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澳洲中文论坛

热图推荐

    韩寒办的这本杂志,真的惋惜了

    [复制链接]

    2022-12-5 09:15:16 30 0






    作者丨翟晨旭·作家正史
    韩寒似乎曾经隐没很久了。
    从随随便便的先生,在作文大赛上横空出道,成为“蠢才少年”;又在书火得乌烟瘴气的时分,转头开始当赛车手在追风逐电。
    比及人们刚刚开始习气这个叛逆少年成了中国职业赛车史上独一一名双料年度总冠军的时分,一回身才发现,
    韩寒的名字又泛起在了大荧幕上,成了新锐导演,并取患了不俗的票房成就。
    似乎在韩寒身上,有一股“不无正业”的邪劲,那些看下来本不属于他的畛域吧,他都能轻松把握。
    只是时隔十余年,很少有人想起,阿谁“吊儿郎当”的韩寒,当年也曾想“务正业”地做一件事,只不外,他失败了。
    他想办一本刊物,刊物的名字,叫做《合唱团》。



    假如你是个对文学刊物有点关怀的话,一定会记住2010年7月6日,《合唱团》发行的阿谁夏天。
    无论是“韩寒”自己的名望,仍是《合唱团》杂志自身富裕共性化气味的牛皮纸封面,都给人以新潮的觉得。



    2009-2010年的韩寒,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正处于别人生的一个巅峰,亦或者说,他正站在青春的尾巴上。
    那一年,他刚刚出版了《我的国》,并成了《北方周末》和《新世纪周刊》评比的师小年度人物,被《内政政策》评比为年度寰球百大思想家。
    同时,他还在赛车跑道上一路狂飙,拿下了双料冠军。
    他的博客,是过后疏导言论的风向标之一,在阿谁“公知”还不是褒义词的时期里,三十岁不到的韩寒被人称为“青年意见首领”。
    在这样的配景下,韩寒萌发了做一本文学杂志的动机。
    他从没有旗号光鲜地说出过办这本杂志的理由,但关于过后风头正盛的韩寒而言,稿费和人气或许都不是目的。
    在阿谁纸媒还未开始败落的2010年,韩寒大略是真的想做些甚么,从而去推进一些改动,无论他的对象到底是思想界仍是文学界。



    对于《合唱团》 这个名字的由来,有许许多多的说法。
    有人说是由于周云蓬(《绿皮火车》的作者),也有人说,韩寒的“独”,指的是精力独立。
    而在起初韩寒在一次采访中,他抵赖,《合唱团》本来是本人的一本作品名,被他用到了刊物上。
    其实韩寒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合唱团》在最后的时分,已经拟用的名字是《文艺振兴》。
    这个名字固然带有很强的暗示性,毫无疑难,韩寒想经过这个杂志再挣扎一把,唤回阿谁已经文潮汹涌的八九十年代---这也是他所生长和见证的时期。
    正如他在《合唱团》的叙言中写道的那样:“世界是这样的理想,但咱们都具有处理本人的权益,愿这个货色化为蛀纸的时分,你还能回想起本人当年冒险的旅程。”
    在这样的心境下,韩寒把《合唱团》看做是本人一个新的终点。



    这本杂志,从2009年终就开始筹集,作为主编的韩寒,在其中投入了少量的血汗,所遇到的难题也比想象中大。
    有个说法是,这本书拖了一年的时间,得多时分都是由于纸张不敷,还借用了安妮法宝主编的《小气》刊物所剩下的一些纸张。
    虽然物质匮乏,但韩寒“不差钱”的气派也打了出来。
    在稿费方面,韩寒对一切来稿者开出了“天价”,在征稿函里,韩寒放下豪言:封面保举的原创文章:2000元/1000字(封面保举大略占到目录的一半)。
    普通稿件:1000元/1000字,已颁发过的或摘录的文章:500元/1000字,最差观念和文笔的文章:250元/1000字。
    得多人或许不睬解这个稿费是个甚么概念,韩寒本人给出的说法是“国际行业规范的10-40倍”。
    过后国际大略甚么人能拿到这个价位呢?终点中文网,以前给韩寒开的价钱就是“一块钱一个字”,并以此为噱头。



    也就是说,《合唱团》的作者待遇,是间接对标韩寒自己的。
    假如说“达则兼济天下”是一个读书人的梦想,那在某种水平下去说,韩寒的确做到了事必躬亲。
    第一期的作者和作品里,也可谓大咖星散。
    除了韩寒本人连载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之外,掌管人蔡康永,写了杂文《脏话到底有多脏》,别出机杼的谈到了“脏话”在各国文明中的定位;
    起初以“锤子手机”闻名的罗永浩,写下了颇具讥刺象征的《秋菊男的故事》,标题问题的来源则来自于著名影视作品《秋菊打官司》;
    在《北方都市报》任首席编纂的咪蒙,凭借本人文学史的深挚功底,写下了《好疼的金圣叹》;
    而作为村上春树“御用翻译”的林少华(《挪威的森林》译者),则写了《为了破碎得鸡蛋》。



    最惹人注目的,还要数“一切人问一切人”这个栏目。
    在这个可谓破天荒的栏目里,《合唱团》提出:“无论你是谁……你均可以向任何人发问,提任何的问题。
    咱们的杂志会挑拣出特别靠谱或者特别不靠谱的问题,每期大约五十个问题摆布,而后以咱们一切的人脉和资源,向被发问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告之大家谜底。”



    在第一期的“一切人问一切人”里,波及到的名人就有赵忠祥、蔡康永、路金波,乃至还有网友问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对于韩寒早恋的问题,这些根本都失掉了很真实的问答。
    天价稿费+大咖作者+共性化格调,让《合唱团》未刊先火,发行第一天,就卖到了十万册。
    在电子信息浏览众多的明天,咱们大略很难无机会领会到“洛阳纸贵”了,但对过后的《合唱团》而言绝对不是夸大。
    新华书店和网络渠道简直都是一本难求,销售量在短期内就达到了上百万册,而且还在增长。
    那时拿着《合唱团》第一期的咱们,还在对其中的连载内容津津乐道,只是谁也没能想到,《合唱团》居然成了“绝唱”。



    《合唱团》的夭折,来得仓皇而猛烈。
    阿谁时分《合唱团》似乎所有顺风逆水,连后续几期的稿件都曾经筹备好了,乃至第二期均可能印了出来。
    但到了2010年十二月27号,忽然爆出了动静,《合唱团》复刊了,第二天的早晨三点,韩寒公布了博客,正式宣告了这个动静。



    在博客中,韩寒对比明晰地解释了《合唱团》解散的缘故。
    简略概括一下,出版刊物需求刊号,但刊号需求正轨出版社去审批,所以《合唱团》等于“以书代刊”。
    用书号发行的刊物,这类操作上个世纪在《花城》《读者》创刊的时分还能见到,放到2010年确定是不行的。
    原本第二期是要拿给磨铁图书去走正轨流程的,应该也没甚么问题,后果忽然之间被卡了,而后就没有而后了。
    “一切的致力包罗曾经谈定签署的多家协作方,均会在会谈实现或者下厂印刷之际忽然表现无奈操作”。
    韩寒更直观地感触多是得罪了甚么人,所以他在博客里暗讽道:“可能中国相干部门相干人太多,太多人都有让文艺读物变为文物的能耐”。



    但对于《合唱团》“绝唱”的缘故,从此成了古代文学界的一桩公案,并且也许永久不会有一个谜底。
    写到这里,《合唱团》的故事就戛但是止了,对于如何评估这本刊物,这也许是此外一个庞大的话题了(你乃至能够搜到对于《合唱团》剖析的硕士论文)。
    有人说它是《新青年》那样的杂志,或许能够创始一个纷歧样的文学时期,但也有人以为,不外是一群“臭公知”的无病嗟叹,时间的维度在变,对这本刊物的评估也在不停演化。
    这是一个颇有时期性的话题,咱们很难予以一种“理中客”式的评判。
    但我一直感觉,《合唱团》这样的刊物,当前注定很难再有了,这有关于对错乃至是刊物自身,而是在于一个年代的审美和感性水平,很难再短期的重现。
    写到这里,意犹未尽,我想再补两个彩蛋。
    《合唱团》扉页上的文字勾画的是一个挖空了的锤子,模仿的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藏越狱锤子的那本书,意味着通往自在和将来。



    这让我明天再看的时分,忽然一下子想到了罗永浩的“锤子科技”,老罗本人的解释意味的是“匠人精力”。
    但我更感觉,起初的“锤子”,与《合唱团》的扉页颇有瓜葛。
    王小波说“糊口就是个迟缓受锤的进程”,不知道老罗这十年间,从“彪悍的人生不需求解释”到负债累累的带货主播,有无感触到这把“锤子”的份量。
    第二个彩蛋,韩寒官宣《合唱团》复刊的那篇博客,篇名叫做《后会有期》,而数年后他拍的电影,名叫《后会无期》。



    二者比较下,是否关于他来讲:
    阿谁具有着《合唱团》的本人和时期,从此不再会回来了呢?
    作者丨翟晨旭 投稿指南??原创首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注册会员
    :
    论坛短信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7

    帖子37

    积分149

    图文推荐