    惊艳到那英及世人的《男纸汉》是一出偶剧,大家以往看到这个词,第一反映会想到套在手上扮演的手偶,但中戏偶剧系教师解释,偶剧的真正魅力在于,把舞台上所有没有生命的货色转化成有生命的角色。《男纸汉》的次要角色来自牛皮纸,而除此以外,任何一个货色、资料均可能经演员之手成为角色。


    只管第一季就有音乐剧相干作品,但《最佳的房子》找到了更合适这个舞台的呈现形式,其作品格调被周可人和周仕麒两位演员命名为“Songketch”,即song和sketch的结合。


    再好比第一期的《全民静止会》,在这个作品中,演员们不停上场又下场,每一个幕的桥段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笑点来自于扮演和旁白的反差。这类超短喜剧方式名为黑场剧,其特征是一次只制作一个包袱。
    除了方式,内容的取材和表白也是抉择作质量量的症结。
    从观众的反馈来看,第二季在取材和表白离普通人更近了一步。回忆第一季,节目中有不少作品都在关注糊口的横截面,如《互联网体检》对应的视频网站付费,都是往常所见但未必有亲自体验过的景象。
    而看第二季中的得多作品,观众都会发生一种“这不就是在演我”的觉得。
    好比《排演疯云》,大部份人都不会阅历视频排演这类极真个状况,但在以后时期,语音、视频等线上沟通形式成为常态,或多或少都被信号卡壳、间断熬煎过;《黑夜里的软弱》的设定则戳中打工人外表阳光、背地emo的奥妙情绪与心态。
    同时,也有不少作品击中了更普世的情感共识。一个正面证实是,再也不只要于和伟容易被打动落泪,其余会长也更多地使用“笑中带泪”这个词。好比《妈妈的滋味》,以一家名为“妈妈的滋味”的餐馆为配景,只讲了点菜这一件大事,但借用顾客、办事员和经理的角色,复原了女儿、妈妈和姥姥的瓜葛与日常形态。
    看完第一赛段的一切作品,不难了解节目海报上的几个字,在会长们的笑脸旁写着:大笑无力量。但为了完成这一点,又存在观众无奈想象的困难。


    在第一季开始前,米未就肯定了最少做三年的指标。第一季还在播出时,从第3期开始,导演组在节目结尾拔出曾经了第二季的招募信息。
    对制造团队来讲,问题在于怎么做。尤为是当第一季的口碑与热度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如何放弃水准、乃至更上一层楼成为症结,同时也是外界所期待的。过来大半年里,观众始终催更心切,业内的呼声一样强烈,小娱留意到,在不久前的爱奇艺悦享会上,当米未联结开创人、CMO刘煦下台推介《二喜》时,现场发作出简直是当天最热闹的掌声。
    而相熟综艺的人都知道,第一季表示凸起的节目,往往会在第二季中面临压力,需求思考如何放弃水准,乃至有所超出,所以较为常见的战略是降级。但对此,米未给出的谜底是此外两个字:空杯。
    马东告知小娱,第一季完结后,米未外部开了很久的复盘会,制作并见证了诸多高兴的制造团队的共事们常常在会上哭成一片,超越预期的难度让大家积攒了太多的情绪。
    他感觉这个进程就像健身后分泌内啡肽,累得坐在地上哭,但也能播种少量的幸福感。也是从阿谁时分起,团队开始重复提“空杯”的概念,“第一季的墨太浓,很容易浸到纸的反面去,就怕带着这个货色去做第二季。”
    首先即是不去试图复制胜利教训。第一季时,从蒋龙、张弛等人身上延长出对于腰部演员的讨论是出圈点之一,那末天然而然地,大家会猎奇第二季能提炼出甚么样的话题。
    事实上,第二季喜剧人身上其实不乏话题空间,好比来米未找任务的结业生、被勾销结业大戏的第一届中戏偶剧系先生、30+话剧女演员……但马东的谜底是“不知道”。


    由于腰部演员的点也不是事前设计的,而是现场聊出来的。在他眼里,非虚拟综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咱们做节目这么多年总结出来,非虚拟的中心就是罢休让观众和言论本人去找,咱们能做的是及时跟进、疾速反映,这是米未的中心才能。”
    其次,《二喜》也没有寻求所谓的“降级”,好比在方式、呈现上做过量的调剂。观众关上节目,依然能看到一幅相熟的画面:马东、黄渤等五位会长坐镇现场,为作品笑到飙泪、起立鼓掌,在评估环节一边真情输入一边插科打诨、相互“挖坑”……
    更多的变动产生在内部,这些变动会反向作用于节目。基于第一季的影响力,报名的演员和编剧人数分别达到3800和1800。马东能显著觉得到,选手的总体素质上了一个台阶,“第一季还有些带着业余范儿的,第二季专业演员更多,得多都是有多年舞台教训的。”
    凋谢报名后,编剧也比以前更“富有”,终究入选的25组喜剧小队每队都有一个编剧。这对强调共创模式、讲求作品打磨的节目来讲,无疑是一种加持。所以在首期开播后,就有观众在豆瓣评论道,“第一期,简直每个作品都是上一季的前五程度。”
    在这之中,《全员静止会》中的一个包袱让得多观众印象粗浅:两位演员看似在击剑,实则是核酸互测。看到这一幕时,大家在爆笑之余会对其反映理想水平感到几分诧异,“这是能够演的吗?”


    这波及内容议题的表白主题和形式,也关乎《二喜》的另外一点坚持:做有温度的喜剧。
    在马东看来,这其中很首要的判别规范是看登程点是不是善意,“冷嘲和热讽是彻底纷歧样的喜剧伎俩,聊同一件事,冷嘲会让你有疏离感,热讽是有温度的,米未的喜剧框架里,有温度特别首要,没有温度的喜剧再厉害也不是咱们的标的目的。”


    事实证实,空杯之后再登程的《二喜》冲破了第二季瓶颈。第二期播出的次日,节目的豆瓣条目就以8.8的成就开分,高于第一季的任何一个阶段。
    很显然,空杯实践不是米未的独一“武器”。
    在第一季播出的过程当中,观众看到了卧虎藏龙的腰部演员,这些演员在业内的认知度也有所回升,近期有媒体统计过他们过来一年的开展情况,蒋龙、张弛、王皓、史策、蒋诗萌等抢手选手有了更多的任务时机,泛起在不同的影视剧中。
    另外,虽然难以间接跃升头部,但大家统一感触到值得欣慰的变动。在名目中,不管作为编剧仍是演员,他们的话语权更大了一些,创作上的设法也更多被倾听。从这个角度来讲,需求这档节目的不只是观众,还有喜剧行业及身在其中的人。
    经过这些变动,更普遍的从业者也能播种更短缺的决心,这会反过去为节目注入气力。
    所以,有愈来愈多的专业演员违心参加,编剧的凋谢招募失掉了热心回应。马东提到,去年在节目里锋芒毕露的编剧也涨价了,按理说均可以去市场上接活,但他们仍是违心花几个月的时间泡在米未,像以前同样阅历从任务坊到舞台的进程。


    从第一季开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以共创为次要创作模式,每一个部作品中,演员、导演和编剧都是“裹在一块儿”的,人人都奉献设法,也一同承当不管好坏的后果。某种水平上,喜剧作品和节目之间也是相似的逻辑。喜剧作品一直是节目的一部份,节目便至关于喜剧人和制造团队共创的产物。
    当大家对一件事更加笃按时,就会投入更多的热心、发生更好的后果。
    毫无疑难,包罗观众、从业者在内的得多人都但愿这个IP的“一年一度”能继续完成,大家在社交平台上绝不粉饰这类向往。马东坦言,团队并无对IP开展做预期,“确定但愿始终往下做,但咱们不会做久远的预期,莫非有了一个十年布局就可以让每一个季都变得更好吗?它实际上是一种ego,要管制,但能够有期待,节目是要靠一期一期做的。”
    假如供应泛起问题节目就会暂停,就像《乐队的夏天》,也曾因乐队资源问题而抉择去劳动一“夏”,直到比来才官宣开启第三季的乐队招募。
    也是由于这类本着为内容担任的韧性,在基本上包管了米未的出质量量。在《二喜》播出之后,除了对喜剧作品和节目总体表示的评估,观众的声响中更不乏对米未的认可,汇聚成一句“你能够永久置信米未”,也有人问,从《奇葩说》《乐队的夏天》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何米未老是出爆款?


    单论做节目,谜底能够是理论多年的制造体系,选角、制造及前期的各个环节都由外部把控的残缺生态链;也能够是寻觅选题时的灵活嗅觉,从答辩、乐队到喜剧,一踩一个准。
    往大了说,则与做公司的办法论无关。马东在得多场所都被品牌方问到过相似的问题:咱们每一年投放那末多综艺做广告,应该怎么投?怎么判别哪一个题材会火?而他的谜底往往是,“基本就不应判别题材,得看团队靠不靠谱。”
    和得多公司同样,米未也有一套形而上的实践指点: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些内容在米未的办公区随处可见,其中,以“让世界更高兴”为公司的使命。马东告知小娱,每做完一个名目后,全部公司都会坐上去从新探讨、进行修正。他说道,“这一套货色不是为了做节目,拿去做一家餐馆也能做得好,症结是能不克不及凝聚到这么多人。”
    很难说这是个玩笑,毕竟在他眼里,假如说《奇葩说》《乐队的夏天》是预制菜,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是本人种地、收成,再把菜做好端上桌。而能够确定的是,咱们有理由期待《二喜》后续的精彩以及米未的更多可能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2

    帖子34

    积分136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