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突然一下被超出了!日自己,究竟拆了多少中国车?(组图)

    [复制链接]

    2022-10-17 17:24:03 22 0

    2022 年 10 月 10 日,世界第一汽车品牌、日本第一大汽车公司丰田发了台叫 bZ4X 的全新电动车,喜爱这台车的粉丝给它取了个易读又好记的昵称——“丰田验证码”。

    这不是丰田公布的第一台纯电车,但却是丰田历史上最首要的一台纯电车。
    与如今一个小版本 OTA 都能诱发言论热议的造车新权势不同,“丰田验证码”上市后迅速归于寂静,其杳无音信速度之快,乃至都来不迭在中国汽车市场溅起一点水花。
    “带头大哥”丰田被中国消费者打入冷宫,“二哥”本田和“三弟”日产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必提本就座在牌桌边沿,缄默寡言的马自达、三菱和斯巴鲁。
    丰田在中国跌落神坛发生的下沉势能,连拉带拽地将全部日系车拖进了深不见底的危机之谷。
    已经的日系车,在中国是一股潮流,一种景象和一种文明。积不相容的两派粉丝:“日吹”和“日黑”曾在网络上进行过空费时日的嘴炮车轮战,为“日系车究竟好欠好”争得头破血流。
    但当初,吹日系车的没那末多了,骂日系车的也少了。日系车在中国苦心搭建的“江湖”,塌了。
    大家纳闷,日系车怎么就不行了?大家猜测,日系车是否到头了?大家推论,日系在电动车时期,是否曾经“躺平”了。
    往年前 9 个月的销量能够给出一部份解答:除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家合资公司外,其他在售日系品牌,包罗西风日产、西风本田、长安马自达和广汽三菱均泛起肉眼可见的上涨。
    纯电车方面,日系品牌更是缺乏一提,本田的两台电动车 e:NS1 和 e:NP1 极湃长时间放弃三位数销量,但愿经过释放“1万抵3万”、“2千抵2.2万”的疯狂优惠来以价换量,挽回市场。
    西风日产则自信爆棚地将首款纯电车型 Ariya 定出 27.28万的起售价,一举超出雷克萨斯,坐稳“日系普信车”头把交椅。

    已经感觉德国公众在造纯电车这件事上不敷致力的人,看到如今日系纯电车奋发图强的摆烂操作,都纷纭转头为公众的进取精力竖起大拇指。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更直观:前 8 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为 47.8% ,德系为 20.2%,日系为 19.5%,美系为 9.2%,韩系为 1.6%,法系为 0.8%。单看市占率,中国品牌乘用车曾经对包罗日系在内的本国汽车品牌呈现出碾压之势。
    十七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从超过 30% 下挫到缺乏 20%,深度堕入门路依赖旋涡之后,日系车总体的沉降之势一发不成收。
    属于日系车黄金时期句号的最初一笔,曾经轰然落下。
    拆完中国车,日自己真慌了
    “我对中国产品的印象不太好。”

    “想不出来,不知道哪里能够买到。”

    “说究竟其实就是剽窃。”

    “容易坏。”
    这是导演竹内亮的纪录片中,普通日外国民在 2022 年对中国车印象的实在呈现。
    被拜候的日本路人中,既有西装笔直的下班族,一身好嫁风的妇女,也有装扮入时的暴走族和诚实天职的眼镜宅男。只管他们社会身份不同,所处阶级不同,春秋也不同,但对中国汽车的态度却绝后统一——瞧不起。
    但和民众层认知截然相同的是,日本的汽车公司和行业机构很早就对中国汽车进行了拆解和钻研,并很快拉响最高警报。

    2017 年,日本汽车记者河口在比亚迪深圳总部内试驾了彼时售价就高达 30 万的唐 100 之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估:车辆自身已超出预期,内饰外观也足以和日本车企相匹敌。
    他还收回感慨:欧洲人造车已超过 130 年,比亚迪造车不外短短 14 年,为什么就可以造出这样一台 SUV 摆在我背后,就可以堂堂皇皇地引领世界趋向,这面前的故事一定非同寻常。
    对日本汽车来讲,紧急感来得出奇的大。
    去年 5 月,日本 NHK 电视台拍摄了一期专题节目,配角就是去年卖出 39.5 万台,碾压排名第二的特斯拉 Model Y,但起售价还不到 3 万元的“中国神车”——五菱宏光 MINI EV 。返回广西柳州亲身试驾过的记者给出了“即使车上有 3 名成人,仍旧能安稳地跑完蜿蜒路途”的评估。
    节目最初,当这位感触过五菱宏光 MINI EV 威力的记者和掌管人连线时,显得心事重重:假如它进军日本市场,说瞎话,日本汽车真的会有极大的危机感。

    这类危机感,来源于两方面:首先,制作便宜车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强项,也是日系车攫取寰球市场份额的中心武器,当初这把武器被中国汽车公司抢走了。
    3.88 万元就曾经能买到五菱宏光 MINIEV 的旗舰配置,折合日元不到 80 万。丰田针对日本市场推出过相似的两门双座城市通勤纯电车 C+pod,最廉价的也要 165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8 万元。两台车在参数上相差其实不显著,违心花翻倍的钱选丰田微型电动车的,怕不是这 4 万都花在了牛头标上。

    日本名古屋大学传授山本真义拆解过这台顶配五菱宏光 MINI EV ,终究预算总的整机和组装本钱约为 48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2.69 万元。
    利润只要 88 元。

    详细来看,13.9度的锂离子电池约 9000 元,占总价 1/3;电动零部件约 2800 元;电子零部件约 3400 元;车身、内饰等约 2800 元;行驶零碎约 2200 元;空调紧缩机等约 3400 元;组装销售办事约 3400 元。
    山本真义总结了五菱宏光 MINI EV 完成超低本钱造车的两大缘故:首先,去掉平安气囊、后/侧防撞梁、后排头枕以及后排钢板等惯例平安配置,省略了能量回收、水冷零碎,大幅降本;其次,活用公众团体“模块化”造车思绪,少量使用外乡制作的普互市用级整机(充电器、逆变器、芯片、轴承等),而非车规级整机。无可否定,这些整机的确寿命短,毛病率高,但五菱能够经过疾速改换这些低本钱电子部件模块,维持车价和培修价的双低。

    《日本经济旧事》给出的五菱宏光 MINI EV 胜利秘籍更直白:将廉价、不太耐用整机,经过一种极易改换的形式组装在一同,终究打造一台“毁坏容易,但修理更易”的便宜车。
    这是一种彻底不同于日本汽车公司的产品思惟,也是绝大部份日本汽车公司要花很久去从新解锁的常识盲区。
    日自己会问,品质这么差的车,开不到 10 年就完蛋了,谁会买。
    但中国人会回答:咱们为何把一台车开 10 年?开个 3、5年换一般的尝尝鲜,不是更高兴吗?
    假如说五菱宏光 MINI EV 的本钱管制才能让日本开始从新扫视中国汽车的话,那接上去这个事实,就足以让日本汽车工业从上到下惊出一身冷汗了。
    这个事实就是:只花这点钱的 MINI EV,日本造不出。
    山本真义的拆解显示,组装五菱宏光 MINI EV 所需求的零部件,绝大部份是中国制作,极少部份来自德美(德州仪器、英飞凌),就是没有半个源自日本制作。
    谁能想象在被日本制作深度浸透的寰球汽车工业中,竟有一台车能够在不必一个日本整机的条件下,组装实现,下线上路。新时期造车,特别是纯电车,从五菱宏光开始,曾经向日本制作挥手永诀了。
    假使日本硬要造一台宏光 MINI EV ,除了向德美推销整机外,还需求从中国进口数量惊人的整机,并向五菱谦虚求教学习造车思绪,终究落地本钱远超 48 万日元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咱们能够笃定地说,日本想造宏光 MINI EV ,基本没戏。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汽车的钻研,远不止拆一台五菱宏光 MINIEV 这样的平价车那末浅层。
    往年 10 月初,日本滨松地区改造推动机构旗下的“新一代汽车核心”将一台由中国长城汽车制作的纯电动车欧拉好猫搬到了现场,约请专业人士试驾体验机能后,对这台车进行拆解钻研,目的是“从质优价廉的中国制作产品中,获取为纯电动汽车出产整机启示”。

    一样在往年,一名在日本丰田汽车任务的中国留先生爆料,丰田公司日本总部一口吻买了好几十台进口比亚迪汉 EV、唐 DM、海豚、元 PLUS 等,本人天天的任务就是拆解比亚迪。缘故是比亚迪的整机上全是中文标识,日自己无奈了解,只好将“翻译”零部件详细功用这项责任严重的工作交给了中国留先生。
    除了拆中国车,招中国人,翻中国话,丰田乃至间接造了一台“中国车”。丰田行将推出的第二款纯电车 bZ5,不只长得特别像“比亚迪海豹”,还用上了比亚迪产的刀片电池,活生生一台丰田贴标版比亚迪。

    “丰田贴标比亚迪”这句话在二十年前,是一个让人直不起腰的笑话。那时分,只要比亚迪揣摩捣鼓丰田的份儿。
    “小聪明”王传福打造出的第一个爆款国民车 F3,就是逆向开发丰田后得生产物。一台比亚迪 F3,根本等于一部日系热销车百科全书:花冠的前脸、飞度的车尾、威驰的腰线、三菱的发起机。这款“新车”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一点也无妨碍比亚迪播种百万粉丝,并以此为土壤,一步步培育出新动力汽车时期的“世界冠军”。

    套用一句被用到包浆的鄙谚就是:你看到中国汽车在第一层,认为中国汽车至多在第二层,实际上中国汽车在第五层。
    超车,不必等弯道
    2019 年,一条汽车行业的旧事让有数国人虎躯一震:《国际卖 200 万的比亚迪,日自己 400 多万买回家,还为其开光祈福!》。

    这样的动静的确振奋人心,从一个正面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提高之神速。
    但咱们还需求泼个冷水:这并非中国汽车工业的全貌。事实上,中国汽车工业间隔鼓掌欢庆片面成功的时辰,还很边远。
    好比,被日自己吹爆的五菱宏光 MINI EV 在与最廉价的老头乐(低速电动车)碰撞中,表示至关蹩脚:按照懂车帝去年进行的 64 千米时速 50%偏置碰撞实测后果显示,五菱宏光 MINI EV 碰撞后A 柱泛起构造形变,轮胎侵入乘员舱,双闪没有关上,后排假人情况不睬想,假使与更大更重的车产生碰撞,后果只会更惨。

    懂车帝终究给出的评估是:人民需求的它做到了,但人民需求更好的车。
    再好比,能让日自己发生整机启示的欧拉好猫,曾在去年遭受过大范围维权事情,缘故是消费者发现欧拉好猫使用的芯片不是广告鼓吹中的高通八核芯片,而是 2016 年公布旧款英特尔 4 核 A3940 芯片,致使使用过程当中常常泛起倒车影象启动迟缓、雷达测距不许确,软件无奈兼容、零碎不按时死机、蓝牙不按时无奈衔接等问题。
    这还没完,去年,欧拉被爆出在出口英国的好猫上,搭载高通 8155 芯片,用实际行为重蹈了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复辙。

    咱们能够由衷地赞赏中国汽车工业身上这袭袍子的华丽,但不克不及对藏在袍子下成群的虱子视若无睹。
    尤为是在中国汽车品牌舰队片面出海的前夕,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 8 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 30.8 万台,同比增长 65% ,历史上初次超过 30 万辆。据海关总署数据,往年前 8 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 191 万台,同比增长 47.5%,这一数字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量,超出了德国汽车出口量,仅次于日本。
    更多的汽车出口,象征着像五菱宏光 MINI EV 和欧拉好猫这样中国纯电车市场上的“明星”,将无机会站上更宽广的国内舞台,承受更多用户的考验,中国汽车,特别是新动力车获取了堂堂正正和日本汽车在寰球市场片面反抗的入场券。
    所以,当初的中国汽车品牌,不单单是简略把车造出来,而是要把好车造出来。
    据 CleanTechnica 网站发布的 2021 年寰球新动力品牌销量数据显示,去寰球新动力车型累计销量近 650 万台,TOP20 品牌销量 476.34 万台,占寰球销量的 73.3%。前 20 品牌中,中国品牌 8 家,德国品牌 4 家,欧洲品牌 3 家,美国品牌 2 家,韩国品牌 2 家,日本品牌 1 家。中国 8 大品牌占 2021 年寰球新动力总销量的 28.23%,是寰球新动力汽车增长的基石。

    如今的中国汽车工业谈赢麻了,也许为时尚早,但中国新动力车在动力方式转变让海内车企技术劣势瞬间子虚乌有和国际政策大力匡扶的两重 buff 加持下,的确是赢麻了。在这条其实不算新的赛道里,中国品牌想超出已经遥遥当先本人的日系品牌,曾经不必再刻意等候一个弯道。
    由于早在昨天,就曾经超过了。
    2014 年,美国是寰球体量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中国与荷兰分列二三;2015 年,中国完成了电动车销量 238% 同比增长,超出美国登上寰球电动车销冠宝座;2016 年,中国电动车销量是世界其它地域的总和;2021 年,寰球电动车销量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中国。
    为何 2015 年中国电动车能完成跃迁式开展,是由于 2014 年国度共出台了 16 项新动力汽车政策,从地方到各中央接踵有多条与电动汽车开展相干的政策出台,其中,国务院办公厅、机关事务办理局共出台 4 项,发改委出台 7 项,财政部出台 6 项,科技部出台 5 项,工信部出台 十一 项。
    2014 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无关新动力汽车政策出台至多的一年,包罗《对于放慢新动力汽车推行运用的指点意见》《对于进一步做好新动力汽车推行运用任务的通知》《对于免征新动力汽车车辆置办税的布告》和《对于新动力汽车充电设施建立嘉奖的通知》等。
    这一年,小鹏和蔚来先后成立;第二年,现实成立,中国第一批造车新权势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集结。老牌车企也纷纭转型,好比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就在 2014 年北京车展上说:“除了开展新动力汽车,中国汽车工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随后公布“542 策略”(零百减速 5 秒内、四轮驱动、百千米综合油耗 2 升),从机能、平安、油耗三方面从新定义汽车。

    从 2015 年开始,初来乍到的美国特斯拉,初生牛犊的中国新权势和稳健老成的中国传统车企,成为中国新动力车市场的三股权势。它们在不断推出新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标定与校准这个市场。

    此刻的日系品牌在做甚么呢?固然是卖燃油车卖得不可开交。
    就这样,最早换道进入新动力车市场的中国车企,制订了整场游戏的规定,把直到明天还没缓过神来的国内车企们,揍了个鼻青脸肿。
    中国,从燃油车时期的傍观者,变为了新动力车时期的主导者。
    但,咱们也必需看到,只管中国降生了比亚迪和宁德时期这样的世界级新动力巨头,可在功率半导体和芯片上,仍旧受制于国外企业。
    据 Omdia 的数据,寰球功率芯片十强中有 5 家是日企。三菱机电(第4)、富士机电(第5)、东芝(第6)、瑞萨(第9)、罗姆(第10)这五家企业联手占领了寰球 20% 以上的功率芯片市场份额。中国仅有一家安世半导体入榜。

    和巅峰期 50%的市占率不成同日而语,但如今的日本在寰球功率半导体行业的位置仍旧坚如磐石,“日本半导体打个喷嚏,全世界半导体都要随着感冒”不是一句废话。
    好比罗姆就掌控了寰球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市场 10% 以上的份额和 15% 到 20% 的碳化硅晶圆市场,这是日本钢浇铁铸的一道防线,攻破它远比比亚迪在销量上干掉丰田艰巨很多。

    过来拆完车,心慌的是中国车企,慌的是这样初级的车中国造不出;当初拆完车,心慌的是日本车企,慌的是这样廉价的车日本造不出。
    在纯电车畛域,中国车企简直曾经实现了对日本车企逾越,但咱们同时也殷切期待着日系车企能绝地求生,重回纯电车赛道。

    毕竟一边倒的竞赛枯燥无味,多一个旗鼓至关的对手,才会妙不可言。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

    帖子34

    积分137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