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在继续的涨价战略后,宝洁侧面临销量下滑的反噬。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9日,宝洁公布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季度内宝干净销售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为39.4亿美元,同比下滑4%。值得留意的是,按照宝洁财报披露,公司在季度内净销售额下跌1%次要是由于“价钱下跌推进”,但与此同时单位销量降落3%。(虎嗅注:宝洁2023财年始于2022年7月,宝洁2023财年一季度指2022年7月至9月)
涨价对宝洁的销售额提振显著。以宝洁无机销售额为例,季度内宝洁无机销售额增长7%,但总体销量降落幅度约3%。在延续降价战略后,宝洁正在面临延续两个财季的单位销量降落。
“涨涨涨”是宝洁过来两年的症结武器。
2021年早些时分,宝洁先对纸尿片、卫生纸等高消费频次、刚需用品降价;到了2021年10月,宝洁开始对旗下剃须刀、口腔护理等产品降价;到了2022年,宝洁在开年一月便“急切”地官宣“2022年全年将持续放弃降价战略”“旗下十大品类将全线采用降价战略”。
宝洁言出必行。2022年第一季度,宝洁一切产品的价钱均匀涨幅约8%。在本次财报公布后的财报会议上,宝洁CFO Andre Schulten仍然不忘告知大家“降价进行中”,在会议上他特地强调“将有多款产品采用降价战略”。
“涨涨涨”给宝洁带来了2022财年的鲜明财报:2022财年内,宝干净销售额增长5%、净利润增长3%,这是宝洁近三年来最佳的成就;而2022财年内,宝洁内生性销售额增长7%(剔除汇率、并购等要素影响的销售额),这是宝洁2006年以来最好战绩。在解释2022财年增长性时,宝洁在财报和地下会议上都把“价钱下跌”作为症结点。
但涨价带来的反噬效应,在这一财年内曾经有所体现。2022财年,宝洁无机销售额总体增长7%,但部份销量降落幅度约1%。
硬币的另外一面是,涨价战略并无真正优化宝洁的毛利率现状。
按照宝洁最新季度财报,其毛利率同比降落1.6%(剔除外汇要素后毛利率降落约1.3%)。本钱低落,是宝洁最大的压力点:季度内宝洁商品和投入资料本钱、货运本钱、包装本钱都在下跌,其中商品和投入资料本钱涨幅高达5.1%。
摆在宝洁背后的理想应战是,在销量继续呈现下滑态势的状况下,继续涨价战略究竟能继续多久?以及面对原料等本钱继续低落,涨价是不是是宝洁独一的解决之策?
但在这些明面上的考卷以外,宝洁还有其余增长懊恼。
SK-II疲软,宝洁急需新的支柱
在推动涨价战略的同时,宝洁正在暗暗“买买买”。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宝洁延续收购了三个美容品牌,其中不乏高端护发品牌Ouai。
暗藏在“买买买”战略面前的,是宝洁相当首要的中心品牌SK-II正呈现疲软形态:2022财年至2023财年,SK-II销售额呈现出降落趋向。
乃至SK-II开始拖后腿。据宝洁季度财报显示,在皮肤和个护品牌无机销售中,宝洁本来完成了增长,但被SK-II的销售额下滑影响,总体增长幅度受“SK-II对消”要素作用仅为个位数。
SK-II“拖累”宝洁不是一天两天了。在2022财年四季度财报中,宝洁就地下表现由于SK-II销售额下滑,在大中华区市场护肤和个护产品无机销售额总体上涨约十一%。
在2015年宝洁开启瘦身战略后,中心资源被倾泻到SK-II及OLAY玉兰油两大品牌中。而SK-II在以中国为首的西方市场进入了黄金期,在疫情前SK-II是宝洁最为症结的增长引擎。按照宝洁2019财年数据,SK-II是宝洁2019财年事迹增长的支柱性品牌。
值得留意的是,SK-II是宝洁旗下最为胜利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在过来7年中,宝洁简直采用了“背注一掷”的战略,并未在SK-II增长态势不错的时分开收回第二个胜利的高端品牌。当SK-II因为疫情和西方市场消费疲软两重要素致使销售额下滑时,宝洁面临“临阵无将”的场面。
正因如斯,宝洁才会泛起“恐慌性引援”,在过来一年多的时间内,宝洁收购或投资的新美容品牌的举措极其频繁,乃至泛起了间接收购高端品牌的状况。
不外,摆在宝洁背后的为难的地方是,在SK-II泛起下滑的现状下,面对本钱压力宝洁仍然要给SK-II“支配涨价战略”。
目前,SK-II曾经收回寰球规模全线涨价的地下通知,并表现涨价幅度降达到9%~10%。在涨涨涨的战略下,SK-II的疲软态势会不会进一步发酵?
中国引擎能源缺乏?
据宝洁财报内容显示,宝干净销售额季度内于大中华区泛起“个位数降落”,在头发护理等业务在大中华区泛起“市场膨胀”,皮肤及集体护理相干业务在大中华区泛起降落。
在往年早些时分,宝洁发布2022财年四季度财报时,曾披露大中华区市场的无机销售额同比降落约十一%,而全部2022财年宝洁在大中华区的无机销售额同比降落约4%。
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3月,宝洁刚刚实现公司史上相当首要的一次“大中华区人事变化”:原大中华区副董事长、销售暨品牌经营总裁许敏被升职为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履行官。这是宝洁公司史上,第一名由中国外乡人材出任的“大中华区一号位”。
两个症结逻辑是这次调剂的动因,首先在比来三年,大中华区曾经成为宝洁最为症结的增长市场和印钞机,2021财年大中华区无机销售额同比增速达到十二%,成为宝洁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而SK-II最为症结的市场也恰是中国。
2021财年第一季度,SK-II在大中华区增速超过20%,恰是基于大中华区旺盛的消费劲以及SK-II在中国市场的“火爆”,宝洁在2021财年斩获了五年以来最好事迹。而眼下,跟着SK-II在中国疲软、大中华区市场因多重要素增速放缓,宝洁的增长引擎能源缺乏。
在比来几回财报会议上,宝洁高管间接点出了在中国市场的症结变动,多位宝洁中心人士均提到了中国市场“数字渠道”的症结作用。有宝洁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在新流量端和电商真个转型力度很大,乃至“中国市场的数字渠道转型力度,比其余地域市场大很多。”
但一个环抱中国市场的症结命根子点是:在疫情等要素作用下,市场正在泛起消费疲软,而此时此刻宝洁的总体涨价战略是不是会进一步“劝退消费者”?
有日化相干人士在往年9月告知虎嗅,2022年一个症结趋向是,消费者在缩减非刚需日化开支、更频繁地选购“高价平替”,“一些在直播间的白牌产品,往年卖的很好。以及一些代工厂间接选择F2C模式,相干产品往年销量增速显著。”
而有资深入妆品从业者在往年早些时分向虎嗅表现,2020~2021年宝洁、欧莱雅、联结利华等大牌在转型电商时,采用了“直播间+前所未有的中国区高价战略”,这面前的逻辑是,一些大牌把欧美市场的部份“库存”经过高价战略和电商渠道拿到中国市场消化。这一战略从后果上看是胜利的,一方面在电商端,欧美日化、化妆品大牌的份额迅速突起,另外一方脸部分外乡品牌在大牌高价战略下“压力陡增”。
“2021年下半年,各种要素致使原料价钱高企,且这次本钱下跌拥有继续性。一些大牌也扛不住了,所以开始进入调价周期。但中国市场这两年的特殊性在于,消费者更在乎性价比且年老一代再也不自觉寻求国内大牌。”上述人士以为,涨价并不是大牌在中国市场良性开展的好战略,针对市场推出更多当地化产品并适应年老用户消费习气之变,更是燃眉之急。
眼下,跟着欧洲市场因“动力”而泛起消费疲软,国内日化大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强。而宝洁需求解决的急切问题是在中国市场从新激活SK-II,并找到一切品类涨价以外的更优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